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七單元教案
師:你們覺的什么是“新懷疑主義”?
(引導學生從這一段中感受到懷特森老師教我們懂得了一個道理,掌握了一種學習的方法,培養了我們堅持真理的毅力。教學時還可引導學生結合下文來談懷特森老師對我們的影響。)
師:本文的主要人物是懷特森老師,作者不僅對懷特森老師的語言和行為進行了細致地描寫,還用了大量的筆墨來描寫我的心理活動以及我們行為的前后變化,加深了我們對懷特森老師的認識。這種通過對有關的人、事、景、物的描述,渲染氣氛,烘托出所要描寫的人物的性格特征的寫作手法叫側面描寫。
(三)師生總結。
完成填空:懷特森老師是一個( )的老師。
四、拓展延伸。
是呀,懷特森老師用自己獨特的教學方式教會了孩子們怎樣學習,這不僅改變了孩子們的學習方式,也改變了他們的生活方式。這篇文章的作者是美國著名作家大衛.歐文,他寫的《第一家爸爸銀行》風靡全球。試想如果他在少年時代沒有遇到懷特森老師,那么他還是今天的大衛.歐文嗎?
五、作業。
附板書設計:
一個這樣的老師
與眾不同:學會質疑
學會探索
影響深遠:學習方式
生活方式
教學反思:
其一,授課過程中,老設計的問題過多,讓人聽得有些“暈”的感覺。
其二,對課文的內容面面俱到,能挖的東西都提出來,但沒有深度,留下的卻還是空白,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讓學生讀書并批注,但沒有留下師生互動的痕跡,讓課堂缺乏真實、活潑的生命的內涵。
其三,板書是課文的靈魂。整個板書多而雜,關鍵性的詞卻沒有板書出來。
最后,借助教材,教師可設計這樣的一個拓展題,你對你的老師有什么希望?拓展學生的思維,與學生真正平等的交流。
語文教學憑借文本,刪繁就簡一束花。
簡簡單單教語文,完完全全為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
《詹天佑》
課前準備:
1、師生搜集關于詹天佑的相關資料。
2、準備好多種做開鑿隧道實驗材料。
教學要求:
1、學習課文,了解杰出愛國工程師詹天佑的事跡,激發熱愛祖國、立志為祖國做貢獻的思想感情。
2、學會生字、新詞,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它們的含義。
3、結合具體事例,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詹天佑的杰出才華和愛國精神,同時在他的科學態度和刻苦精神中受到啟迪。
4、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動手實驗的能力。
5、有感情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段落,訓練思維,發展語言。
教學重難點:
1、 了解詹天佑是怎樣克服困難修筑京張鐵路的。
2、理解詹天佑使用的開鑿隧道的方法以及“人”字形線路的設計思路。
教具準備:課文插圖、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1、教師引導:課文是以什么來命題的?我們還學過哪些用人物姓名命題的課文?這些課文有什么特點?根據經驗你猜想一下本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促進新舊知識聯系,滲透命題方法,訓練學生思維能力。)
2、指讀課文,結合正音,檢查字詞情況。交流自學情況,把自己最感動的地方講給同位聽。
3、交流課外搜集的詹天佑的相關資料。
(溝通課內外聯系,豐富知識積累,幫助理解人物及課文內容)
三、抓住主線,理清脈絡。
1、思考:你認為課文是圍繞哪句話來展開的?文章圍繞這句話安排了什么內容?
2、討論交流,分段,理清文章層次,概括段落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