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七單元教案
諾貝爾到8歲才上學,但只讀了一年書,這也是他所受過的惟一的正規學校教育。1850年,父親讓他出國考察學習。兩年時間,他先后去過德國、法國、意大利和美國。由于他善于觀察、認真學習,知識迅速積累。很快成為一名精通多種語言的學者和有著科學訓練的科學家。
早在1847年,意大利的所伯萊格就發明了一種烈性炸藥,叫硝化甘油。它的爆炸力是歷史上任何炸藥所不能比擬的。但這種炸藥極不安全,稍不留神,就會使操作人員粉身碎骨。許多人因為意外的爆炸事件而血肉橫飛,連尸體也找不到。諾貝爾決心把這種烈性炸藥改造成安全炸藥,他發明了雷管。諾貝爾一生的發明極多,獲得的專利就有255種,其中僅炸藥就達129種。諾貝爾是一位名副其實的億萬富翁,他的財產累計達30億瑞典幣。他不顧其他人的勸阻和反對,在遺囑中指定把他的全部財產作為一筆基金,每年以其利息作為獎金,分配給那些在前一年中對人類做出貢獻的人。獎金分成物理學、化學、生物學或醫學、文學及支持和平事業共5份。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發明家,從19xx年開始,每年在他去世的日子里,即12月10日頒發諾貝爾獎。
二、展示目標:(同上)
三、學習新知:
讀課文,感知內容。
理清思路:
(1)本文開篇先概述諾貝爾是一個在科學研究領域內不怕危險的人。這一部分起到了總領全文的作用。
(2)然后,作者用了7個自然段評寫諾貝爾冒生命危險終于成功研制硝酸甘油炸藥,被譽為“炸藥工業之父”。
這一部分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先介紹諾貝爾的生平經歷。后寫諾貝爾研制炸藥的原因。原因有兩個:第一,1859年26歲的諾貝爾回到祖國,看到了工人手工勞動“既辛苦進度又慢”的現狀,心急如焚;第二,當時的黑炸藥威力小,使用起來很不安全。基于這兩個原因,諾貝爾決心要研制一種威力巨大又安全可靠的炸藥,“實現人們移山填海的夢想”。第二層寫試驗遇到的重重困難及危險。這一層中,作者采用先概括后具體的辦法。先寫“這是一項多么艱巨,多么危險的工作!”來概括這項工作的危險性。然后,一一敘述試驗所遇到的險阻。雖然試驗“連連受挫,但諾貝爾毫不氣餒”。第三層寫諾貝爾冒著生命危險終于研制成功硝酸甘油——炸藥,被人們譽為“炸藥工業之父”。
(3)最后一個自然段,寫諾貝爾創立了“諾貝爾獎”。表現了他不計個人私利的偉大品格。
3、寫法總結:在這篇文章中作者除了正面去體現諾貝爾的精神,還采用側面烘托的手法,塑造科學家形象。在寫諾貝爾研制炸藥遇到了重重困難與危險這一部分時,先些許多研究“都沒有成功”,“有的人在實驗中喪生了,有的人在爆炸的火光前望而卻步了”,寫這些內容的目的:一是突出此項研究的危險性;更為重要的是烘托出諾貝爾“知難而進”的光輝形象。
4、練習鞏固:課后練習。
教學反思:
貝爾獨自創辦和與人合辦的大工廠共有15家,專門從事炸藥生產。科學技術的進步是一柄雙刃劍,諾貝爾發明的硝化甘油炸藥用于采礦修路等方面,提高了人類改造自然的能力,但它也為制造殺傷力更大的炮彈提供了條件。1888年,他的哥哥去世。由于新聞記者的疏忽,諾貝爾讀到的竟然是他本人的訃告。訃告中稱他是“甘油炸藥大王”,是靠制造毀滅性武器發大財的大實業家。諾貝爾看了心情更加沉重。把科學發明用于戰爭,這不是他的初衷,于是他立下了遺囑,把自己財產中的920萬美元作為基金,用這筆基金的利息分設物理、化學、生物(或醫學)、文學、和平事業五項獎金,從他死后的第五年開始頒發,每年頒發一次,獎給在過去的一年中,對科學事業和世界和平進步事業作出最杰出貢獻的人。這,就是著名的“諾貝爾獎”。諾貝爾獎金的設立向世人表明:諾貝爾研制炸藥所追求的目標是為人類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