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上冊句段復習
騎:生動地表現了反動派欺壓人民,作威作福的神態。
摔垮:人民要推翻反動派,打倒反動派,把仇恨和力量凝聚在一個“摔”字上,“垮”作為結果又形象地表現了反動派的可恥而又必然的下場。
必背內容
1、《日積月累》魯迅先生的名言警句。
(1)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自嘲》
這句話形容對敵人決不屈服,對人民大眾甘心像牛一樣俯首聽命,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2)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鄉》
(3)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血。——許廣平《欣慰的紀念》
這句話教育我們要向魯迅先生學習,樂于奉獻,全心全意地為人民服務。
(4)時間就是性命,無端的空耗別人時間,其實是無異于謀財害命。——《門外文談》
這句話教育我們要珍惜時間,時間如同生命一般寶貴。
(5)只看一個人的著作,結果是不大好的:你就得不到多方面的優點。必須如蜜蜂一樣,采過許多花,這才能醉出蜜來。倘若叮在一處,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致顏黎民》
這句話說明廣泛閱讀、博覽群書的好處。魯迅用蜜蜂釀蜜打比方,從正反兩方面申述自己的看法,說明了只有讀更多人的著作,閱讀面廣一點,才能得到多方面的知識
2、《有的人》
第七單元復習
第21課《老人與海鷗》講述了一個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飛到昆明越冬的紅嘴鷗。從此,老人與海鷗結下了不解之緣。每逢冬季來臨,海鷗便成群結隊地來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趕赴約會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鷗,風雨無阻。他視海鷗為兒女,給它們起名字,喂餅干,照顧傷病的海鷗。久而久之,海鷗與老人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鷗們在老人的遺像前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后又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兒女”,不忍離開自己的親人。
課文結構清楚,可分為兩大部分,前半部分通過老人喂海鷗、呼喚海鷗的名字、與海鷗親切地說話等事例表現了老人對海鷗無私的愛;后一部分則通過老人死后,海鷗在老人遺像前翻飛、盤旋、肅立、鳴叫等悲壯畫面,展示了海鷗對老人的那份令人震撼的情意。
1、他背已經駝了,穿一身褪色的過時布衣,背一個褪色的藍布包,連裝鳥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朋友告訴我,這位老人每天步行二十余里,從城郊趕到翠湖,只為了給海鷗送餐,跟海鷗相伴。
這是一個十分簡樸的老人,可就是這樣一個勤儉的老人,卻用自己不多的退休工資給海鷗買食物,天天步行二十余里去喂海鷗。
2、老人把餅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邊的圍欄上,退開一步,撮起嘴向鷗群呼喚。立刻便有一群海鷗應聲而來,幾下就掃得干干凈凈。老人順著欄桿邊走邊放,海鷗依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
老人的動作是那么的嫻熟,與海鷗之間的配合是那么默契、那么和諧!海鷗有節奏地翻飛著雪白的翅膀,那場面,像一幅靈動的畫,更像一首美妙的歌。
3、在海鷗的鳴叫聲里,老人抑揚頓挫地唱著什么。側耳細聽,原來是親昵得變了調的地方話──“獨腳”“灰頭”“紅嘴”“老沙”“公主”……
多么樸實的名字!我們看到的是老人對海鷗的親昵,對海鷗的愛。老人親昵而自然地呼喚著一只只海鷗,就像在呼喚著自己的兒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