煙臺的海練習設計
“去玩竹筏漂流吧!”我們隊伍一聽,頓時來了勁,趕到了“竹筏漂流”區。現在竹筏十分稀少,在城市里根本看不到。那一排排粗壯的竹子,扎起來,就形成了這堅固的竹筏。我以高空飛躍的姿勢跳上竹筏的座位上,竹筏搖了搖,卻沒有沉入水中。我躺在椅子上,雙腳前伸,閉上眼睛,靜靜地享受著這美好的竹筏時光。小溪“嘩嘩”地流著,木槳劃過小溪,流露出幾條輕細的漣漪。偶爾有幾聲清脆的雞叫,十分愜意。突然,我看到了在湖中心的猴島。隱約看到幾只調皮的猴子躥上躥下,“吱吱”地做聲,還搖頭張望,拍打著胸脯……
時間不知不覺地過去了,不一會兒就到了上車返校的時間。我再看了一眼生態園,覺得它,是那么地讓我親近大自然!
點評:作者介紹了去大千生態園游玩的過程,作者能按照地點轉移的順序具體介紹了自己的所見所聞,很生動具體。
伊斯法汗游記
1月21日,我們一家隨姨父前往伊朗的“西安”——古都伊斯法汗市,那里到處散發著古代文明的氣息,很值得一去。
我們先來到了搖擺塔,顧名思義,搖擺塔就是會搖的塔。它已有500多年的歷史了。有很多人在上面讓它“跳舞”,它到現在都沒倒。現在左塔的內部設施壞了,所以我們沒有進去搖它。但這座搖擺塔為什么會搖呢?因為古代波斯科學家掌握了力學中的平衡原理,而且這座塔使用古磚和古代的一種粘合劑壘砌而成,所以才會搖。這座搖擺塔展示了古代波斯人民無窮的智慧力量。
第二站,我們來到了世人矚目的瑣羅亞斯德教(拜火教)的祭壇遺址。它坐落在伊斯法汗的城區至高點——光明頂上。聽爸爸講,古代波斯人民之所以拜火,是因為他們渴望光明。古代波斯有一部宗教經典——《阿維斯塔》,這部經典詳盡描述了拜火儀式及拜火教教義,還包括大量雅利安族(波斯先祖)早期神話傳說和祭神的詩歌。阿里說:“在伊斯法汗經常能看到日月同輝的奇異天像。”一聽這話,我恍然大悟——難怪這座遺址建在光明頂上,我們沿著陡峭的山坡艱難地向光明頂攀爬,用了整整三刻鐘時間,終于爬上了像古城堡一樣的光明頂主峰。從這里向四周遠眺,能看到伊斯法汗的全景,伊斯法汗的雄偉氣魄,頓時被顯現出來,我們被震撼了。伊斯法汗的高大的現代建筑和矮小的農村房屋相襯相印,根本不比上海或北京遜色。我們爭先恐后地拍照留影,都想留住這美好的瞬間。
接著來到了位于老城區的伊瑪目廣場。聽姨父講,它建于600年以前的阿巴斯王朝時期。廣場四周的建筑群高大雄偉,富麗堂皇。那里最著名的建筑是伊瑪目清真寺和哈里發的行宮。
接著,我們來到了伊瑪目清真寺。清真寺的門非常精致、厚重,可惜的是,在伊斯蘭革命前,有很多民眾躲在清真寺中避難,由于清真寺是神圣的宗教禁地,軍隊不會來圍攻,但是非常不幸,流彈落到了清真寺附近,炸彈殘核濺到了清真寺的大門上,烙下了戰爭的悲劣印跡。進入了清真寺,看到的每個門坎都是用整塊碧玉雕鑿而成的,清真寺殿堂的地板全部用上好的石材鋪砌而成,地板的縫隙筆直平整,富有質感。殿堂內墻以淺藍色為基調,飾有生動多彩、具有濃郁伊斯蘭文化氣息的精美圖案。主殿穹頂高大深奧,氣勢輝宏。由于建筑師精心的、富有科學性的設計,使整個殿堂具有神奇的回音效果,在沒有擴音設備的年代里,宗教領袖們在這里利用這種特殊的設計,用最洪亮的、具有震撼力的聲音向教民們布道、說法,宣講教義精神。這座清真寺能夠容納數萬人同時禮拜,它的所有配套設施,竟乎完美。清真寺的外墻用華麗的琉璃磚貼面,配有傳統花飾。高聳入云的宣禮塔是這座清真寺建筑的點睛之筆,它的風格融合了阿拉伯與波斯建筑的杰出成果。它見證了波斯王朝的興衰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