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美術水果寶寶教學設計
創設游戲的情景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使整個課堂的學習氣氛顯得格外的輕松愉悅。在此基礎上教師拋出問題,每一位同學都在集中思考并積極回答。
“聊天”既消除雙方的緊張又增進彼此的親和力。同時,創設了師生平等民主的對話氛圍。
通過“找朋友”,引導學生自覺的去發現。教師在調動學生感官的同時引發學生的想象。比如:香甜的感覺像小女孩而田園的感覺更像男孩,這種想象為其后期的創作打下基礎。當學生找到“朋友”并發現與“蘋果寶寶”的形象不一樣時,引起了他們的具體思考。
教師引導學生有自己的風格,這一環節的設計是有意識的挖掘學生創新能力,并給予其發揮個性的自由,避免“千人一面”。
學生體驗著各種姿態、表情、動作、色彩等美感,并以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在親臨感受的同時也賦予了“水果寶寶”人性化的特點。
與學生交流是非常愉快的事,因為,他們的回答常常是出乎意料的。彼此的問、聽,既增進了了解又尋求了共同的發展。
讓學生接觸各種自然物、人造物建立初步的審美經驗。
嘗試各種媒材,引發豐富的想象力并感受創作的喜悅與樂趣。鍛煉學生對評價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時教師點評也是對學生內在的激勵,有可能成為永久性的鼓勵,學生終身收益。
在本課最后的評價時,又出現了一些問題,其中這個問題引起了學生的質疑,并且引起爭論。
課后的拓展既是對本課知識的鞏固又是在本課的基礎上延伸。目的在于:通過對本課的學習,讓學生學會形成長時間的思考、學會把自己的作品與生活聯系在一起。
《水果寶寶》反思
1、教材上創新:原本教材是用彩泥塑造一個水果寶寶的形象。而我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更廣泛的利用身邊的材料。因為創作本身就包括對材料的創新,所以在學生的作品中我看到了新穎、活潑、生活味道濃郁的特點。
2、教法上創新:整節課教師至始至終扮演著“蘋果寶寶”的角色,使自己完全融入到學生中去。比如:開始的引入到中間的與學生交流再到最后的評價,始終是學著學生的腔調和動作與其交流,完全是民主的平等的。所以整節課沒有一個學生怠倦。
3、指導學生學法上的創新:課后的拓展,既是對本課知識的鞏固又是在此基礎上延伸。目的在于:通過對本課的學習,讓學生學會長時間的思考、學會把自己的作品與生活聯系在一起。
4、本課體現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教師引導學生有自己的風格,這一環節的設計是有意識的挖掘學生創新能力,并給予其發揮個性的自由,避免“千人一面”。
學生體驗著各種姿態、表情、動作、色彩等美感,并以各種方式表達自己的感受。在親臨感受的同時也賦予了“水果寶寶”人性化的特點。
5、本課體現培養學生手腦創新能力:【案例】“這張嘴好夸張,它也許在唱歌(學生評價);看一看,你們見過嗎?四面都是臉,誰愿意這樣?我原意是這樣,走路會很安全的(學上回答)”通過這一案例可以看到,學生的作品源于他們富有想象的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