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實錄(精選3篇)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實錄 篇1
一、揭題,知背景。
1、師:唐朝是我國歷史上一個人才輩出的時代,詩歌的發展達到了頂峰,優秀的詩作燦若星河。說到唐朝詩人,不得不提幾位詩人是誰?
(生:杜甫、李白、白居易……)
師:是啊,詩仙李白,詩圣杜甫。今天我們不說李白就說杜甫。你對杜甫有什么了解?誰能背誦一下他的著名詩作?
生:杜甫是一位偉大的詩人,(712——770)他與李白齊名,二人并稱“李杜”。杜甫字子美,人稱杜工部。他曾寫下一千四百多首膾炙人口的好詩,記錄了唐朝由盛轉衰的過程,素有詩史的稱號。背誦《絕句》《江畔獨步尋花》《春夜喜雨》及其他名句。(學生說,教師稍加概括和總結)
2、師:看來同學們對杜甫真有不少了解,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他的一首詩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板書課題)
生齊讀課題。
師:你是怎么理解這個題目的?(生回答)
師相機指導: “河南”指黃河的南邊,“河北”指黃河的北邊。
師:(在“收”字下畫三角符號)怎么理解?
生:朝廷的軍隊收復了黃河南北兩岸的地方。
師:題目的意思應該是——詩人聽到朝廷的軍隊收復了黃河兩岸的消息。
師:把消息換個詞語。
生:詩人聽到朝廷的軍隊收復了黃河兩岸的喜訊。
3、師:對。唐朝曾經爆發過“安史之亂”,公元755年,安祿山和史思明叛亂,占領了黃河兩岸的廣大地區,詩人杜甫的故鄉也淪陷了。安史之亂讓原本繁華安定的國家岌岌可危,也把詩人杜甫卷入了生活的最底層,開始了他長達八年的逃難生活。在這八年里他度日如年、思鄉難歸。他親眼看到了叛軍的燒殺搶掠,看到了路有餓死骨的種種慘像,“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在這國家危難之時,這位愛國詩人即使對著春日的花鳥也會心痛得流淚。國家四分五裂,詩人有家不能歸。當他聽到朝廷的軍隊收復失地之后,興奮不已,驚喜的洪流一下子沖開了詩人郁久的情感閘門,噴薄而出生平第一快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二、初讀,讀通順
1、師:學古詩,首先要讀準字音,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這首詩,不認識的字可以查查字典,要把字讀準、把句讀通順。
(生自由朗讀)
2、師:老師發現有的同學字音讀得還不是很準確,現在我們找同學來讀,比較一下,看看我們需要注意哪些字音?
讀后交流。(我把“即”讀成了“jì”。
生:我把“還”讀成了“ hái ”。
師:為什么要讀“ huán ”?
生:詩中的“還鄉”是回到家鄉的意思,所以要讀“ huán ”。
師:你的理解完全正確。還有嗎?
生:我把“妻子”的“子”讀成了輕聲。
生:老師,為什么要讀“ zǐ”?
師:我想聽聽大家的意見。
生:讀輕聲時,專門指丈夫的老婆。
師:讀三聲呢?
生:“妻子”的意思是妻子和子女。)
師出示課件,顯示需要注意的重點字的讀音,講解。
3、師:現在,老師再找同學來讀這首詩,看誰讀得流利、準確?
(指名讀,2名學生讀詩。)
三、再讀,明詩意。
1、師:(評價)顯然,同學們剛才的朗讀還不夠味,什么原因呢?要想把詩學好,我們還應該理解詩句的意思,這是學習古詩重要的步驟。那怎樣才能把它讀懂呢?你們有沒有好的辦法?
