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作3(2課時)
課前思考:
習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為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打基礎的一項重要工作。葉圣陶老先生曾經說過:“寫作的根源是發表的欲望,正同說話一樣,胸中有所積蓄不吐不快!敝赋隽肆曌魇且环N表達,“骨鯁在喉,不吐不快”,又說明了習作是一種情感活動的過程。作者會有“如量傾吐的快感!弊x者會有“情感心通的妙趣!
小學生的習作不能要求過高,否則,不僅達不到,而且容易造成心理負擔,這恐怕也是不少小學生“怕”作文,作為我們教師總覺得學生習作水平低的一個重要原因。
當然,學生習作材料來源之一是直接的觀察和體驗,本次習作是介紹自己喜歡的一中美食,要求寫出美食的色香味行,和自己品味美食后的感受。
作為老師,在指導學生習作中,要注意指導學生在觀察中有所發現,方才悟出意義,觸動情感,產生習作的欲望。同時要注意敘述的順序,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課后反思:
“選擇你喜歡的一種美味,向大家介紹一下,再寫下來。寫的時候要注意它的色、香、味、形!边@是本次習作教學設計的重要資源以及基本要求。本次習作訓練與綜合實踐活動有機結合,把作文過程還原為兒童的生活過程,激發了實際需要,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走向“學習寫作的共同體”。在學習共同體中,每個學生都是學習的資源,學生相互學習共同成長,教師作為學習共同體中的“首席”,自然應著力于喚醒激勵、促進分享、引導自我教育。學習共同體需要一定的環境支撐與保障,學生在民主氛圍中相互合作各司其職,更為重要的是要具有良好的自我效能感,能夠把做出來的寫出來,把寫出來的做出來,并能得到別人的肯定或關注。最后指導學生通過修改,突出美食的特點,提高學生自改習作能力。
課后反思:
本次習作是介紹自己喜歡的一種美味。真的感慨編者的良苦用心。是啊,習作要來源于學生生活,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有話可講。對于學生來說,習作雖然貼近他們生活,但是如何寫,同樣離不開老師的指導。
習作過程中,著重根據練習3上面介紹的老舍和葉圣陶老先生修改作文的方法,讓學生讀、念,根據自己品嘗美味的色香味形和自我感受,來修改,學生頗有進步。
授后小記:
這篇作文的習作例文很好,作者的思路清晰、用詞精準,利于學生模仿。每一節都有一個中心:“賞美食”扣住“看相好”,“做美食”扣住“做法簡單”中的動作,“嘗美食”的“有意思”,學生有章可尋,特別對于寫作有困難的學生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