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
風箏
學習目標:
1、了解并掌握作家作品知識。
2、掌握重點字詞(音形義)。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能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4、能在合作中,探究問題,解決問題。
5、學習魯迅先生勇于自我解剖、自我反省,并從小事中透視出重大主題的精神和境界。
6、讓學生體會、珍惜家庭親情,學習自省精神。
教學重點:
體會小兄弟癡迷風箏的童心,感受文中通過誤解和沖突所體現出的兄弟間深厚的親情
教學難點:
讓學生體會、珍惜家庭親情。學習魯迅嚴于自省、知錯就改的可貴精神。
教學策略:
要求學生通過有感情地朗讀來感知課文,以品味重要詞句來落實重點,理解主題;通過自主質疑、合作探究來啟迪思考。同時借助于多媒體教學手段,力求在教學中體現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學習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歌曲導入)又是一年三月三,風箏飛滿天,牽著我的思念和夢幻,走回到童年……”,引發學生對放風箏的美好感受的回憶并請同學們談談放風箏時的感受。
風箏給我們帶來無盡的遐想和歡樂,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盡情享受這份放飛風箏的自由和快樂呢?讓我們走近文壇巨匠魯迅先生的兄弟之間,來了解一段關于風箏的故事。
介紹作家作品知識及寫作的背景。
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
小說集《吶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野草》、雜文集《墳》等
《風箏》選自散文詩集《野草》。該集收錄了魯迅1924—1926年所作的23篇散文詩,主要是用曲折幽暗的象征手法表達20年代作者內心世界的苦悶和對現是社會的抗爭!讹L箏》寫于1925年1月24日,恰逢農歷正月初一,發表后因其對傳統的封建的兒童教育思想的強烈抨擊,深受讀者尤其是青少年讀者的歡迎和喜愛
二、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在課前自讀課文的基礎上,把弄不懂的字、詞畫拿到組里解決,再把解決不了的自已寫到黑板上,大家一起解決。
什物 驚惶 瑟縮 寬恕丫杈 伶仃 嫌惡 可鄙 擲 虐殺 墮 苦心孤詣 憔 悴 模樣 蜈蚣 懲罰
(2)注意幾組多音字詞及重點詞語的解釋
三自主、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問題:這篇散文回憶了一件什么事情?找出文中感受深刻的語句談談自己的理解。就這兩個問題學生先自己思考,然后小組內部交流。
課文記敘了“我”毀掉了弟弟的風箏,后來“我”知道自己錯了而心情沉重,準備向弟弟道歉,而弟弟卻不記得了,心里更加悲哀。
以“我對--------------------感受深刻,是因為--------------”的句式,談談自己的感想。
第二課時
一、鞏固基礎知識:
聽寫字詞,提問重要的作家作品知識。
二、賞析人物:我和弟弟(學生就問題思考、討論,合作探究學習)
1、賞析文段(3),討論回答:
(1)對風箏的態度我和弟弟有什么不同?(找出文中動作、神態的描寫。)
點撥:弟弟---- 喜歡 張著小嘴 呆看出神 小半日 驚呼 高興的跳躍
“我”----- 嫌惡,認為那是沒出息的孩子做的、笑柄 可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