《東施效顰》案例
一、導入:上課之前,我們先來玩個熱身小游戲怎么樣?平時誰的表情最豐富?好,他的表情一變化,你們的表情也要隨之變化,看誰學得最像,明白了嗎?(集體模仿“喜怒哀樂”)知道鄭老師在考驗你們的什么能力嗎?齊讀課題,哪個字表示“模仿”?
那“顰”又是什么意思?你們能用表情告訴我嗎?請大家再讀課題。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什么?(學生提問)
二、初讀:
1、生自由讀。
帶著這些寶貴的問題,我們自由大聲地讀一讀課文,爭取先讀準字音,自由讀吧。
2、談初讀古文的感覺。
今天,我們第一次學習古文,這第一次讀的感覺如何?大家覺得難是很正常的。這則古文出自哪里?[課件出示:莊子的圖片]這可是距今兩千多年前寫的文章啊,初讀時肯定不太順口。但是,“距離產生美。”仔細品味起來是相當有韻味和魅力的,不信,鄭老師為大家吟誦一番,想聽嗎?
3、教師配樂范讀。
你們品出點兒韻味了嗎?
4、教師配樂帶讀。
要不鄭老師再帶你們找找感覺。
4、個別生配樂讀。
誰想單獨試試?
5、全班配樂齊讀。
既然大家都想來吟誦,那就把這里當成古香古色的“莊子學堂”,我們一起像古人那樣搖頭晃腦地暢快淋漓地吟誦起來。各位書童們,準備好了嗎?妙哉!妙哉!
三、精讀:
我聽出來了,咱們跟古文的距離越來越近了。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現。”你們讀懂了嗎?
1、第一句。
a、誰知道開頭這一小句話的意思?
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你能現場對照譯文,為大家一一解釋一下嗎?[課件出示:(西施)(心口痛),(皺著眉頭)(在街上/村子里)(走過)。]
b、對照譯文或注釋來理解,特別簡單明了,大家會用嗎?那同桌之間試著解釋接下來的這句話。[課件出示:“其里之丑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顰其里。”]
c、想看看東施效顰的樣子嗎?
d、你們猜猜東施見到西施之后,心里回想些什么呢?是啊,看到沉魚落雁的西施,能不羨慕嗎?誰能讀出東施心中的羨慕之情?[課件出示:“美”變色](“其里之丑人見而美之”個別讀、開炮讀、全班讀)
所以,西施顰,東施也顰,這兩個“顰”字的意思都是——皺眉頭,意思一樣但效果一樣嗎?一個太——美了,一個太——丑了,誰能讀出西施的美和東施的丑呢?[課件出示:兩個“顰”變色](個別讀、男女生讀)
男女生都讀得這么好,那咱們一起為剛才的動畫片來個“古文版”的配音吧!好嗎?要注意,看到相應的畫面再配音,看誰的配音最生動!(師旁白,全班配音)用掌聲感謝一下自己精彩的“幕后表演”吧!
2、第二句。
東施這么一顰啊,在村子里可是引起了軒然大波。[課件出示:課文插圖] 瞧!鄰居們有的……有的……還有的……(請生看圖說話)
課文是怎么描寫的?(全班讀)[課件出示:第二句]
古人常云:“之、乎、者、也。”短短的一句話就有幾個“之”?意思一樣嗎?誰讀懂了,為我們解釋一下。[課件出示:“之”變色,隨機注解](學生解釋,師隨機總結“聯系上下文”理解的方法)
大家結合自己的理解再讀這句話。發現語言什么規律了嗎?[課件出示:詩歌式]
能借助句子的規律背一背嗎?(師生接背、分兩大組帶上動作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