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的剪紙》教學設計
課文中是說什么拴住了什么?姥姥的剪紙到底有什么神奇的功能,牢牢地拴住了上學前的我呢?請同學到字里行間中去找答案。讀后組織交流:
師生表演讀描寫祖孫倆剪“牛馱小兔”窗花的文字,體會“拴”的神奇功能。
生扮作者,師扮姥姥,摸擬作者“纏”姥姥的場景,體會“拴”的神奇功能。
(二)二度擴散,讀出笑源的心夢之境
1.后來我越走越遠了,姥姥的剪紙還拴得住我嗎?
(我還是不斷收到姥姥寄來的剪紙,其中有一幅是這樣的:一頭老牛定定地站著,出神地望著一只歡蹦著遠去的小兔子,聯結它們的是一片開闊的草地。我知道,這是姥姥對我的期待。事實上,我不管走多遠,走多久,夢中總不時映現家鄉的窗花和村路兩側的四季田野。無論何時,無論何地,只要憶及那清清爽爽的剪紙聲,我的心境與夢境就立刻變得有聲有色。)
齊讀上段話。再讀這段話中描寫剪紙的文字。讓學生給這幅剪紙取個名兒。
讓學生給“聯結”這個詞找一個近義詞。作者為什么用“聯結”這個詞語?
姥姥的剪紙還將拴我多久?拴住的其實是我的什么?(心 夢)
三 詞語變異,把課文讀活
回到作者的心上,你認為姥姥的剪紙拴住的是一顆什么之心? (思念之心、依戀之心、懷舊之心、感恩之心……)
拓展延伸
此刻,你想對姥姥說什么?寫下來。
實踐活動:
1.收集剪紙作品。
2.學習剪紙工藝。
板書設計:
拴
姥姥的剪紙
有
心 聲 夢
有
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