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麥穗說課
沉甸甸 挑挑揀揀
不失時機 錯失良機
第一行是生詞,在讀準“壟”的第三聲的同時,重點理解詞義,借助圖片理解什么是麥壟。這樣的講解直觀形象,學生易于接受;第二行與疊詞有關,提醒學生“沉甸甸”的“甸”讀時要變調;第三組詞語是一對反義詞,讓學生說說詞語的意思,為理解課文最后一段怍好鋪墊。
2、檢查讀書情況
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檢查學生預習情況,隨機糾音,并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整體感知課文大意,理清課文脈絡。
第三環節:細讀文本,感悟哲理
閱讀是文本與讀者之間互相建構、互相擁有的過程,需要學生敞開心扉、傾注熱情,與文本進行靈魂的擁抱、心靈的對話和情感的碰撞。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在教學中,我們要培養學生獨特的感悟,給予學生一個對話交流的空間.讓所有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體驗,對文本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或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1、引導學生自由輕讀課文,解決以下三個填空題:出示
(1)蘇格拉底的弟子們開始認為“最大的麥穗”是( )。
(2)后來知道了“最大的麥穗”指( )。
(3)最后感悟到“最大的麥穗”是( )。
以這三個問題為突破口,緊扣課題,理清一條貫穿始終的線索,即蘇格拉底的弟子們開始認為“最大的麥穗”是麥地里最大的一穗。后來知道了“最大的麥穗”指摘在手里后來又扔掉的一穗 。最后感悟到“最大的麥穗”是不失時機地把握住眼前的機會,并牢牢抓在手中。感悟弟子們對“最大的麥穗”含義的理解上逐層推進。
在討論問題的同時,隨機對蘇格拉底意味深長的一段話進行剖析。
出示:這塊麥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們未必能碰見它;即使見了,也未必能作出準確的判斷。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們剛剛摘下的。
理解兩個“最大”的含義,第一個“最大”是指麥地里最大的一穗,第二個“最大”是指剛剛摘下又扔掉的一穗。“剛剛摘下是最大的”原因有幾個?用“因為……又因為……所以……”練說,一方面,落實知識與能力目標的訓練;另一方面, 滲透對分號作用的體會。
在討論第三個問題,引導學生找到相關的段落
出示: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麥地中行走,也在尋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見到了顆粒飽滿的“麥穗”,就不失時機地摘下它;有的人則東張西望,一再地錯失良機。當然,追求應該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這才是實實在在的。
對“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麥地中行走,也在尋找那最大的一穗。”(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為什么能這樣比呢?聯系上文說說——引出并
蘇格拉底對弟子們說:“你們去麥地里摘一個最大的麥穗,只許進不許退,我在麥地的盡頭等你們。”強調人生如同在麥地里行走——“只許進不許退”,要把握眼前的機會,并結合例子來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