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兩首(示兒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2、教學《示兒》,教師可從陸游臨終遺愿導入課題,以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體會這位愛國詩人遺囑的感人之深。教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可先讓學生說說課前收集的資料,了解安史之亂帶來的戰亂之苦。在這個基礎上來讀課文,對杜甫的“喜欲狂”可能會有更深切的體會。
3、教學這兩首詩,還是要引導學生自讀自悟。可讓學生參看注釋并聯系上下文先大體了解詩歌的意思,然后在學生熟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講講自己的感受和體會。例如《示兒》,可讓學生先說說,從詩中體會到了什么,是從哪些詩句、哪些詞語中體會到的。從“悲”字學生可能體會到詩人臨終不見九州同的悲傷;從后一句中可能體會到詩人對收復失地寄予的無限希望。再如《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可讓學生說一說,杜甫高興的原因是什么,從哪些詩句和詞語中看出杜甫的高興。
4、這兩首詩明白如話,卻感情飽滿深厚,都洋溢著詩人的愛國情感,這一點要引導學生體會到。陸游臨終作詩,不說別的家常話,而只說“不見九州同”的遺憾;對兒子沒有別的囑咐,只叮嚀他們在家祭時別忘了把“北定中原”的喜訊告訴他。這是多么深厚真摯的愛國情感!杜甫聽到官軍收復河南河北,之所以那樣激動、歡喜,不僅僅是自己從此可以結束顛沛流離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為從此祖國可以重歸統一,人民可以免受戰亂之苦。教學時,可在學完兩首詩后,引導學生討論“思考·練習”第三題,讓他們體會悲之切和喜之狂表達了相同的愛國之情。可讓學生補充朗讀幾首兩位詩人的其他愛國詩篇,如,陸游的《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杜甫的《歸雁》和《月夜》,進一步體會他們的愛國情思。
詞語注釋
示兒:告訴自己的兒子。示,告知。
元知:本來就知道!霸蓖霸,是本來的意思。
萬事空:意思是什么都不存在。
但:只。同:統一。
九州:中國的代稱。古代把中國分為九州,所以常用九州指代中國。
定:平定,收復。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領的地區。
家祭:祭祀祖宗。
王師:指南宋朝廷的軍隊。
無忘:不要忘記!盁o”通“勿”,不要。
乃翁:你的父親,指陸游自己。翁,父親。
劍外:劍門關以外,指詩人當時所在的四川。
薊北:指現在的河北省北部。
初聞:剛剛聽到。聞,聽說。
官軍:指唐王朝的軍隊。
涕淚:指因喜極而淚下。
卻看:再看。
妻子:指夫人和孩子。
漫卷:胡亂卷起。
放歌:放聲歌唱。
縱酒:縱情飲酒。
青春:這里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即:就。
詞語積累
一、近義詞
初聞——忽聞 無忘——勿忘 放歌——高歌
卻看——再看 即—就
二、反義詞
無忘——忘掉 不見——只見 悲——喜 無——有
三、多音、多義字
難句解析
1、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這兩句的意思是本來就知道死了什么都沒有了,只是為看不見全中國統一而感到悲傷。
2、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這兩句的意思是宋朝的軍隊向北方進軍,收復中原的時候,家祭時不要忘了把收復中原這件事告訴你們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