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將軍與日本小姑娘》導學案(第二課時)
二、創設情境,學習第一自然段。
1、齊讀第一自然段,你從中讀懂了什么? 2、交流。 三、品讀感悟。
1、讀課文第2自然段,(1)思考: 聶將軍知道八路軍救出兩個失去父母的日本小姑娘這件事后,是怎么做,怎么說的?如何理解聶將軍的話? 完成學案第二題1小題。 一、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二、1940年8月20日,著名的“百團大戰”打響了,嘹亮的號角響徹云際,晉察冀軍區的戰士們在聶榮臻司令員的指揮下,勢如破竹般地撲向敵人,迅速搶占了東王舍礦區,喪心病狂的日寇為阻擊我軍前進,不顧自己的僑民還未撤退,便用迫擊炮朝著東王舍村狂轟濫炸。滾滾濃煙和熊熊烈火中,忽然半倒塌的日式房子里傳來凄厲的呼救聲和嬰兒的哭喊聲。三團一營的兩名機槍手,毫不猶豫地沖進烈火中,背出了兩個小姑娘和他們奄奄一息的母親。——她們的父親已被本國軍隊的炮彈炸得粉身碎骨!
雖然戰士們拿出了當時奇缺的急救包搶救,但也無濟于事。兩個孩子成了孤女! 1、齊讀第一自然段,說說你從中讀懂了什么? 2、指生交流。(時間、地點、事情的起因、及特定的環境,還有八路軍戰士的仁義。) 板書:救出 三、1、讀課文第2自然段,(1)交流。 (“立即”“送”表現了聶將軍對這件事的重視和關心。)
師補充:據不完全統計,抗戰中, 中國軍民至少有3500萬人失去了生命,其中有將近3300萬人是被敵人屠殺或殘害致死,而非犧牲在戰場上! 學 程 預 設 導 學 策 略 調整與反思 (2)理解“傷害”與“受害者”。 (3)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讀。 (4)小結。 2、細讀課文的第三自然段,圈點勾畫,和同桌交流自己的讀書感受。完成學案第二題2小題。 而聶將軍卻說:(引讀)我們一定要……后代。 (2)理解“傷害”:使人肉體或精神受到損傷。這只有大慈大悲、普渡眾生的菩薩才能做到呀!而聶將軍就是一位活生生的菩薩! 理解“受害者”:誰都是戰爭的受害者?那我們的敵人是誰?——挑起戰爭的人:日本法西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