(學生自由談學習古詩的方法:熟讀法、結合注釋法、查資料、結合上下文、邊讀邊悟、結合插圖等方法。)
2、師:看來過去的學習大家已經積累了許多好辦法,今天我們就來運用這些方法來學習這首詩。自學后可以和同學交流你讀懂了哪些地方,還有什么沒讀明白的。
3、師:同學們學得真用心啊。誰能說說哪些地方讀懂了,還有哪些地方沒讀懂?
(生匯報,師相機引導學生理解重點字詞和句子,出示課件。)
師:重點的字詞理解了,誰能試著連起來把全詩的意思說一說?
(兩名學生回答詩的意思:劍門關外忽然聽說官軍收復薊北,乍聽到止不住的淚水灑滿了衣裳。回頭看妻兒的愁容不知去了何方,胡亂收拾著詩書不由得欣喜若狂。白日里引吭高歌呵且須縱情飲酒,春光正好伴我返回那久別的故鄉。立即動身穿過了巴峽再穿過巫峽,然后經過襄陽再轉向那舊都洛陽。)
4、師:看來,你們基本上理解了詩的意思。帶著隊詩句理解,誰能更好地為我們朗讀這首詩?
(指名讀,2名學生讀詩。)
四、細讀,悟詩情。
1、師:這次的朗讀比上次有進步,但還不夠味,有點生硬的感覺,其實學習古詩光知道意思還不夠,一定要體會和領悟詩人所表達的感情。也正所謂:領其境、悟其情。(出示課件)你認為詩人寫這首詩時是一種什么心情?詩中哪個詞語最能表示詩人當時的心情?(板書:喜欲狂)我們說文章有“文眼”,而這就是這首詩的詩眼。正是這互傳的佳音使詩人驚喜欲狂,情緒也在不斷變化,詩中哪些詞或詩句能體現詩人的這種喜欲狂的心情呢?請同學們讀讀詩,細細的品味一下。
學生自由體會。
2、集體交流。師相機板書。
a、“涕淚滿衣裳”(喜極而泣、悲喜交集。指導朗讀。)
b、“卻看妻子、漫卷詩書”(家人的喜更增加了自己的喜,一向愛書如命的他居然也隨手狂亂的卷起詩書與大家共享快樂。真的是“喜欲狂”啊!指導朗讀。)
c、“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做伴好還鄉。”(“放”字和“縱”字體會到詩人喜欲狂的心情。52歲的詩人,既不適合放歌,也不適合縱酒,這真的是“喜欲狂”了呀!當詩人想到,在鳥語花香中與妻子兒女做伴還鄉、安享晚年,怎能不欣喜若狂?)
d、出示課件,想象最后兩句的情境:杜甫當時正在梓州,也就是現在的四川省三臺縣。我估計他從這里出發,[教師在幻燈片中借助箭頭符號演示杜甫返鄉的路線圖]可能到重慶乘船,穿過巴峽和巫峽,到了襄陽后,北上回到洛陽。大家看,從巴峽到巫峽,周圍高山險峻,路途艱難。而出巫峽到襄陽,從襄陽的洛陽又是何等的長途跋涉。在這里詩人卻這樣說,你怎么理解?(歸心似箭、喜欲狂)哪些字能體現出詩人歸心似箭的情感呢?(板書:穿、下、向)嗯,這也正與李白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有異曲同工之妙啊!
3、師過渡:通過同學們剛才的體會,詩人的喜悅之情躍然紙上,但是你們想過沒有,一個年過半百的老人怎么會如此的喜欲狂?這“喜極而泣”的“涕淚”里到底包含著什么?
