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2教學案(精選2篇)
練習2教學案 篇1
[預習評估]
一、朗讀與思考
1、朗讀
高堂廣廈 玉宇瓊樓 錯落有致 曲徑通幽
千巖競秀 萬壑爭流 眼花繚亂 美不勝收
明鏡一樣的水面頓時漾起了一道道波紋。
別看小象是個蔫性子,干起活來卻是麻利得很。
小白兔挎著籃子到森林里去采蘑菇。
小彼得看見媽媽睡著了,便躡著腳上樓去。
2、思考
查字典的方法有哪些?
當你一個人在家的時候,有人敲門,你會怎么想?怎么做?
二、完成下列練習
1、用音序查字法查下列的字,該查什么字母?
絨:查字母( ) 惑:查字母( )
防:查字母( ) 稱:查字母( )
糧:查字母( ) 搬:查字母( )
2、用部首查字法查下列字,該查什么部首,再查幾畫?
圈:查( )部,再查( )畫 匪:查( )部,再查( )畫
率:查( )部,再查( )畫 遭:查( )部,再查( )畫
彭:查( )部,再查( )畫 坐:查( )部,再查( )畫
3、把下列詞語與其相應的解釋連起來。
玉宇瓊樓 安排裝飾得很有規律
錯落有致 彎曲的小路把人引向幽雅的境地
曲徑通幽 指華麗精美的建筑物
[文本對話]
(一)
聰聰:這次練習安排了5個板塊,學用字詞句里安排的是學習根據上下文確定字詞意思的理解字詞的方法。如《北大荒的秋天》中有一句話:“明鏡一樣的水面頓時漾起了一道道波紋。”這句話里的“漾”字該如何解釋呢?
明明:通過查字典我知道“漾”字有兩種解釋:一是指“水面輕微動蕩”;一是指“液體太滿而向外流”。
聰聰:那么這里的“漾”該用哪個解釋比較確切呢?
博士:“明鏡一樣的水面頓時漾起了一道道波紋。”這句話是說很平很清的水面上很快產生了一道道波紋。“漾”在這里描寫的是“一道道波紋”,而“波紋”是不會“太滿而向外流”的,只會在水面上“輕微動蕩”。所以“漾”在這里是指“水面輕微動蕩”。
明明:我知道了。在“別看小象是個蔫性子,干起活來卻是麻利得很。”這句話中的“蔫”,字典里有兩種解釋:一是指“花木、水果等因失去所含的水分而萎縮”;一是指“精神不振”。這里的“蔫”是指小象的“性子” ,很顯然這里的“蔫”的意思是“精神不振”。
聰聰:在“小白兔挎著籃子到森林里去采蘑菇。”這句話中“挎”,字典里有兩種解釋:一是指“胳膊彎起來掛住東西或鉤住東西”;一是指“把東西掛在肩頭、脖頸或腰里”。這里的“小白兔挎著籃子”的“挎”應該是說小白兔把胳膊彎起來鉤住籃子。這里的“挎”是指“胳膊彎起來掛住東西或鉤住東西”。
明明:“躡”在字典里有三種解釋:(1)放輕(腳步)(2)追隨(3)踩。在“小彼得看見媽媽睡著了,便躡著腳上樓去。”這句話中“躡”是說小彼得看見媽媽睡著了,就輕輕地上樓去。這里的“躡”就是指“放輕腳步”的意思。
(二)
聰聰:這次寫字練習,是練習寫撇和豎組合在一起的字。
明明:撇和豎組合在一起的字,寫時要注意,撇要寫成豎撇,豎要寫成懸針豎,并且撇的起筆要比豎低收筆還要比豎高。
聰聰:撇和豎組合在一起寫,還要注意這個字是什么結構的字。“異”和“養”是上下結構的字,撇和豎在寫時幾乎在豎中線兩邊對稱的地方。
明明:我也注意到了這一點。“濟”是左右結構的字,并且左窄右寬,撇和豎在寫時,撇是從豎中線上起筆。
聰聰:還是讓我們動手來寫吧!
