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小學語文第十一冊第七單元教案(一)
1、默讀思考:小夜鶯是怎樣給敵人帶路,并向右游擊隊報告情況的?
2、說理解,談體會
機智勇敢的小夜鶯一邊給敵人帶路,一邊吹著口哨。他用不同鳥叫聲向游擊隊報告敵人有多少人,有多少機槍。使游擊隊有準備地全部殲滅敵人。
3、概括段意:“小夜鶯”給敵帶路,巧送情報,游擊隊積極備戰,全殲了敵人,戰斗取得了勝利。
四、學習第三段
這段寫是什么?“小夜鶯”又坐在河邊吹起口哨,準備迎接新的戰斗。
五、概括全文中心思想。表現了“小夜鶯”機智勇敢,熱愛祖國的好品質。
作業設計
1、感情朗讀課文。
2、搜集關于反映戰爭中小英雄的故事。
板書設計:
夜鶯之歌
機智勇敢,熱愛祖國
課后反思: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概括段落大意,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激發向“小認鶯”學習的思想感情。
學生學習過程:
一、復習導入。
二、課文為什么要以“夜鶯之歌”為題?
課文主要內容中的主要線索是緊緊圍繞“小夜鶯”展開的,表達了作者的寫作目的––“小夜鶯”這個機智勇敢,熱愛祖國的,憎恨敵人的孩子。
三、小組合作探究
1、找出文中描寫描寫小夜鶯外貌、語言、動作的語句并體會其作用。
外貌——有個孩子坐在河溝邊,耷拉著兩條腿。他光著頭,穿一件跟樹葉差不多的綠上衣(將一個機靈、略帶頑皮的小夜鶯展現在讀者面前,讓人心生愛意。同時為下文誘敵成功做鋪墊;綠色衣服也為引敵人入包圍圈后順利擺脫敵人埋下伏筆)
語言——我自己學的,我還會學杜鵑叫呢?(既避開了敵人的盤問,又為下問用鳥叫報信而不引起德寇的懷疑埋下了伏筆,顯示出機智和勇敢來)
動作——孩子有時候學夜鶯唱,有時候學杜鵑叫,胳膊一甩一甩地打路旁的樹枝,或者彎下腰去拾球果,或者用腳把球果踢起來(一甩一甩、拾、踢三個動詞既傳神地寫出了孩子活潑、機智、靈巧的特點,也傳達出作者對小夜鶯的喜愛)
明確:外貌、語言、動作的描寫不僅起到了刻畫人物形象的作用,而且在行文結構上起到了為下文作鋪墊推動情節發展的作用
3、找出文中景物描寫語句并體會其作用。
第(1)段景物描寫——交代背景、渲染氣氛,揭示了夜鶯誘敵的原因,承前啟后,幫助情節發展.
第(21)段景物描寫——山高要密,是適合伏擊敵人的好戰場.幫助情節發展
4、文章的結構有何特點?文章前后照應、首尾相連,一方面使文章結構嚴謹,布局合理;另一方面也更加表現了小夜鶯的機智勇敢。
四、學生小結
學過本文后你有哪些收獲?(可引導學生在學習人物的優秀品質和外貌、語言、動作描寫對于刻畫人物的作用及景物描寫的作用上來談一談)
作業設計
1、創造性地復述課文,體會文章的寫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