學生談理解。
(看課件)總結來說,詩人的“喜”是因為:
“一喜叛軍得平復”,“二喜國家得安寧”,“三喜回鄉得償愿”,“四喜親人得團聚”。
5、師:這也正是詩人在詩中流露出來的濃濃的愛國思鄉之情。(板書“愛國思鄉”)如果帶著和詩人一樣的心情、一樣的感情去朗讀,效果肯定大不一樣。好,聽老師來讀。(師范讀古詩)同學們也試一試,體會著詩人的情感,像老師這樣,有感情地朗讀詩歌,你也可以嘗試用不同的方式來演繹詩人的情感。
6、指名讀,評價。
7、師:這樣一首好詩,光讀出來還是不夠的,是不是應該背下來?你們自己練一練。
(集體背誦展示)
師:讀準了字音,讀通了詩句,讀懂了詩人的感情,我們的朗讀就又上了一層樓。也更深深地體會到了詩人那濃厚的愛國情。
五、古詩拓展
1、師:杜甫這位愛國詩人,在國家危難之時,寫了許多首憂國憂民的詩作,《春望》便是其中一首。
2、出示《春望》。
3、用課上總結的學習方法來學習。
4、交流學習體會。
六、總結:作為愛國詩人,杜甫還寫下了許許多多的壯麗的詩篇。就請同學們課下再積累一些杜甫的名作,相信你會有更多的理解和收獲。
板書: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涕淚
漫卷
喜欲狂 放歌縱酒
還鄉
穿、下、向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實錄 篇2
一、導入
1、你喜歡背古詩嗎?你喜歡吟誦嗎?你會怎么吟誦?
2、老師給你們帶來兩段視頻,想不想看?
3、聽吟誦《將進酒》。
4、看了兩段視頻,告訴楊老師有什么樣的感受?
5、師:認識我嗎?生:楊樹亞老師。
6、師:認識他嗎?出示杜甫像。
7、師:你查了很多資料?你認為最有價值的是什么?
生:是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
生:是和李白齊名的。
生:杜甫一生寫過很多詩,成為詩圣。
師:他寫過1500多首詩,流傳至今,跟老師一起吟誦,師讀前半句,生讀后半句。
8、師生合作吟誦: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師:請你自己再吟誦,你讀出一位怎樣的詩人?
生:憂國憂民。
師:老師讀李白讀出他仰天長嘯的畫面,讀杜甫,讀出他眉頭緊鎖的表情,讀出他的憂,讀出他的愁。板書:憂。
9、師: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他的另外一種風格的詩,齊讀課題。
二、初讀古詩
1、板書課題。
2、理解它的意思嗎?
3、收復河南河北這兩個地方。
4、在古詩中的遇見地名,一定要注意。你在預習時,河南河北在古詩中與今天的地名不一樣,有沒有查到。
5、讀詩要留意,在很簡單的地方駐足。
再讀課題。
6、出示古詩,這首古詩很長,請同學們自讀兩遍,你覺得自己讀準了,就請坐正。
這首詩是七言律詩,分為四聯。在讀的時候要注意讀準。板書:準。
指名讀。
7、尤其最后一句,比楊老師讀得還要好。
8、這首詩,讀音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地方:講解妻子。是什么意思,要怎么讀?
要讀出是古詩的味道,再讀讀。板書:味。
誰來試一試。
9、還有誰能讀出吟誦的味道?
10、師:像剛才視頻那樣?誰再來吟誦,自由地,不受他人影響。
11、讀詩要讀準,要讀出味道。更重要的是,一首詩是作者的心聲。如果說前面讀出了杜甫的憂愁,這首詩你讀出作者怎樣的心境呢?
生:欣喜。
12、用詩中那個詞看出來?板書:喜欲狂。
生:像火山爆發。手舞足蹈。眼淚流出來。無法表現出來。
杜甫是一位52歲的老師,他為什么喜欲狂?詩開門見山,告訴了我們。讀一讀,你讀懂了嗎?
