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麥穗》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最大的麥穗》是一篇散文,敘述了古希臘學者蘇格拉底讓弟子們摘一個最大的麥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須實實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機遇,不能東張西望,錯失良機的道理。
二、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著重讀好蘇格拉底說的話,體會弟子們所悟出的道理。背誦最后一節。
2.引導學生能夠聯系生活實際,說出自己對“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才是實實在在的”這句話的感悟。
三、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走進麥地,明確要求
1.(出示課文插圖)古希臘有一位大學者,名叫——蘇格拉底。一天,他帶領幾個弟子來到一塊麥地邊。那正是收獲的季節,地里滿是沉甸甸的麥穗。還記得面對滿地沉甸甸的麥穗,蘇格拉底對弟子們說的話嗎?
課件出示:
你們去麥地里摘一個最大的麥穗,只許進不許退,我在麥地的盡頭等你們。
(生齊讀。)
2.蘇格拉底向弟子們提出了什么要求?(一是摘一個最大的;二是只許進不許退。)
3. “只許進不許退” 意味著什么?
(要求弟子們一直往前走,沒有回頭重新選擇的機會。
暗示弟子們: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必須珍惜這個機會,摘取“最大的麥穗”。
蘇格拉底的要求很清楚,沒有商量的余地。)
4.你來讀讀這句話。(如學生讀得不夠理想,可啟發:要表達蘇格拉底不給弟子們回頭重選的機會或沒有商量的余地,該如何讀?)
(蘇格拉斯提出要求時的語氣是嚴肅的、不容置疑的,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
(二)、讀中批注,總結原因
1.弟子們聽懂了老師的要求后,就走進了麥地。他們是怎樣追求最大的麥穗的呢?結果怎么樣?
課件出示:
自由讀2-5自然段,看看弟子們摘麥穗時的動作、神態、心理活動是怎樣的?在感受最深的地方作上批注。
(學生讀,作批注,教師巡視、指導)
2.時間到。弟子們摘到最大的麥穗了嗎?(沒有)從哪個詞可以看出?(兩手空空)
3.忙了大半天竟然是——兩手空空。難道是找得不認真嗎?(不是)
4.你怎么知道的?(從兩個“看看”和“用心地挑挑揀揀”體會弟子們摘麥穗時的態度是很認真的,在一絲不茍地完成老師交給的任務。)
5.老師很好奇,既然找得這么認真,怎么還兩手空空?如果現在你就是蘇格拉底的弟子,我要問問你了。
(1)采訪學生甲:
你是怎么找的?(我埋頭向前走,看看這一株,再看看那一株)
看你剛才看看這一株,搖了搖頭;看看那一株,又搖了搖頭,你在想什么呢?(我總認為最大的那一穗還在前面呢)
看來你以后做事要當機立斷啊。
(2)采訪學生乙:
問問這個弟子,你剛才好像摘了幾穗,怎么又扔掉了?(我總以為機會還很多,完全沒有必要過早地定奪)
你把希望寄托在未來,不能立足眼前,抓住現在。
(3)采訪學生丙:
再來問問你,你一邊低著頭往前走,一邊用心地挑挑揀揀,怎么也是兩手空空啊?(先前摘的我不太滿意,認為前面還有更大的)
你一直低著頭,所見有限哪!
(4)采訪全體:
你們都是兩手空空,知道原因了嗎?(眼界不夠開闊,視野狹小,所見有限;猶豫不決,不能當機立斷;總是把希望寄托在未來,把本應該完成的目標往后拖,不能立足于眼前,把握住“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