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版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一單元教案
第一單元 革命歲月
1-1 井岡翠竹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借助資料,了解全詩的內容,體會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體會文中重點詞句的含義。
2. 過程與方法:有感情地誦讀詩歌,背誦二、五、八自然段,注意通過詩文的聲調、節奏來體味詩歌的韻味。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了解并學習作者表達、抒發情感的方法。領會延安精神,懂得繼承和發揚延安精神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有感情朗讀課文,學習作者表達情感的方法。
教學難點: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情感。
教學準備:課件。
課時安排:3課時。
教學方法:抓住重點詞語引導學生學習。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走近作者:組織交流作者的資料。(板書課題及作者)
二、學生練習并用多種形式朗讀課文。
三、指導學生通過查字典和聯系上下文來理解重點詞語。
四、整體感受。
1.讀了課題,你讀出了什么?知道了什么?還想知道什么?
2.朗讀課文,看看文章主要寫了什么內容?
五、學習竹之風采(2自然段)
竹子具有怎樣風采呢?找相關的詞語,它們有什么特點?
作者由這些詞語聯想到什么?
想想寫作順序、修辭方法以及作用各是什么。
六、布置作業:寫生字;熟讀課文;查找有關竹子的文章。
第二課時
一、學習第一自然段,為什么說“最使人難忘的是毛竹”?
找中心句。為什么說“井岡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
二、學習竹之功績(5-12自然段)
竹子的革命功績表現在哪些方面?按什么樣順序寫呢?
保衛第一個紅色政權時期――
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從哪三個方面來寫?如何表現?
(5自然段)寫竹的用途。 (6自然段)軍民情誼深厚。
(7自然段)寫出井岡山人民對中國革命的無私的貢獻及其精神對中國革命深遠的影響。
北上抗日時期――
(8、9自然段)贊揚了竹子尤其井岡人民頑強的生命力和不屈的斗爭精神。
作者明寫竹是“用具”“武器”,暗寫什么?
明寫竹子不低頭,不彎腰,暗寫什么?(雙關)
社會主義建設時期――(10-12自然段)
(一)寫開發竹林(二)寫修竹滑道(三)寫走上征途
分別用哪些詞句體現“繼承”“艱苦”“貢獻”?
三、課文是不是單純寫竹?寫什么人?怎么寫?
四、為什么要借井岡翠竹而不借別的事物寫人?
五、作業:背誦二、五、八自然段。
第三課時
一、復習生字、生詞。
二、整理課后習題。
三、學生讀全文,思考本文在寫作方面有什么特點?
四、出示有關贊頌竹子的文章,請學生欣賞。
五、配題:
1.正音字:井岡山(gāng) 顯露(lù) 血雨腥風(xuè)
2.區別字:糧( ) 鎖( ) 稠( ) 撼( )
粱( ) 索( ) 綢( ) 憾( )
3.近義詞:結實——牢固 忘懷——忘記
反義詞:密密麻麻——星星點點
4.解詞:
魂飛魄散:嚇得連魂魄都離開人體飛散了。形容驚恐萬分,
極端害怕。
血雨腥風:風里夾著腥味,雨點帶著鮮血。形容瘋狂殺戮的兇險氣氛或環境。
板書設計:
革命戰爭年代 青翠挺拔
井岡翠竹 北上抗日時期 從不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