13、結合課前的資料來說一說。
14、老師表揚你做了詳細的預習,但是批評你抱著資料讀。
當中以一個地名不叫門外,叫劍外,劍門關外,收復了叛軍的老巢就,看地圖,作者老家在洛陽。漂泊八年,馬上就可以回家了。再讀這句開門見山的話。
讀一讀這幾句。
15、作者怎么表達自己喜欲狂的呢,請你拿出筆,找到一標一,找到兩處標2,找到三處就應該表三。
生:涕淚。
生:漫卷詩書。
師:詩人是愛惜詩稿的,而這些確是胡亂地卷,看出喜欲狂。
生:卻看妻子愁何在看出
他們曾經有過怎樣的悲傷,怎樣的憂愁。
失去家鄉,想自己什么時候才能回家。
這個憂愁一直憂愁了八年。
這是一個反問句,讀:卻看妻子愁何在。
生:白日放歌須縱酒。
放歌不是一般的唱,你來說說放歌。
生:聲音大。
師:什么叫做縱酒。
師:他沒有寫作喝酒。讀。
師:但是杜甫不喝酒,他不同于李白,但他今天又唱歌又喝酒,為什么?
師:他還說:青春作伴好還鄉。
師:青春是什么?
生:春天。
師:所有的春天嗎?
生:是明媚的春光。
師:同學們,再讀前三聯,就能讀出杜甫的喜欲狂。指名讀。齊讀。
16、師:如果是我們也能寫出這前三聯,但是杜甫作為一個詩圣,還在于他能寫出最后一聯。出示: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生:詩人想象,讀出了回家的急。
師:很好,板書急,但老師還不滿意,還讀出了什么?
生:回家的渴望,
生:對家鄉的熱愛。
17、師:我們再來看第二幅地圖。作者在劍外,他很快想到了自己的家鄉洛陽,跨越三個省份,今天坐飛機,要兩個多小時。但是在當時以車船和徒步,1000公里,大概需要多長時間。
生:一個月。
師:可是在詩人筆下需要多長時間,讀,讀了多長時間就是多長時間。齊讀。
師:讀出他的急,讀出他的快,在詩人筆下,還讀出了喜。
自由讀,你能讀出他的喜嗎?
指名讀。
生:我從即和便看出了,一聽到消息馬上就回家,沒有再襄陽停留,就直接到自己的家鄉洛陽去了。
師:給他掌聲,我再請個同學來說說他的話。
生:沒有收拾東西就回家了。
生:非常盼望回到自己的家鄉。
師:今天老師表揚你了,你覺得回家的路這么快。媽媽批評你了,你就會覺得夜晚的漫長。
杜甫也用到了。
齊讀。
18、師:一條消息,讓杜甫漫卷詩書,讓杜甫盼望回家。什么樣的消息,這是一個安史之亂的時代。出示資料。
生:讀安史之亂的資料。
師:這個消息是開頭的一行字,但是對于杜甫來說是人生的第二次轉折。
19、再讀全詩,你會有自己新的想法。
20、杜甫在這首詩中用一句話,寫出了他回程的快,其實在李白的詩中也有這樣的用法。讀《早發白帝成》。你還能讀出來。
生:輕舟已過萬重山。
師:在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將這兩句話放在一塊,你就會知道,他們為什么是齊名的?生讀。
21、師總結:杜甫被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史圣,他的詩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之下寫出來。
讓我們記住杜甫,記住“草堂留后世,詩圣著千秋。”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教學實錄 篇3
作者的心聲被我們吟詠而出
師(吟誦):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生鼓掌)
師:這首詩叫什么名字?作者是誰?老師剛才的吟誦怎么樣?
李秋華:這首詩名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作者是杜甫。
王娟:老師吟誦得非常棒!
師:棒在哪里?老師非常喜歡聽大家表揚。許晴云。
許晴云:謝謝老師。老師表達出了杜甫聽說官軍收付薊北后無比激動和喜悅的心情。
師:能不能具體談一下?
許晴云:我查過資料,當時因為安史之亂的暴發,杜甫帶著全家整天逃難,一路上吃飯和安全都成問題,現在忽然得到官軍收復薊北,也就是叛軍基本被消滅的消息,當然非常高興。老師剛才就表達出了這種激動和喜悅的心情!
