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
【教學目標】1.理解詩人運用對比手法,抒發的紀念魯迅的感受,從中受到革命人生觀教育.
2,通過詩的學習,激發學生學習魯迅為代表的革命戰士的偉大精神,培養"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革命人生觀.
3,加強朗讀,在朗讀中理解詩的深刻哲理.
【教學重點】
在朗讀中理解詩的深刻哲理.
【教學難點】
通過詩的學習,激發學生學習魯迅為代表的革命戰士的偉大精神,培養"俯首甘為孺子牛"的革命人生觀.
【課時安排】
2課時.
【相關資料】
(1)"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意思.魯迅《自嘲》詩里有 "橫 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詩句.(2)"情愿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比喻魯迅愿把自己的一切貢獻給革命事業.魯迅有一本散文詩集叫(野草),他在(野草)的(題辭)里說:"我自愛我的野草,但我憎惡這以野草作裝飾的地面.地火在地下 運行,奔突;溶巖一旦噴出,將燒盡一切野草.以及喬木,于是并且無可枯腐."
作家作品簡介
臧克家.19xx年出生于山東省諸城縣臧家莊.中國現代著名詩人.從小喜愛古典詩詞.18歲以前一直生活在農村,對農民的悲慘處境有較多的了解.這段農村生活成為他以后詩歌創作的深厚基礎.1923年入濟南山東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學習,開始寫作新詩.1926年參加北伐.1933年出版第一部詩集《烙印》引起廣泛注意,受到歡迎.抗戰爆發前,詩人又出版了《罪惡的黑手》《自己的寫照》等詩集,進一步反映農民的疾苦,揭露和鞭撻了黑暗的舊社會.抗戰勝利后到上海,一出版了反映人民疾苦,控訴蔣家王朝罪惡的政治諷刺詩集(寶貝川《生命的零度》《冬天》等.解放后先后任華北大學三部研究員,人民出版社編審,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詩刊》主編等職,曾選為第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現任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聯委員,作協書記處書記,《詩刊》顧問兼編委.這首詩是為紀念魯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創作的.詩人曾說過:"詩中抒發的思想,愛憎之情,不僅只是我個人的,"這首詩"是以兩個階級,兩個對立面的真實感情為出發點的."全詩正是在這個基礎上,歌頌了正義,打擊了邪惡.
《有的人》寫于1949年11月1日,新中國成立不久,10月19日是魯迅先生逝世13周年紀念日,勝利了人民在全國各地第一次公開隆重紀念自己的偉大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臧克家先生親自參加了首都的紀念活動,目睹了革命人民隆重紀念魯迅的盛況.這首短詩以《有的人》為題,是對全詩內容所作的揭示和概括,它蘊含著深意.詩的第一節即第一部分,詩人揭示了這種深刻含意的具體內容,精辟地概括了人生的意義:"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這就是詩包含著兩種方面的內容.在寫作方面,這首詩也有著鮮明的特色,這就是在對比和對應中表現出深刻的哲理,這里所說的哲理,詩人并不是用一般抽象的語言來告 知讀者,而是運用形象性的詩的語言向我們揭示了兩種不同的人生意義,它讓我們清楚地看到了那種高踞于人民之上的反動統治者和為人民俯首為"牛"的革命者的不同人生意義,從而啟示我們,為多數人去活,才有價值.
設計方案一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
四年多的小學生活,我們從書本上認識了許多人格上偉大的人.你能用簡短的語句評價一個人嗎
這些偉大的人都離我們而去了,但他們的精神仍留在我們的心中.正如司馬遷所說:"人固有一死,或重與泰山,或輕于鴻毛."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不幸病逝."趕快收斂,埋掉.忘記我,管自己的生活."這是他最后的遺言.然而,我們能忘記他嗎 事別XX年,著名詩人臧克家寫下了《有的人——紀念魯迅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