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領進門
請你加上“因為、所以”把兩句話變成一句話。(因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所以插柳之恩,我怎能忘?)
齊讀: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插柳之恩,我怎能忘?
板書:
老師領進門——修行*自身
娓娓動聽
身臨其境
引人入勝
文本:
我聽得入了迷,恍如身臨其境。田老師戛然而止,我卻仍在發呆。直到三年級大學兄捅了我一下,我才驚醒。
課例1:98年執教課例
指名一生讀課文。
師:"身臨其境"是什么意思?
生:親自到了那個地方。
師:"恍如身臨其境"又是什么意思?
生:好像親自到了那個地方。
師:我好像親自到了哪個地方?
生:我好像親自到了田老師講的故事里的那個地方。
生:我好像來到了有小路、村子、亭子、鮮花的地方。
師:你能用"我好像就是那小孩兒……"說說"身臨其境"的意思嗎?
學生自說,準備2分鐘。
生:我好像就是那小孩兒,牽著媽媽的衣襟兒,到姥姥家去……
生:我好像就是那小孩兒,在亭子里看花,伸出指頭點數兒:"八枝,九枝,十枝……"
生:我好像就是那小孩兒,走在鄉間小路上,經過了小村子,看到炊煙裊裊升起,看到鄉村傍晚的美景。
……
師:大家說得真好,這就是"身臨其境"呀!"發呆"是什么意思呢?
生:愣住了。
師:在文中"發呆"是指什么?
生:我入迷的程度深。田老師故事講好,我還在發愣。
生:我被田老師的故事吸引住了。
師:"直到……我才驚醒。"也要說明什么?
生:說明我進入了田老師講的故事的情境中,陶醉的程度深。
師:"捅"是什么意思?
生:碰、撞
師:"捅"能不能換成這些字?為什么?
生:不能。"捅"的程度深,碰、撞等詞都不能代替。
生:不能。"捅"能體現我深深地被故事吸引住了,要用很大的力氣捅一下才能讓我回過神來。
師:大家體會得很好,田老師的故事確實講得娓娓動聽,我深深地入迷了。
請大家有感情地讀一讀。生有感情地讀這一段。
課例2:2004年執教中心小學開放日課例
師:自由讀讀這一段,看看哪些地方都寫到我聽得入迷了,請你圈出來,仔細體會一下。
(學生讀書,圈劃。)
師:請與你的同桌一起交流一下。
同桌學生交流。
班級交流:
生:我從"我聽得入了迷,恍如身臨其境。"看出我聽得入迷,聽得入了迷是直接寫了,"恍如身臨其境"是我好像親自到了那個地方,也可以看出。
師:對這一句還有什么理解,請補充。
生:"恍如身臨其境"可以看出作者好像就是其中的小孩兒了,進入故事中去了。
師:能用"我就好像是那個小孩兒……"具體說說"恍如身臨其境"嗎?
生思考,交流。
(交流五六名學生,比課例1的交流更生動,具體內容略。)
師:還有哪些地方也可看出我聽得入了迷?
生:我從"田老師戛然而止,我卻仍在發呆。"可以看出,田老師都已經不講了,我卻沉浸在故事中,人也在發呆。
師:發呆原來是貶義詞,用在這里是指我入迷的程度深,似乎走進了故事中的境地。繼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