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上冊句段復習
這段話寫得很巧妙:1、對第五段進行總結。2、總結全文,點明中心。3、照應了課文第一節,首尾呼應。
6、給各段加小標題,并說一說第一部分與后面幾部分有什么聯系:
小標題多為短語。本課五個小標題依次是:深切的懷念→讀《水滸傳》→講“碰壁”→救助車夫→女傭的回憶。
第19課《一面》這篇課文講述了1932年秋天,“我”在上海內山書店見到魯迅先生一面的事,表現了魯迅熱愛勞動人民和關懷進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抒發了對魯迅先生真摯而又深厚的愛戴之情。
課文在描寫人物外貌、語言、動作以及“我”的感受時,細致入微。特別是六次外貌描寫,由遠及近,由粗到細,逼真傳神,給人一種“一面”勝似數面之感。這六次外貌描寫,都抓住了魯迅“瘦”的特點。
1、那種正直而慈祥的目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親的撫摩──嚴肅和慈愛交織著的撫摩似的。
魯迅先生對“我”這樣溫和,這樣親切,使“我”從心底感到溫暖,感到慈父般的親切,感到長者的慈愛。
2、我結結巴巴的,歡喜得快要跳起來了。一定是!不會錯,一定是!那個名字在我的心里亂蹦,我向四周望了望,可沒有蹦出來。
“我”那種激動的心情簡直無法抑制,但又不能不按捺下去。“結結巴巴”,表現出“我”激動的神態和幸福的心情。“我向四周望了望”,表現出當時社會環境的黑暗和險惡, “沒有蹦出”魯迅先生的名字,一是當時環境的險惡,不能暴露魯迅;二是作者有意強壓自己的感情,竭力保護魯迅。這表現了作者對魯迅先生的由衷敬愛之情。
3、“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
因為與魯迅先生見了一面,這給“我”極大鼓舞,獲得了生命的支柱──“魯迅先生是同我們一起的!”這是“我”在種種艱苦和險惡面前堅強不屈的力量源泉,是“一面”給了“我”巨大力量。
第20課《有的人》這首詩不只是單純寫對魯迅的懷念,而是通過與魯迅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對比,批判了那些騎在人民頭上的統治者和壓迫者,熱情歌頌了魯迅先生為人民無私奉獻的可貴精神,號召人們做真正的有價值的人。
1、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前一句指的是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的人,只是軀殼活著,雖生猶死,生命毫無價值;后一句指的是一生為人民、甘愿做人民牛馬的人,這種人雖生命不復存在了,但他們的思想、精神永駐人間。
2、有的人/騎在人民頭上:“呵,我多偉大!”
一個“騎”字,深刻地揭露了反動統治者驕橫的形象,兇暴的本質;“呵,我多偉大!” 刻畫了反動統治者的外強中干、自我吹噓的丑態,對反動派進行了有力的諷刺;
3、情愿作野草,等著地下的火燒。 比喻魯迅愿把自己的一切貢獻給革命事業。
4、把名字刻入石頭的/名字比尸首爛得更早;只要春風吹到的地方/到處是青青的野草。
把名字刻入石頭的人,是想流芳百世,實際上這種人活在世上,靈魂早已死去,他的名字比尸首“爛”得更早。“爛”字寫出了反動派惡貫滿盈。“青青的野”草表現了廣大人民群眾對魯迅先生無比崇拜和愛戴的深厚感情。
活:第一個“活”字充滿了作者的鄙夷和輕蔑,第二個“活”字是作者對魯迅偉大一生的充分肯定和贊美。
死:第一個“死”字充滿了作者的痛恨和咒罵,第二個“死”字表達了作者的惋惜和懷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