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六年級教材分析
最后,練習中的“口語交際”,除了秉承一貫的“生活性”、“實踐性”、“時代性”的特點,更是體現了與課文的“同步性”。如:第一單元課文主題為“壯麗山河”,口語交際安排了“我來當導游”;第四單元課文主題為“探索與發現”,口語交際則安排了“漫話奇思妙想”。而本冊綜合性學習“學與做”以“我的成長冊”為主題,一方面既是對學生六年小學生涯的一個回顧追憶式總結,另一方面通過探索和研究活動又切實培養了學生實踐與應用的能力,再次應征了“在實踐中學會運用”良好學習習慣的滲透。
總之,本冊教材,全方位地、滲透性地對學生進入初中學習做好了“承上啟下”式的“銜接過渡”。
三、對教材的實施定位:
基于教材以上特點,本學期的語文教學,我們可以把握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有效實施,整體推進:
1、從主題單元整體備課入手,抓住單元閱讀教學重點切實加強“雙基”訓練
結合第三學段閱讀教學重點目標:①提高默讀速度,學會瀏覽。②體會詞句的感情色彩和表達效果。③揣摩表達順序,體會思想感情,領悟表達方法。④學會閱讀敘事性作品、詩歌和說明性文章。在教學中,除了朗讀、背誦等常規訓練外,務必要集中力量,認真抓好上述四項重點。
(1)、抓關鍵詞句:理解它們在語境中的恰當意義,辨別其感情色彩,推想它們的內涵,體會表達效果,學會遣詞造句。
在教學中,除了要不折不扣地完成文后安排的此類專項練習,更要敏銳地從文中發現可供訓練的語言點。如:《記金華的雙龍洞》一文中品味“一路迎著溪流。”句中的“迎”字用得好在哪兒;《半截蠟燭》一文中比較“絕密”和“絕妙”的用法;《夜晚的實驗》一文中分辨“靈活”和“靈巧”是不是同一意思。
(2)、抓篇章結構: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悟文章基本的表達方法。
文章的表達方法不同于文章的寫作特點,寫作特點是知識性的,表達方法是綜合性的,它涉及寫了什么,怎么寫的,還可以怎么寫,為什么要這樣寫等內容。領悟文章的表達方法是實現以讀促寫的重要途徑。如教學《煙臺的!芬晃模龑W生揣摩、領悟文章寫 “ 景 ” 的同時也寫 “ 人 ” , “ 景 ” 與 “ 人”交相輝映,相得益彰; “ 總——分——總 ” 的行文結構,突出了文章重點;語言簡潔凝練、生動形象。并通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感受煙臺的海綺麗壯觀,煙臺的人勤勞、能干。
(3)、以讀書為主線,加大思維訓練力度。
致力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良好的閱讀習慣。將學生的視角從美麗的圖畫轉移到優美的文字,在與文本的對話及同學的交流中,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并適時移情,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如教學《長江之歌》,學生熟讀課文后,可要求學生邊看圖,邊讀文,邊思考,說說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學生可能會說:“ 我看到一位阿姨正在引吭高歌,她一定在唱《長江之歌》! 也可能會說:“ 我看到大江岸邊矗立起一座座現代化的建筑,想到大江具有無窮的力量。她像巨人一樣推動著我們的時代前進。” 還可能會說:“ 我看到大江的源頭 —— 雪山。想到她浩浩蕩蕩地流經那么遠的地方,最后流入東海。這是一條母親河啊 !”通過此環節讓學生捕捉圖文連接點,展開合理想象。把學生引入一個自主馳騁的思維空間,既有利于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又有利于促進思維的發展,把思維訓練與語言訓練有機統一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