異 濟 養
[自主學習]
詞串一:
高堂廣廈 玉宇瓊樓
學與練:
1、解釋下列字詞的意思
高堂: 瓊樓:
廈: 宇:
2、說說下列成語的大致意思
高堂廣廈——
玉宇瓊樓——
3、練習造句
高堂廣廈……
4、你還知道哪些描寫建筑物的成語?(至少兩個)
詞串二:
千巖競秀 萬壑爭流
學與練:
1、解釋下列字詞的意思
千巖: 秀:
壑: 爭流:
2、說說下列成語的大致意思
千巖競秀——
萬壑爭流——
3、你還知道哪些描寫自然景物的成語?(至少兩個)
(百舸爭流 百花齊放)
[綜合實踐]
綜合學習——查字典。
1、部首查字法
有的字我們知道它的字形,需要了解字音和字義,就可以用部首查字法來查找它。用部首查字法查字,一般分為這幾個步驟:
(1)確定所要查的字的部首,數清部首的筆畫;
(2)在“部首目錄”中,按部首的筆畫找到這個部首,看清這個部首的起始頁碼;
(3)按頁碼在“檢字表”中找到這個部首,并數清所要查的字除掉部首后的筆畫數,按筆畫找到所要查的字的頁碼;
(4)按“檢字表”中這個字右邊的頁碼,從字典的正文中找到所要查的字。
用部首查字法查字確定這個字該查什么部首很重要。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熟悉“部首目錄”,了解一共有哪些部首;其次是掌握查找部首的規律。部首的位置一般是在字的上、下、左、右、外幾處,也有的在字的中間或左上角等處。如果字的上下都有部首,就查上不查下,左右都有部首,就查左不查右,內外都有部首,就查外不查內,中間和左上角都有部首的,首先查中間……有些比較特殊的字,分不清哪是它的部首,就可以按照這個字起筆的筆形,在一、丿、丨、丶、乙五個單筆部首里找。
2、音序查字法
有的字我們知道它的讀音,需要查找它的字形或字義,我們就可以用音序查字法來查找它。《新華字典》和《現代漢語詞典》的字都是按音序排列的,以每個字的音節的第一字母為序;開頭字母相同的,又按第二個字母、第三個字母的順序排列;在同一音節的字中,又按聲調順序排列。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分這樣幾個步驟:
(1)確定要查的字應找哪一個字母;
(2)根據字母查“音節表”;
(3)按“音節表”注明的這個音節右邊所標的頁碼,在字典的正文中就能找到所要查找的字。
使用音序查字法查字要注意的問題就是要望了望漢語拼音“字母表”中大寫字母的順序,字母排列的順序是: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記熟了“字母表”我們就能很快地查到所要查找的字。
3、有的字既不知道它的讀音,又不知道它的部首,就可以用筆畫查字法查。查時先數清要查字的筆畫(注意是整個字的筆畫),其次在字典“難查字筆畫索引”中去找,再按照“索引”提供的頁碼在字典正文中就能找到所要查找的字。
用數筆畫查字法查字,一般筆畫比較復雜,容易數錯,因此,要熟悉筆畫名稱,熟練地掌握筆順規則,對某些筆畫、筆順比較特殊的、比較少見的字更要特別注意,這樣就能正確數清所要查的字的筆畫了。
通過查字典查到所要查找的字,下面就是如何正確理解這個字的意思。
在漢字中,大多數的字是一字多意,用在不同的地方就表示不同的意思。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根據上下文確定字詞的意思這是正確理解一個字詞意思的一種重要方法。
如下列句子中都有一個“白”字,它們表示的意思卻一樣。
(1) 我的勞動沒有白費。
(2) 你們三人都聽明白了嗎?
(3) 東方發白了。
(4) 這項發明,填補了我國的一項空白。
(5) 爸爸不問青紅皂白,狠狠地批評了他。
如果把一個個單獨的“白”放在這里,我們就不知道它的意思。只有通過聯系上下文我們就會知道:第一句中的“白”是“沒有效果”的意思。第二句中的“白”是“清楚”的意思。第三句中的“白”是“明亮”的意思。第四句中的“白”是“空的、什么都沒有”的意思。第五句中的“白”是指“像霜、雪那樣的顏色”。
實踐活動——查字典,完成練習
1、按音序查字法的要求填表
要查的字 音序 音節 字典里的幾種解釋 根據詞語選字義 柔 (1) 軟使 (2)變軟 (3)不強烈 (4)柔和,跟“剛”相對 柔和 溫柔 柔嫩 柔軟 據 (1) 占據 (2) 按照,依照 (3) 可以做證明的事物 (4) 憑借,依靠 證據 據點 據理力爭 據為己有
2、按部首查字法的要求填表
查帶點的字 查什么部首 再查幾畫 選擇解釋 安居樂業 (1)使平靜(2)平靜、不危險(3)裝設、安置 川流不息 (1)呼吸的氣(2)利息(3)停止
口語交際
當有人敲門的時候
當你一個人在家的時候,有人敲門,你會怎么想?怎么做?
