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匠的兒子》教學設計與反思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理解生字詞。
2.能抓住參議員情感態度變化的線索,了解變化的原因。
3.在有感情朗讀課文的過程中逐步體會林肯尊重、平等、寬容、國家利益至上的人格魅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字詞,整體感知。
1.認讀、識記詞語。
尷尬 卑微 羞辱 名門望族
傲慢 靜默 嘲笑 開懷不已
贊嘆 堅決 分裂 毫不猶豫
2.指名學生選擇詞匯敘述本文主要故事情節(突出強調“兩個矛盾”),說說故事情節展示了一位怎樣的鞋匠的兒子——林肯總統。
(一節課應從基本的字詞開始,高年級也應如此,教師應有意識地幫助學生做好詞匯的積累,而必要的語言實踐可以幫助學生將對于這些詞匯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以有利于以后的作文和口語交際等言語實踐,同時,主要故事情節的敘述也有利于學生對于整篇課文和人物形象的初步感知,突出強調的“兩個矛盾”也為下面的教學理清脈絡。)
二、精讀文本,體會人物形象。
1.瀏覽課文,看看哪段文字揭示了林肯和這些議員間的矛盾。
出示、指名讀:“在林肯當選美國總統的那一刻,整個參議院的議員們都感到尷尬,因為林肯的父親是個鞋匠。當時美國的參議員大部分出身于名門望族,自認為自己是上流社會的優越的人。從未料到要面對的總統是一個卑微的鞋匠的兒子。于是,林肯首次在參議院演說之前,就有參議員想要羞辱他。”
(1)這段話告訴了我們林肯和這些議員們之間的主要矛盾集中在什么上?(出身)其中的一組反義詞說明了這一矛盾,是?(優越——卑微)為什么?
(2)在林肯當選美國總統的那一刻,面對這一算是嚴酷的現實,這些議員各有怎樣的心態呢?何以見得?(生1:尷尬;生2:傲慢;生3:驚訝;生4:憤怒……)
2.師:看來一場交鋒在所難免了,俗話說聽話聽音,請同學們自讀課文第2-5自然段,抓住人物的語言,想想這是一位怎樣的林肯總統與參議員。
交流:(1)體會傲慢、狹隘的參議員。
指名讀、出示:“林肯先生,在你演講之前,請你記住,你是一個鞋匠的兒子。”
師:這看似波瀾不驚的話語中卻藏著無盡的不屑,甚至蔑視,你們聽出了其中的意思嗎?(生1:雖然你的能力出眾,我們不如你,但可惜的是我們的出身都比你好,這一點你永遠也改變不了;生2:鞋匠的兒子成了總統,林肯,你的才華、能力真讓我們妒忌,你用它讓我們顏面掃地,我們也不會讓你好過。)指名讀。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展開與文本的對話,有利于學生走進這些參議員的內心,了解人物形象,從而與林肯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主人公的光輝品質,這一過程也訓練了學生的思維,為下面的語言實踐進行鋪墊。)
交流(2)寬容、謙遜的林肯。
(1)林肯的這些話顯然是精妙而無懈可擊的,里面包含著幾層含義,你能聽出來嗎?為什么?
生1:林肯對于其父親的愛與懷念。
生2:林肯為自己的父親和作為鞋匠的兒子的而自豪。(永遠……永遠……永遠……)林肯為自己的父親感到自豪的原因是什么呢?指導有感情讀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