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長》教案
[課題]船長
[教材簡解]
《船長》一文選自法國著名作家維克多·雨果的短篇小說《“諾曼底”號遇難記》。課文講述了哈爾威船長在“諾曼底”號客輪遭到“瑪麗”號大輪船猛烈撞擊即將沉沒的時候,鎮定自若地指揮60名乘客和船員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脫險,自己卻堅守在船長崗位上,隨著客輪一起沉入了深淵,歌頌了哈爾威船長忠于職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課文在寫作上有兩大特色:一是通過描寫人物的語言和行動來表現人物的品質;二是敘述中恰當地融入議論,幾處深刻的議論發人深省。
[目標預設]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的片段“哈爾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長崗位上……他又一次運用了成為一名英雄的權利”。
2、聯系課文內容,理解課后聯系4中的兩個句子。學習通過人物的語言和行動來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
3、感受哈爾威船長忠于職守、舍己救人的精神。
[重點難點]
重點:通過感情朗讀課文和背誦課文片段的練習,讓學生感受哈爾威船長忠于職守、舍己救人的精神。
難點:理解船長的生死抉擇。
[設計理念]
1、《語文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學中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遵循這一教學理念,本課教學將引導學生在自主學習中走進,在合作討論中深入,在探究思辯中升華。引領學生在比較與聯系中自主探究,在朗讀與靜思中深刻感悟,自讀自悟,讀中體驗。強化語言實踐,提高語文素養。同時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
2、《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不同內容的教學有各自的規律,應該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本文中人物特定、環境特殊、言行特別,學生對船長的崇高品質具有高度的情感認同,但絕大部分缺乏相關的角色經歷和危難時刻的生活體驗,難以真正理解船長的行為。根據這一特點,運用現代媒體,積極創設情景,通過當時聲響的模擬、驚險現場的再現,給學生以強烈的視覺和聽覺震撼,入情入境,產生身臨其竟的感受。從而實現教學的最優化。
[設計思路]
第一步:抓文題,由“長(zhang)”擴詞,通過一類詞,使學生明白:船長,不僅是一個稱呼,一種權利,更是一種責任,一種義務。從而為學習課文、了解人物打下一個堅實的認知基礎。
第二步:抓文眼,即“忠于職守、做人之道”。圍繞輛次“屹立:”展開教學。第一次:“哈爾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長崗位上”,根據發的三道命令(此時有聲勝無聲),體會他臨危不懼、忠于職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真是“頂天立地”;第二次:“哈爾威船長屹立在艦橋上”,一句話也沒有說(此時無聲勝有聲),體會他關愛婦女、兒童的人性美,感受他雖然與船共亡,但是永遠活在人們心中,真是“永立人間”。
第三步:抓拓展,補充閱讀《跳水》、《印度洋上生死夜》,雖然寫的都是船長,但是既有相通之處,又有差異之別。由此了解一類人的寫法,掌握一類文的學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簡案)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你們知道船長是做什么的?初步了解船長的職責教師導語引入所學的內容。(故事發生在英國南安普敦附近,那是1870年3月17日夜晚,船長哈爾威像平常一樣把“諾曼底”號輪船從南安普敦開往格恩西島,誰也沒想到一場可怕的災難正悄悄逼近“諾曼底”號輪船,究竟發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