語段1:
星期天早上九點鐘的時候,我一個人正在家里認真地做作業,突然“叮鈴鈴……”一陣清脆的自行車鈴聲在我家門前急促地響起,同時我聽到有人大聲地喊著,好像是喊我的名字,那聲音聽起來有些熟悉。緊接著我又聽到了有人敲門的聲音。于是我放下手中的筆,走到門前,從門上的“貓眼”向外望,可是什么也沒有看到。我大聲地問:“請問,你是誰呀?”
“我呀!王露!我的大班長,你連我的聲音也聽不出來了嗎?”
我認真一聽,確實是王露的聲音。我連忙把門打開,連聲說:“對不起!因為我是一個人在家,必須要謹慎一點,如果把壞人放進來,那可就慘了!多說了幾句,你不怪我吧?”
“我怎么會怪你呢?確實應該這樣!”王露微笑著說。
然后,我和王露一起學習,一起跳皮筋,一起做午飯,我們度過了一個非常愉快的星期天。
語段2:
星期天,爸爸去揚州進貨,媽媽去服裝廠上班,我一個人在家里。早上九點鐘的時候,我正在認真地做作業。突然,“叮鈴,叮鈴……”我家的音樂門鈴很認真地響了起來,打斷了我的思路。我放下手中的筆,站起來走到門前,從門上的“貓眼”向外望,可是什么也沒有看到。于是我大聲地問:“請問,你是誰呀?”
“潘老板在家嗎?”
我一聽是找我爸爸的,就說:“我爸爸不在家,你有什么事,等我爸爸回家再說吧!”
“我是你爸爸的朋友,到你家拿東西的,你把門打開,我拿了東西就走。”門外的人說得很懇切。
“對不起!不行!我不認識你,還是等我爸爸回家再說吧!”我又一次婉言拒絕了他的請求。
“你不相信我嗎?你爸的手機號碼是什么,我來跟他聯系。”我一聽連我爸爸的手機號碼是什么都不知道,還想從我這兒打聽,沒門。
“實在對不起,我也不知道。你還是等我爸爸回家再說吧!我要做作業了。”我說。
見我這么一說,門外的人只好走了。
[能力訓練]
基礎訓練
一、看拼音,寫詞語
dun shi bo wen ma li lan zi
( ) ( ) ( ) ( )
cuo luo you zhi qu jing tong you
( ) ( )
二、查字典填空
“臨”用音序查字法查音序 ,用部首查字法查部首 ,再查 畫。
“臨”在字典里的解釋有:(1)臨貼(2)到來(3)暫時(4)挨著,靠著,對著。“身臨其境”中的“臨”應取第 種解釋。“居高臨下”中的“臨”應取第 種解釋。
三、選詞填空
晃動 抖動
(1)好像是美麗的仙女在空中( )著五彩斑斕的錦鍛。
(2)月亮倒映在水中,一陣風過后,隨著水波不停地( )著。
優美 悠揚
(3)他的歌聲( )動聽,再配上( )的古琴伴奏,更是如聞仙樂。
能力提高
一、查查字典,找到這幾個字的確切解釋
(1)另一顆種子落在湖泊里。
(2)在這如畫的西湖邊走一走,看一看,怎能不令人心曠神怡呢?
(3)東海龍王父子稱霸一方,作惡多端,還經常興風作浪。
二、請你寫出四個描寫自然景物的成語。
三、星期天,你去你的同學家借書,你的同學不在家,只有他的媽媽在家,你該怎樣向他的媽媽借書,才能借到書呢?
