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有的人
生:第二個“死”是告訴我們,為人民服務的人永遠活在人民心中。
師:同學們可以再讀讀《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的第一自然段,結合你對魯迅的認識,你覺得詩歌還告訴你什么?
生:我覺得人民之所以不能忘記魯迅,是因為魯迅一直在幫助著別人,幫助著窮困的老百姓。
生:我覺得人民之所以不能忘記魯迅,之所以有那么多人來悼念他,是因為魯迅先生一直甘愿為人民做牛馬。
生:我認為魯迅先生將永遠活在人民的心里。
師:讓我們用深情的朗讀來讀出詩歌的韻味,讀出詩歌的內涵,讀出我們對魯迅的懷念。
生:老師,我還發現第二小節和第五小節在內容上有一定的關聯。
師:你的觀察真仔細,發現了二、五小節存在著的內在聯系,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師:你覺得要讀出什么?
生:我認為要讀出人民的鏗鏘有力。
生:我認為要突出人民的愛和人民的恨,讀出愛之深、恨之切。
師:說的真好,對于騎在人民頭上的,人民是無比的痛恨,對于給人民當牛馬的,人民則是無比崇敬和熱愛。讓我們通過對比朗讀來體會人民的情感。
(學生讀課文,二、五小節對比朗讀。)
師:讓我們再想想,二、五小節的幾句話還有怎樣的聯系?
生:第五節的第一句是回答第二節的第一句,第五節的第二句是回答第二節的第二句的。
師:那就讓我們再次來告訴所有的人,告訴他們人民對待敵人和朋友的態度。
(再次對比朗讀,兩節詩歌一句一句的對比讀。)
師:同學們,人民的情感是真實的、真誠的,就讓我們通過真情的流露來懷念那些為人民做牛馬、為人民服務的人吧。(師生對比朗讀二~七小節詩歌)
(片段設計:浙江省湖州市戴山學校鄔旭初)
五、相關鏈接
臧克家 (1905—2004)他自幼受祖父、父親影響,打下了良好的古典詩文基礎。1925年首次在全國性刊物《語絲》上發表作品,署名少全。他創作的《難民》《老馬》等詩篇,以凝練的詩句描寫了舊中國農民忍辱負重的悲苦生活;長詩《罪惡的黑手》揭露了帝國主義的罪惡和偽善的面目,這些詩是他早期詩歌的代表作,已成為我國現代詩史上的經典之作。這個時期,臧克家的詩篇幅短小,卻頗具概括力。他除了有意識地學習古典詩詞的結構方法,形成凝重、集中、精粹的風格之外,還苦心追求詞句的新穎、獨到、形象化,但又不失平易、明朗和口語化。
建國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詩,其中《有的人》《毛主席向著黃河笑》等作品,多次被選入語文課本。《有的人》的獨特之處在于表現具有哲理意義的主題:人是為了多數人更好地活著而活著。事實上,這一主題已超出了歌頌魯迅精神的范圍,而將讀者引入對人生的更深層的思考。語言樸素、對比強烈、形象鮮明是這首詩的藝術特色。
臧克家同志的作品多次獲獎,曾被翻譯成多種文字,在國內外產生廣泛影響。2002年10月,他被世界詩人大會和世界藝術文化學院授予榮譽人文學博士;同年12月,獲第七屆今世緣國際詩人筆會頒發的“中國當代詩魂”金獎。
寫作背景 1949年,臧克家來到了北京。10月19日是魯迅先生逝世13周年紀念日,勝利了的人民在全國各地第一次公開地隆重紀念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先生。臧克家親自參加了首都的紀念活動,并去瞻仰了魯迅故居,看到了魯迅文章中提到過的“棗樹”“老虎尾巴”。睹物思人,百感交集,心中充滿了對魯迅的思念和崇敬,寫了《有的人》這首短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