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上冊語文復習資料(蘇教版)
4、說說霍金的非凡之處,即課后第4題。從以下方面來組織語言回答:
(1)在受到病魔的殘酷折磨下,依然頑強地地行科學探索。(2)取得的成就。(3)忘我工作的事例。(4)回答記者提問的事例。
5、年輕的女記者認為命運讓霍金失去的太多,可霍金卻覺得自己依然擁有很多:手指還能活動;大腦還能思維;有終生追求的理想,有親人和朋友,有一顆感恩的心……從霍金的回答中,我們感受到了:面對殘酷的命運,霍金沒有抱怨,而逝為了自己所能擁有的一切而感到高興。霍金正視命運,樂觀向上,真不愧是令人折服的強者。
6、背誦課文1、2、8、11自然段。
10、生命的林子
1、《生命的林子》課文講述了玄奘在方丈的開導下,放棄了去偏僻小寺的想法,
決心在法門寺潛心苦修,后來終于成為一代名僧的事。告訴我們“一個想要成才的
人是不能遠離社會這個群體的,就像一棵大樹,不能遠離森林”哲理。
2、玄奘:又名唐三藏,是唐朝名僧,宗教活動家、旅行家、翻譯家。著作有
《大唐西域記》。唐三藏是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記》中的一個人物。其他三部名著分別是:《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
3、課文為何以“生命的林子”作題目:“林子”一般指自然界的樹林,本文中
的“林子”是以自然界的林子喻指社會群體,作者借此及彼、托物寓意。“生命”一般指生物體所具有的活動能力,在本文中“生命”用來修飾“林子”,指的是這林子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即有著生存、發展的能力,沒有生命的林子勢必走向衰竭,只有富有生命力的林子才會使每一個成員蓬勃向上,最終在競爭中成材,作者以此為題目,意在告訴我們要想成才,是不能離開這充滿競爭的社會群體的。
4、理解課文最后一句話:最后一段在文章中起總結全文,點明主題的作用,
這句話的理解:一個想要成才的人是不能遠離社會這個群體的,在競爭中才能使自己更好地成長。
5、“水深龍多”課文中“水深”比喻法門寺是香火鼎盛的名寺;“龍多”比喻法門寺集納了天下許多名僧。鶴立雞群:像鶴立在雞群之中,在文中指遠離群體的松樹在灌木叢中顯得高大。
6、文中有人勸說玄奘的話可用一句諺語歸納:寧為雞首,不為牛后。
11、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
1、《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講述了《魯濱遜漂流記》是“我”家一本三代相傳的書,在閱讀中,“我”懂得了一個具有大無畏冒險進取精神的人,即使在惡劣的環境中,也終將成為一個成功者,成為一個英雄。故事告訴我們《魯濱遜漂流記》是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是一本告訴我們學會生存、學會堅強、學會面對困難不畏懼的書。魯濱遜在荒島上生活了28年,概括起來,他遇到的困難主要有三方面:
荒涼與孤獨、食物缺乏、住宿困難。
2、《魯濱遜漂流記》作者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在書中的一句名言:“害怕危險的心理比兇險本身還要可怕一萬陪。”對于這句話的理解是:一個具有大無罪冒險精神的人,即使在惡劣的環境中,也終將會成為一個成功者,一個英雄。(課后習題2)
3、課文作者楊紅櫻,兒童文學作家,作品有校園系列小說《女生日記》、《男生日記》、《五三班的壞小子》、《漂亮老師與壞小子》。
4、《魯賓遜漂流記》告訴我們要學會生存,學會堅強,學會面對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