武學青:老師朗誦得好,不過如果我來讀的話會更好。
師(做拱手狀):愿聞其詳。
武學青:謝謝老師,謝謝大家。我朗誦的時候會一邊快步走一邊揮舞著胳膊,最好還要被什么東西絆一下,摔個仰八叉。
(生笑)
師:那么請你給大家朗誦一遍。
(武學青按照剛才說的方式激情朗誦)
師(再次做拱手狀):這位高才吐字清晰,感情真摯,動作表情活靈活現,真把杜甫演活了,佩服佩服。因為提前已經將這首詩背會,所以請大家根據自己的理解自由吟誦,如果如果你認為自己吟得好還可以請同桌欣賞欣賞。
(生自由吟誦,同桌互相鑒賞)
師:現在哪位小杜甫有信心到前面來展示一下自己的水平?請大家注意表情、語氣、動作和節奏,朗誦完之后還要向大家傳授自己的訣竅。
麻曉蕙(吟誦后說):這首詩我之所以朗誦得這么好(生笑)是因為我跟爺爺學過古詩的讀法。這是一首七言詩,七言詩的每句話都是七個字,我爺爺說前兩個要連讀,第三第四個字連讀,第五第六個字連讀,第七個字單獨讀。
劉真:老師早就講過了,老師還講過可以前兩個字連讀,第三第四個字連讀,第五個字單獨讀,最后兩個字連讀。
師:兩位同學說得都很好。小麻,真羨慕你有一位這么有學問的爺爺。同學們,小麻的讀法叫二二二一法,劉真的讀法叫二二一二法。大家在朗讀時可以根據不同的詩文和自己的喜好自由選擇兩種讀法。
(板書:掌握節奏 二二二一 二二一二)
師:還有哪位同學愿意給大家露一手?有請劉芮。
劉芮(吟誦后說):我覺得麻曉蕙和劉真讀得都很好,不過讀詩最重要的是抓住詩的思想感情。我吟誦的時候就抓住了作者無比喜悅激動的心情和一些關鍵詞語來讀的。
馬明明(突然插話):愿聞高論。(模仿老師慌亂地向劉芮拱手示意)
(生笑)
劉芮(一本正經拱手作答):不敢不敢。我主要是抓住了“忽聞、愁何在、漫卷、欲狂、放歌、好、即從、便下”這幾個詞。
師:劉芮同學說得不錯。
劉朝歌:還有一個“穿”字。對不起老師,我沒有舉手。
師:沒關系,你說得非常好。和劉芮一樣好。同學們,正像劉芮同學所說的那樣,一首師要想吟誦得好不光要掌握詩的一般節奏,更重要的是必須真正理解詩意,并抓住最能充分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關鍵詞,這樣才能讀出感情讀出味道來。(板書:抓關鍵詞忽聞、愁何在、漫卷、欲狂、放歌、好、即從、穿、便下)
師:那么找出關鍵詞后應該怎么讀呢?
廖雯:用輕快的語氣讀,因為輕快的語氣可以表現出作者的喜悅心情。
張凱:關鍵詞應該重讀,只有重讀才能表現出作者的激動心情。
劉苗苗:我認為廖雯和張凱說的都有道理,不過最好是將他們的意見綜合起來,用又急切又響亮,不是不是,用又急切又重的語氣讀,就像我爸爸那次彩票中獎時說話一樣。
(師帶頭為三位同學熱烈鼓掌,并與生共同吟誦全詩)
唱出詩歌原有的味道來
師:何謂詩歌?詩者歌也,歌者詩也。我們現在學的大部分古詩在古代都是配樂歌唱的,也就是說幾乎所有的古詩在當時都是歌詞。
武學青:周杰倫的《蝸牛》現在都變成課文了。
麻曉蕙:是不是讀著很像詩?
師:那本來就是一首詩。誰會唱?
