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心應手 自能作文——蘇教版“六下”習作教材分析與教學建議
作為小學階段的結束,第三學段的習作教學旨在鞏固學生習得的寫作知識,提高學生掌握的寫作技能,培養學生熱愛寫作的興趣和習慣,為第四學段奠定基礎。我們認為,習作教學應以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為重點,讓學生多思考——為什么寫,寫什么,怎么寫等問題。第三學段,尤其是小學即將畢業的時候,習作教學的側重點應該是“得心應手”和“自能作文”,這是能力培養的重點,也是本學段作文教學的目標。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的習作安排,既有對前幾冊習作方法的鞏固,又自覺地向第四學段過渡。教材安排的習作任務,可以粗略地分為兩類:一是大作文,即每個單元的習作,共有七次。二是小練筆,包括閱讀課文中的仿寫、續寫、改寫等,多為片段,也包括單元練習題中的練筆題目,還包括學生自己結合課內外學習進行的練筆活動,如課堂上的聽寫仿寫,課外的日記周記和摘抄等。下面就“怎么教”談一些想法和建議,供大家參考。
“習作1”是“寫一件有情有趣的小事”,要求學生回憶自己日常生活中有情趣的小事,并把“情趣”寫詳細寫具體。教師的指導首先要依據例文發掘學生日常生活中的有情趣的小事。例文直觀地明示了習作的體裁和題材,也是行文款式、書寫規范的成功范例。教師可以要求學生默讀例文,探究題目的信息——“爸爸逗我玩 ”,說出例文中最感人的句段,再讓他們運用求同思維,嘗試說說自己生活中有情有趣的小事,開拓思路,把“精彩段”說詳細說具體后及時轉入書面寫作。
其次是激勵修改。分析、推敲例文的寫作內容和修改方法是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的妙方。如行文要一氣呵成,草稿中不會寫的字詞可用拼音代替,用增、刪、調、補四法修改文章等,都可借用原稿和例文來直觀地告訴學生。
“習作2”是“記一件好/趣/錯事”,要求學生寫別人不知道的,誰都沒告訴過的事,相對來說寫作內容比較簡單,關鍵在于讓學生獨立審題、選材、構思、寫作和修改,說出心里話,寫出自己的獨特感受。需要說明的是,學生“自我表達”的思想內容,也許不一定健康,作為教師萬不可上綱上線,堵塞學生表達的欲望,只有“疏”才便于“導”。寫出好事、趣事自然好,當學生寫出錯事后,教師要善于發現他是否在“懺悔”,要善于尋求教育良方。雖然是錯事,但寫得具體生動,以此為切入點,可以表揚激勵,教人求真求善;還要注意保密,讓學生把本次習作寫在安全的地方,請自己信任的教師、家長或同學評判,反復修改,永久珍藏。
“習作3”要求學生寫一篇讀后感,學生容易完成。但教師還是要引導學生認真閱讀例文,利用課本插圖和導言中的排比句,熟悉體裁樣式,熟悉標點符號的用法及其在句中的位置,尤其是最后一格寫不下時的處理辦法。教學時注意三點:一是要激勵學生規范美觀地謄寫,養成邊讀邊想、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二要強調由讀到寫,由文到感,多元解讀;三要方式靈活,可以提前布置寫作任務,也可以讓學生選平時完成的讀后感充當本次習作,還可以召開“讀書報告會”……以此激勵學生的課內外閱讀和寫作,促進讀、思、寫、議的緊密結合,減輕學生作文的心理負擔。由于此類文章學生容易完成,教學時還可以限時說寫,要求學生在熟悉文章圖式的基礎上,由說到寫,當堂完成,以此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和廣泛性。
“習作4”為“記一次有趣的科學實驗”,較為集中地體現了“多一些實踐和探究,少一些限制”的思想。同“習作3”一樣,也可以提前布置,讓學生在課外完成觀察、實驗與寫作的任務,課內著重激qing、發表和評議。除此之外,必須讓學生的作文有更多的傾聽者、欣賞者,讓學生得到情感滿足,享受成功的喜悅。所以,教師可以提前說明,優秀習作包括對它的修改和評語等,都將在“習作園地”中發表。需要提醒的是,評議要放在課內:一看是否切題,經過寫得是否具體,是科學實驗并經過認真觀察的就是上乘之作,實驗過程和結果的對錯不是主要的;二看是否有趣,是否有分析和探究,以培養學生的科學意識、創新精神和堅韌毅力。本次習作的體裁,可以多種多樣,可以是觀察日記,可以是記敘文,也可以是說明文。可能的話,最好給學生提供范文,不要因為形式方面的阻礙,限制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