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評課稿
《詹天佑》評課稿
胡孟炎老師在教學中勇于探索,曾對如何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等問題進行過研究,總結過很好的經驗。近幾年,又對語文課的思想教育進行了探討。胡老師整理的《課堂教學實錄片斷》和《激起感情波瀾,增強感染效果》,就是他研究的初步成果。看了以后,有以下幾點想法。
一、在語文課思想教育中,胡老師重點研究情感教育,這是一個很有見地的選擇。近年來,大家雖然在語文課中重視了思想教育,但往往滿足于學生口頭上會講一些道理,忽視在感情上感染教育學生。因此,盡管小學語文課本中有不少文質兼優、感情深厚、文藝性很強的課文,但未能充分發揮其教育作用,很是可惜。因而,研究和創造這方面的經驗是非常必要的。
二、《課堂教學實錄片斷》反映了胡老師教學的基本思路。這個思路就是:理解語言,理解內容,用課文中的事實、情景、形象和正面人物的感情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感情波瀾。語言理解得越深,受到的感染也越深,兩者是統一的。如教《詹天佑》這課,教師在范讀全文時,初步引發學生對詹天佑的敬仰。在重點分析第二段時,通過默讀、討論以及對重點詞語的分析,使學生進一步看清了帝國主義的侵略野心和卑鄙伎倆,激起強烈憤慨,而這種憤慨之情又增強了對詹天佑的崇敬。
胡老師把上述教法稱作“披文入情”。“披文入情”是語文課進行情感教育的基本方法、基本途徑。
三、胡老師在材料中還總結了許多引導學生披文入情的經驗,如:“抓感人的重點情節,引起學生的感情共鳴。”“把事物發生的環境與人物的行為聯系起來,引導學生去感受人物的美好心靈和高尚品德。”“從課文內容出發,讓學生在豐富的想象、描述中掀起感情的波瀾。”“采用各種直觀手段,再現情景,渲染氣氛,給學生以切身感受。”等。這些作法,有利于把抽象的語言文字變成生動的形象,有利于溝通學生與作者及課文中人物的情感交流,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