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小相框(精選2篇)
自制小相框 篇1
6.自制小相框
課 時 1課 時
課業類型 設計•應用 授 課 人 杜 莎
教學目標
顯性目標
運用多種材料制作新穎漂亮的小相框,研究“立”起來的方法。
隱性目標
1.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大膽創新的能力。
2.情感: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動手制作的細心品質。
重點 材料的的創新與小相框的多種造型的設計。
難點 研究小相框支架的設計。
教學方法 欣賞觀察法、比較法、小組學習法、嘗試法、談話法、交流討論法、講解法等。
教學準備 生活中的小相框實物;各種制作材料,收集生活中的可利用的廢舊物品。(冰棒棍、牙膏盒等)
教學過程 第一節
教學流程 教師引導 學生活動 教學調整
一、組織教學 穩定情緒,檢查用具準備情況。 穩定情緒,做好上課準備。
二、導入新課
課前師生準備小相框的實物。
研究:用途、外型、色彩、圖案。
揭示課題。 學生欣賞、感受。
分析研究。
三、自主研究
小組研究:
(1)可以用什么材質來制作自己的小相框?
(2)什么樣的相框造型與色彩能更好的烘托你的照片?
(3)怎樣將相框的背板固定在相框上?
(4)參考收集到的資料,研究如何更好的為相框設立支架。
結合實物、圖片、教材,學生發表自己的看法,思考一系列問題,表達自己的設計構思。
四、實踐操作
作業:自選材料,設計制作小相框,裝點自己的生活。
比一比誰的相框更新穎、更漂亮。
學生制作。
五、匯報展示
幫助學生分析、歸納,提高審美能力。
評選設計之星。
展示評價。
六、課后拓展
可以將相框放在什么地方?
還可以用其他的材料來制作嗎?
學生思考。
板書設計
自制小相框
教后反思:
自制小相框 篇2
二一教育
《自制小相框》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知:運用多種材料制作新穎漂亮的小相框,了解相框設計的基本內涵。
2、技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大膽創新的能力。
3、情感: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動手制作的細心品質。
教學重點:材料的的創新與小畫框的多種造型的材料、造型、色彩、裝飾及支架、背板中包含的設計。
教學難點:小畫框的新穎、美觀和實用。
教學用具:生活中的畫框實物;各種制作材料,收集生活中的可利用的廢舊物品。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人,板書課題。
1、把你手中的照片拿出來,與老師手中的照片相比較,進行對比觀察:有什么不同?
2、這個相框是老師自己做的,是用石英鐘的包裝盒做的,今天我們就用自己靈巧的手和廢舊的材料做個富有個性的相框好嗎?
3、板書課題——《自制小相框》
二、講授新課。
1、你知道相框由哪幾部分組成?
出示實物相框,這就是賣的相框。(這是相框,這是背板,這是支架。)
2、我們先來研究相框。
(1)、你們知道可以用什么材質來制作自己的小相框?
課件欣賞他們是用什么材質來制作自己的小相框?
(2)、那么你知道相框有哪些形狀嗎?
課件欣賞各種形狀的相框。
(3)對于色彩來說,也很重要,回憶一下:紅色給人什么感覺?黃色給人什么感覺?藍色給人什么感覺?
3、相框研究完了,我們來看背板:你知道什么叫背板嗎?
4、那支架的作用可大啦!
問:怎樣做支架呢?課件出示支架的制作方法。
欣賞各種各樣的支架。
出示實物支架,這是什么材料的?
5、相框、背板、支架都研究完了,怎樣制作一個簡單完整的相框呢?
6、出示課件:欣賞一些漂亮的相框。
7、欣賞了這么多相框,給你什么樣的感覺?
(俗話說,“三分畫七分裱”,今天我們就來好好的驗證一下這句話就把自己的照片裱一裱,看哪組裱得最新穎、漂亮。)
8、作業提示: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和材料,制作一個小畫框裝點生活。比一比哪組做的相框更新穎、更漂亮!
9、小組討論:(1)你們小組打算用什么材料制作小相框呢?
(2)你們小組打算用什么方法制作?
小組進行匯報。
10、組長分工,怎樣才能把相框做的又快又好!
11、課件出示:溫馨小提示:
(1)、大膽創新,合理巧妙地運用各種材料、方法設計制作。
(2)、造型美觀,色彩搭配協調。
(3)、注意工具材料使用的安全。
三、動手實踐:
教師巡視指導,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四、展示評價:
把你的作品拿到前面來,展示一下,設計的很有創意,應該得什么獎?
這些獎項的取得離不開大家的互相合作,我們班在老師的帶領下不也取得了很多榮譽嗎?
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有一手靈巧的手,生活中還有很多廢舊物,只要我們肯動腦,它們就可以變廢為寶,讓我們爭當環保小衛士,更好的方便生活、美化生活!
五、課后延伸:
回家為家人制作有個性的相框,要求突出平安、幸福和長壽。
六、板書設計:
自制小相框
三分畫材料
七分裱形狀相框背板支架
色彩
方法:折畫剪挖粘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在這節課《自制小相框》中,學生們真的是創新了一把。
本課屬于“設計·應用”領域里的教學內容,旨在使學生通過了解相框的相關知識,進一步學習如何利用身邊容易找到的材料,設計和制作小相框,并用來美化、裝飾自己的生活空間,從而實現“學以致用”,完成“設計·應用”領域所設課程的基本要求。在小相框的選材、設計、制作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
由于事先欣賞了圖片,學生掌握了大量的信息,學生知道了可以利用收集到的各種材料,進行嘗試更新穎的更好的辦法。當學生遇到問題,不知道如何解決的時候,教師示范一下,就會打開學生的思路,使學生的制作變得簡單一些,順利一些。通過教師的示范與指導,學生的制作就變得更輕松自如了。
自由創作階段,是決定本課成敗的關鍵所在,學生是否有作品出來,是否能展現本課的成效,就要看學生的作品了。因為有了之前的各種相框的圖片欣賞,學生做出了好多新穎的、精美的、有創意的相框來,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而且,我不知道他們從哪里搜羅來那么多的小裝飾品。有:小貝殼、花生殼、絲帶、紐扣、彩色玻璃石、彩色絨球、小圓球珠,還有小兔子、小貓咪、蝴蝶結、小姑娘、小蝴蝶、小卡通等這些小裝飾品。另外同學們折的幸運星也派上了用場。甚至,有些同學還撿來樹葉裝飾相框。同學們制作的小相框在這些小裝飾品的精心包裝下,變得五彩繽紛,花樣翻新。
我鼓勵其他學生用欣賞、寬容的態度多角度的評價別人的作品。這樣,一方面培養了他們的參與意識,另一方面,學生的審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學習小相框的設計和制作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創新思維及造型能力、動手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體驗變廢為我鼓勵其他學生用欣賞、寬容的.態度多角度的評價別人的作品。這樣,一方面培養了他們的參與意識,另一方面,學生的審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既是對學生成果的肯定,也是給本節課畫上完美的句號。
總之通過教授本課,我覺得學生的潛能是無限的,就看老師怎樣去引導和開發。這節課美中不足的是有的同學做得太慢了,沒有完成作品。再有就是每次做手工孩子們都太興奮,也全然不顧衛生了,看來以后教育他們養成良好的愛護教室衛生的習慣勢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