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七單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
本單元以“戰爭”為題材選取了《十五從軍征》《夜鶯之歌》《雨來沒有死》《狼牙山五壯士》《螳螂捕蟬》,這五篇文章反映的主題既有揭露戰爭的殘酷的,又有歌頌戰爭中人民的勇敢、愛國的。
教學目標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閱讀要有一定的速度。在了解事件的基礎上,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能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會和理解。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的材料。
教學重點 能夠表達出自己的情感,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
課時安排
《十五從軍征》…………………2課時
《夜鶯之歌》……………………2課時
《雨來沒有死》…………………2課時
《狼牙山五壯士》………………1課時
《螳螂捕蟬》……………………1課時
古詩二首
教材分析:
《十五從軍征》這首樂府詩描述的是一位少年從征65年后返回故鄉里的情景。一位衣衫襤褸,鬢發全白、手拄拐杖的老人茫然地站在曾經是那么熟悉,而今卻家破人亡的故土上,絕望的望著東方……這首詩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殘酷。《出塞》一詩描繪了邊關無良將駐守,致使匈奴頻繁入侵的情況,表達了詩人對戰亂的痛恨和對良將的思慕。
教學目標: 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能運用聯想和想象,深入詩歌理解詩句含義,體會詩歌的藝術境界。理解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和不幸,加強對和平生活的熱愛。體會邊塞詩的風格,培養學生對祖國文學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能運用聯想和想象,深入詩歌理解詩句含義,體會詩歌的藝術境界。
教學難點: 理解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和不幸,加強對和平生活的熱愛。 體會邊塞詩的風格,培養學生對祖國文學的熱愛之情。及背誦、默寫
教學構思:
引導學生對詩的內容及表達的情感作淺易的欣賞,在欣賞的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共同交流,各抒己見,培養學生探究學習意識和主動學習的習慣。采用各種形式的朗讀:自由讀,分組讀,再讀中理解,讀中體會。
教學時間: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學習《十五從軍征》這首詩的含義和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