拓展閱讀
美麗的長白山
在我們吉林省的東部,有一座雄偉的大山,那就是長白山。
長白山的主峰很高,山頂常年積雪。
長白山上有一個藍色的湖,湖水很清很深。這就是著名的長白山“天池”。“天池”很大,原來是個火山口,后來由于泉水和雨水匯聚而形成了湖。湖的南半部是朝鮮的領土,北半部是中國的領土。
長白山有一處非常壯觀的景象,那就是長白山“瀑布”。
“天池”的水流出后,飛流直下,從懸崖上落下來形成了“瀑布”。“瀑布”發出隆隆的響聲,把無數的小水滴撒向山澗,真好似“銀河落九天”。
長白山還有溫泉。溫泉的溫度很高,放進一個雞蛋,一會兒就煮熟了。
長白山有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還有許多珍貴的動物和植物,像著名的東北虎,名貴的人參等等。
每年的七八月,是到長白山旅游的季節,同學們,歡迎你們到長白山來。
[積累]
1、讀古詩,把它背誦下來
望廬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2、讀準下列詞語
天池 瀑布 溫泉 原始森林
3、寫出下列詞語的反義詞。
高——( ) 深——( ) 熟——( )
4、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匯聚——( ) 壯觀——( ) 著名——( )
[感悟]
5、填空
長白山在的東部。
這篇短文寫了長白山的等迷人景象。
真好似“銀河落九天”是引用了朝詩人的詩句。
天池是怎樣形成的?請你用“——”畫出來。瀑布是怎樣形成的,請你用畫出來。
[運用]
6、用句子中加點的詞寫一句話。
長白山有大片大片的原始森林,還有許多珍貴的動物和植物。
有——還有——
練習2教學案 篇2
一、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選擇使用同音字。
2.通過誦讀積累,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
3.通過口語交際來練習采訪,學會有禮貌、得體的采訪。
二、教學重點難點
1.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選擇使用同音字。
2.通過誦讀積累,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
3.學習采訪的幾個注意點。
三、教學時間:1課時
四、教學流程
一、教學第一題(語文與生活)
1.教學第一部分。
(1)創設情境:多媒體播放教師根據這部分內容而制作模仿“開心辭典”的片段。
(2)讓學生思考討論:為什么用“化裝”而不用“化妝”?(學生對同音詞獲得感性認識)
(3)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結論:語文學習和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同音詞,使用時需要加以認真辨析。
2.教學第二部分。
(1)根據上一部分的小結,讓學生讀題。
(2)讓學生思考每題的括號里應填什么詞。(辨析同音詞詞義)
(3)師生共同給出正確答案。
(4)學生照上一部分的樣子回答問題。(可以同桌相互問答)
(5)師生共同小結積累同音詞的使用和辨析方法。
3.教學第三部分。
(1)學生讀題,明確要求。
(2)讓學生認真回憶:我們還學過哪些像這樣的同音詞。(學生思考、交流,列出一組或幾組這樣的同音詞)
(3)根據列出的同音詞,自己出題,同桌或小組回答。(題目形式也可有所變化)
(4)師生評議。
二、教學第二題(誦讀與感悟)
1.誦讀《我不期望回報》。
(1)教師講清本題的要求。
(2)學生自由練讀,不懂的訓可查字典或問老師、同學。
(3)教師范讀。
(4)學生理解著去誦讀。
(5)集體練讀,同座練背。
(6)指名背誦,集體背誦。
2.感悟。
(1)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得出“如果付出,便不期望回報”這個結論。
(2)根據得出的結論,學生自由討論“湖水與堤岸、山嶺與青草”的關系是什么。
(3)學生談談自己讀過詩歌后的個人感受。
三、教學第四題(口語交際)
1.審題。
(1)指名讀題目。
(2)幫助學生弄清本次口語交際的要求。
2.指導。
(1)學生確定采訪目的。
(2)根據不同的采訪對象準備、整理好采訪提綱。
(3)準備采訪時所用物品。(紙、筆、錄音機等)
(4)學生以小記者身份練習采訪。(同桌互練)
(5)推選兩個同學上講臺分角色進行采訪練習。
(6)師生評議。
3.反饋。
(1)評議后。推選一名同學上臺談談自己本次口語訓練的收獲(可以從提綱準備、語言組織、禮貌用語的使用、表達時的經驗等幾方面談)。
(2)評議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