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長教學反思
船長教學反思
《船長》這篇課文節選自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的小說《船長》。小說敘寫了哈爾威船長在“諾曼底”號客輪遭到“瑪麗”號大輪船猛烈撞擊后即將沉沒時,鎮定自若,指揮60名乘客和船員安然脫險,自己卻屹立在船長崗位上隨著客輪一起沉入深淵的故事。全文集中筆墨,多方面刻畫人物形象,所以,抓住課文重點段落體會船長的高大形象是本文的教學重點。現在上課之前有一個習慣,喜歡去鳳凰語文上走走看看,這次更是不例外,有關這篇文章的內容還真豐富。總算找到了一些上課的思路。
整堂課上下來有這樣的感受:
1.學生積極性很高,熱情高漲,課堂氣氛活躍。學生能言善道,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表現欲強。
2.課件簡潔,選擇的素材恰到好處,《泰坦尼克號》的錄象片段幫助學生從視覺上感受當時場面的混亂,從側面凸顯船長的臨危不亂,最后兩小節的配樂感人,渲染到位,讓學生們從心底升騰起對船長的崇敬之情。
3.但是整堂課,由于最后時間匆忙,跳躍性大,所以重點部分一帶而過,沒有讓學生細細體會,實屬教學遺憾。其實,可以進行板快式的教學,沒來得及上的留待第三課時,不必搞得如此匆忙。
4.文章中的一段對話是閱讀重點,但是沒有指導到位,以至于學生讀的時候一味求快,失去了力量。就顯得急躁,船上的人們也聽不清楚。失去了文章的本味。
“凡優秀教師都是反思型教師。”何況自己才初出茅廬,更得不斷反思。
蘇教版第十一冊語文《船長》一課的教學反思
一、教學感悟:
1、語文課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文章,是展示作者思想、展示作者存在的舞臺。因為有了閱讀,才可以讓我們走進作者的心靈。透過閱讀文章,進而來閱讀人生,閱讀快樂。對于《船長》這種文字美、精神更美的“文學精品”,我想,語文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是一種體驗。所以,我確定了研讀這篇課文的重點是:感受哈爾威船長這個形象,我猜想,編者的意圖也不過如此。我們都知道,在烽火連天的戰爭歲月,容易產生金戈鐵馬、氣吞萬里的熱血男兒,而現在的和平年代同樣有生與死的考驗,同樣可以產生光照日月的英雄。所以,在教學中,我讓學生說說自己心中的英雄,然后,聯系現在的和平年代中,非典時期的白衣天使,衡陽大火中的消防官兵,讓學生體驗真正的英雄到底是什么,因而體會哈爾威船長,在生死考驗面前,那種鎮定自若、臨危不亂、忠于職守、舍己為人,履行做人之道的崇高形象。但是,說容易,做卻真難。試想,當我們面臨生死抉擇時,又有多少人真的像哈爾威船長一樣鎮定自若指揮他人脫險而置自己生死于度外呢?我不敢肯定自己能,所以,我也沒有理由通過40分鐘的一堂語文課,就硬逼著孩子們全部將思想化為行動。因此,我只是希望在教學中能滲透點情感和德育的思想,感受船長人性的美,為他的人性美而感動。
2、語文課是對話的課堂
上課開始,我說道“這節課,讓我們走進課文的語言文字,把最令你感動的地方用心去朗讀、用情去體會,相信你會有收獲的。” 讓學生與文本對話,把閱讀發現的主動權、時間支配權和空間占有權還給學生。實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發現學習,并體現了其個性閱讀。在學生自讀的基礎上,我又組織學生交流閱讀的感受,通過生生對話和師生對話達到互助互補、互激互促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