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二首(漁歌子 如夢令)
大家急忙劃呀劃,荷深不見路,
驚起了滿灘的鷗鷺。
四、品讀,想象
1.師:讀詩詞我們不能光理解意思,還要感受詩句描寫的情景。這是一首非常美的詞,需要我們好好地品味。同學們,你們能從這首詞中讀出哪些畫面?
2.板書:溪亭日暮藕花深處一灘鷗鷺
畫面一:“溪亭日暮”
(1)指名讀第一、二句。
(2)“溪亭日暮”,讓你想起怎樣的畫面來?
生用自己的話描述:小溪邊有座亭子,詩人就站在亭子里面看日落。
(媒體播放黃昏情景,配樂)
師引導學生用更多的詞句來描述這一美好的畫面。指名讀這兩句。
(3)在這樣的地方,這樣的時候,詞人會在溪邊亭子里干什么呢?
生各抒己見:飲酒作詩,欣賞美景……
再次深情朗讀第一、二句。
畫面二:“藕花深處”
(1)說說你對“藕花深處”的理解?
想象荷葉茂密,荷花多,花香濃。還可以聯系以前學過的有關“荷”的詩句來體會。
(2)展開討論:為何會誤入“藕花深處”?
(3)深情朗讀。
畫面三:“一灘鷗鷺”
(1)從“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你聽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想象詞人急切的心情,溪水聲,劃船的“嘩嘩”聲,仿佛看到了一群鷗鷺被驚起,飛入夜幕中,那情景該多么壯觀啊!
(2)學生帶著自己的情感體驗、朗讀這幾句。
3.這首詞是圍繞這里邊的哪一個字來寫的?
生各抒己見,教師根據交流的情況提煉出幾個詞:“記、興、醉”。
板書:記興醉
4.重點討論“醉”字。詞人為何而醉?
是香醇的美酒,更是那美麗的自然風光與愉悅的心情,令詞人“沉醉”而“不知歸路”。
五、比較閱讀,深入體會
1.師出示李清照《如夢令》另外一首:
如夢令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比較兩首詞有何異同。
①相同:都提到了“醉”。
②不同:兩首詞的時間、地點、景物、人物都不同,心境也不同。雖然都“醉”,課文這一首是因美景、心情陶醉,后一首詞人為花而喜,為花而悲,實則是傷春惜春,以花自喻,慨嘆自己的青春易逝。而“常記溪亭日暮”之情景,是追憶美好快樂的時光。
③對比朗讀,讀出感情。
2.指導背誦。可以多種形式進行。
3.師生配樂齊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