(生紛亂地各自敞開喉嚨唱歌)
師:那么現在誰能為《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譜上曲子唱一唱呢?
(劉真在爭得老師同意后開唱)
師:喔,劉真真聰明,知道借用《虞美人》的現成調子,不過是不是太凄涼了點?與本詩的情感不符。
(馮君生開唱)
師:馮先生(生笑)用的是《大中國》的調子,嗯,不錯,夠喜慶!表揚!
(眾生忍耐不住,紛紛私下開唱)
師:誰能全完用自己編的調子唱?未經允許盜用別人的調子是侵犯知識產權的喲!
(生各顯其能,放聲高歌)
詩意翻譯中的別樣風采
師:現在讓我們再次有感情地吟誦這首詩,給大家2分鐘時間,自由吟誦。
(師生自由吟誦,然后齊聲吟誦)
師:我知道大家對這首詩的理解已經非常深刻了,可是還是想檢驗一下大家的真實水平。怎么辦呢?你可以用一下三種方法來證明自己對詩文的理解(幻燈片出示):
第一,用連環畫的形式解釋詩意,每幅圖下面還要配上簡潔的文字說明;
第二,大膽發揮想象,將這首詩改變成一篇小說(作文),可以以第一人稱也可以以第三人稱,要求抓住作者的動作表情語言和心理進行生動的細節描寫;
第三,編寫劇本,題目自擬,根據詩意合理設置人物,盡可能僅用人物對話就能充分地表現詩意。
(生各自埋頭創作,10分鐘后開始展示)
李秋華:我采用的是連環畫形式,請大家多提意見。(在老師幫助下通過實物投影儀展示)
許晴云:李秋華的文字說明很好,就是畫得不太像,把人都畫成妖怪了。
(生笑)
師:李秋華沒有專門學過繪畫,大家重點看他的畫有沒有完整真實地表達出詩意。
(生七嘴八舌地評論,仍然揪住李秋華的繪畫水平不放)
李秋華:謝謝大家,謝謝老師。我主要是抓住了“漫卷,涕淚、縱酒、穿”四個關鍵詞畫的。畫的不好,請多包涵。
(師帶頭鼓掌)
王盈盈:我寫的是小說。不過有點短,請各位多提寶貴意見。
王盈盈(一遍在投影儀上打出原稿,一遍大聲念):今天家里又斷糧了,這可怎么辦呢?我一遍低頭走著一邊在心里嘀咕。突然前面傳來敲鑼打鼓的聲音,連忙前去觀看。只見人們都喜氣洋洋的圍在一起,大聲議論著什么。什么?官軍收復薊北了?耶!太好了!太好了!我聽到這個消息,激動得幾乎蹦了起來,眼淚像斷了線的珠子一樣滾落在衣服上。連忙跑回家去將這個好消息告訴家人,一進家門,只見妻子為沒有米做飯發愁呢!我上氣不接下氣地說:“回老家回老家!官軍收復薊北了!我們可以回河南老家了!”說完連忙手忙腳亂地收拾桌子上的書,激動得都快發狂了。我一面大聲唱著歌一面讓妻子給自己拿酒喝,大好的春光正好伴隨自己回家鄉,心里怎么不著急呢?得趕快去訂船票,坐著輕快的小船,從巴峽飛快地穿過巫峽,到了襄陽就直奔洛陽。真是太棒了!
師:大家說他們王盈盈寫得好不好?好在哪里?還有沒有什么可以改進的地方?
劉芮:王盈盈對詩意理解得很好,就是細節描寫太少了,如果我寫的話一定把全家人激動的情景寫得詳細一些。
劉苗苗:應該將杜甫心里怎么想的再寫得詳細一些。
馮君生:他老婆(生笑)聽到這個好消息竟然什么都不說?那不成了傻子了嗎?
(生大笑,課堂在笑聲和自由的吟誦聲中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