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小學語文第十一冊教學計劃(一)
(三)習作:1結合課文說明的道理,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練習寫日記。2嘗試圍繞古文或成語、寓言的內容進行擴寫,合理編故事。3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學習課文的寫法,學會用幾件事來寫一個人。內容真實、具體,感情真實。能根據習作內容表達的需要,分段表述,懂得寫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4根據寫作表達的需要,進一步了解句號、逗號、冒號、引號、省略號等常用的標點符號的作用,并嘗試運用到閱讀寫作中。5 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習作,學會小組合作修改自己和他人的習作,并達到語句通順,內容具體,中心明確,書寫規范、整潔,錯別字占全部字數的比例不應超過1%。 6課內習作每學期8次左右。日記≥16篇,只統計數量,對日記內容、表達不提要求,可寫在學校統一的日記本上,也可寫在自己的私人日記放在家里,或記錄在 “日積月累”本上,可不作嚴格規定。
(四)綜合活動:1指導學生走近普通人,發現普通人的高尚精神,培養學生口頭、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和與他人和合作共同辦墻報的能力。要求融入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情感感染、打動別人。2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美,欣賞美,追求美,樂于用話劇的形式展現美麗的心靈,揭露丑言惡行,達到明辨是非的目的。提示學生注意聲音洪亮,語速適度,口齒清楚,動作得體大方。3搜集或創作有關母親河的詩歌和文章,通過學習,使學生對母親河壯麗的景色、悠久的歷史產生由衷地贊美,燦爛的文化對中華文明有進一步的了解,感受祖國語言文字的魅力。4體會體育運動的魅力,感受奧林匹克的精神,組織學生親自參與策劃籌備召開運動會的全過程,在體驗運動魅力的同時培養語文綜合能力。5回憶童年中有趣、有意義的往事,體會童年金色時光的美好,理解“成長”的含義,通過回憶、講述、聆聽,提高感受生活,口頭表達、書面表達、傾聽理解等各種能力。6通過查找資料、習作、召開主題報告會、制作世界風情集等活動,使學生對“生活在地球上的各國人名應該像一個大家庭的成員一樣,互相愛護,互相尊重。”這一主題有進一步的了解。7學生通過親自調查、訪問,使學生了解抗日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的深重災害,感受先輩們在與日寇的斗爭中表現出來的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從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樹立為振興中華的遠大抱負。嘗試寫簡單的調查報告或讀后感。 8了解松、竹、梅各自的風姿,體會它們不屈不撓的傲然正氣,舉辦書畫展,為學生提供抒發自己情感、展示個人書畫才能的平臺,也是訓練詩、書、畫能力的很好的語文實踐機會。
四、貫徹新課程理念的具體措施
根據本班學生實際與個人的目標,根據新課程觀念談談本學期的具體措施(合作的學習方式、開放的課堂、創造思維的培養、評價的改革、研究性學習、課內外作業設計等)
通過前五年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語文思維及語文學習能力。這個學期對學生的要求更高了,我打算這學期著重進行積累和寫作的訓練,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學習方法,從而輕松的面對語文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