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詞兩首 教學設計
1、出示:《聲聲慢》
2、師讀,生自由讀,再指名讀
3、說說感受
五、作業誦讀《如夢令》、《聲聲慢》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張志和的詞《漁歌子》。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背誦李清照的詞《如夢令》
2、誦讀李清照的詞《聲聲慢》
3、背誦柳宗元的《絕句》
過渡:今天我們將再去認識一位在白鷺飛翔,桃花盛開,鱖魚肥的季節中獨釣的漁翁,享受一番當時的情趣。
二、精讀指導《漁歌子》。
(一)抓字詞,理解詞
1、指名讀
2、出示關鍵字詞,看圖說說它們的意思。
(1)箬笠 蓑衣
(2)斜風、細雨
聯系生活經驗,猜想是怎樣的風,怎樣的雨。
(3)不須歸
(4)師解:西塞山:在湖州,西塞山前有一溪,但樊漾湖已不存在。
2、整體感知
(1)自由讀,找一找,這首詩中描繪了哪些自然景物,它們是怎么樣的?眼前仿佛看到怎樣的一幅畫面,(秀麗的春天)
(2)交流
(3)詞中的人是怎樣的?
(4)交流
3、用自己的話說說詞意。
(二)想畫面,體會意境
1、劃出表示顏色的詞,想象中的畫面是怎樣的?(交流)
2、除了色彩繽紛,許多事物是處于動態的,找一找,你仿佛看到哪些事物正處于動態之中。(交流)
3、看書中插圖,再讀讀詞,你腦中出現怎樣的畫面。
生閉上眼睛,師讀詞。
交流
4、探討:漁翁為什么“不須歸”?
5、朗讀
(三)誦讀,體會感情
1、指導背誦,并自由練背。按由景到人的順序。
2、不同形式的背誦
3、作者描繪了春天秀麗的水鄉風光,塑造了一漁翁形象,要表達怎樣的感情呢?
贊美漁家生活情趣,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同時也融和作者隱憂后的淡泊、澄清的高情遠意。
三、拓展誦讀
1、再讀柳宗元的《絕句》,體會情感,同樣有著隱者的淡泊、澄清的高情遠意。
2、背誦寫春的古詩
四、作業
1、從兩首詞中任選一首,想象它所描繪的景象,先說說,再寫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