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
設計方案二
第一課時
一 導語:
由魯迅《自嘲》詩中名句"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導入.
二 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結合預習提示第一段(突出作者對魯迅的崇敬之情)
三 解題
"有的人"指①像魯迅一樣為了千百萬人民的利益,不屈不撓的英勇斗爭,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革命者.②是地主,資產階級和一切騎在人民頭上的反對統治者.
四 朗讀
1 范讀:生注意思考(1)劃分朗讀節奏
(2)劃分詩篇結構
提示:哪些地方對兩種人的生與死進行評價,哪些地方寫兩種人對人民群眾的不同態度,哪些地方寫人民群眾對他們的不同態度.
2 集體朗讀
3 明確詩篇結構
一(1)對兩種人的生與死進行評價;
二(2—4)兩種人對人民群眾截然相反的態度;
三(5—7)人民對兩種人截然不同的態度.
五 師生共同討論第一部分
1 指名讀課文;
2 "有的人……有的人……"指的是哪兩種人
3 為什么有的人雖生猶死,有的人雖死猶生;
4 兩個"活"與"死"的不同含義;
5 將兩種人對比著寫有何作用;
6 朗讀,背誦.
六 師生共同討論第二部分
1 齊讀課文;
2 詩篇怎樣寫出兩種人對待人民群眾截然相反的態度:
突出 不同的動作"騎在人民頭上"與"俯下身子"
不同的心理"呵,我多偉大"與甘"當牛馬"
提問:"俯下身子給人民當牛馬"是從什么詩句中變化出來的
3 詩篇怎樣寫出兩種人不同的人生目的
可著重講清"情愿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的含義,聯系魯迅的《野草》加以說明.
4 詩篇怎樣進一步寫出兩種人不同的人生目的,并指出不同的社會作用;
5 朗讀,背誦.
七 師生共同討論第三部分
1 指名讀;
2 領會"人民把他摔跨"中"摔"的含義;
3 領會"人民永遠記住他"中"永遠"一詞飽含的感情;
4 領會"群眾把他抬舉得很高,很高"的含義;
5 明確本部分三個詩節與上部分三個詩節是怎樣對應的
6 朗讀,背誦.
八 學生朗讀全詩,思考下列問題(結合預習第一段)
1 哪些詩句集中表現了魯迅和人民的關系
2 哪些詩句集中表現了人民對魯迅的態度
3 上述兩個方面各是怎樣對比展開議論,從而突出表達了什么樣的革命人生觀
九 作業
1 熟背全詩
2 復習本節課內容:分析對比,反復的作用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 總結全詩主題及藝術特點;
2 完成課堂作業.
教學過程
一 檢查背誦情況:
二 總結全詩:
1 請學生用詩中原句概括兩種人對人民群眾的不同態度及人民對他們的不同態度和感情,從而概括中心.
結合思考練習一1,2
2 分析對比手法
(1) 具體的不同形象勾畫的對比
(2) 概括揭示不同人物本質的 對比
(3) 不同評價的對比
結合思考練習一3,4
3 反復的手法
4形象的議論
三 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的朗讀全詩.
設計方案三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郁達夫說過這樣一句話"沒有偉大人物出現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憐的生物之群,有了偉大人物而不知擁護愛戴崇仰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這里的偉人就是指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魯迅先生.
我想,只有文學兼備的人才能成為一名偉人.魯迅先生也是以他的人格魅力征服著我們,請讀魯迅《自嘲》詩.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魯迅先生一生的寫照,也是他作為一個偉大作家全部人格的體現,我們可以從眾人對他的評價中真切地感受到他對敵人的恨和人民的愛,(教師讀眾人對他的評價).
然而這樣一位愛憎分明,對敵人誓惡如仇,對人民愛之摯心的人物卻生命短暫,1936年10月19日,魯迅先生病逝于上海,享年56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