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落日教學設計
教學反思:
《三亞落日》是一篇寫景短文,語言清新、詞匯豐富,字里行間充溢著作者對三亞落日的深深喜愛和贊美,是對學生進行朗讀訓練、情感熏陶、背誦積累的好教材。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我注意引導學生品味語句,想像體悟。
教學中,我主要抓住太陽的變化、海水的變化來幫助學生理解日落的三個過程:像一個快樂的孩童,像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紅燈籠,像一個動作優美的跳水。如第3自然段的學習,我是這樣進行的:先理解第一句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學生不難回答“像孩童”。再進行研讀:哪些地方寫出了太陽像個“快樂的孩童”,學生很快就會抓住“紅撲撲、抖落、濺出”這些詞語體會到太陽像個“快樂的孩童”。為了讓學生體會蘊含在語言文字中作者對夕陽的喜愛,我采用教師范讀,學生想象并結合動作去感受夕陽“孩童”般的快樂形象。再指導朗讀,抓住關鍵詞語,讀出對此種景象的無限喜愛,由此體會三亞落日那富有詩意的情景。
另外,為了上好這節課,課前我作了充分的準備:反復品讀課文,仔細鉆研教材,設計教學思路,查閱有關資料,因此,課堂效果很好。為了更好的展現三亞落日的色彩美、形態美,意境美,在教學過程中適時地插入相應的圖片,讓學生置身其中,真切感受,從而豐滿對語言文字的感受,由衷地激發起對三亞落日的喜愛與贊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