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課 追尋文明的足跡-人教版美術第十二冊教案(通用3篇)
第一課 追尋文明的足跡-人教版美術第十二冊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
(一)編輯指導思想
《追尋文明的足跡》是“欣賞·評述”領域的一課內容。它是繼第11冊《神州風采》——有關中國文化與自然遺產——一課后,對世界文化遺產的一次專題欣賞活動。世界文化遺產是人類進步的閃光足跡,是全世界共同的財富。通過本節課的欣賞活動,讓學生了解人類的智慧和壯舉,了解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現象,從而引發學生對人類文化遺產的關注,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是本課的編輯指導思想。
在本課學習中,需要師生搜集大量的資料,解答教材中的學習問題。鑒于學生搜集、整理資料的能力有限,建議本課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形成同學間分工合作、優勢互補的局面。
。ǘ┙滩陌婷娣治
本課由兩頁組成。第2頁中簡短的導語首先把我們學習、了解文化遺產的目標呈現出來,即讓我們了解它、保護它,并把它留給未來。
阿布辛拜勒神廟前的拉美西斯二世雕塑位于埃及南部納賽爾湖附近。這四尊高20米的雕像,都是拉美西斯二世的像。他是古埃及最強大的國王,驍勇善戰,征服和統治了北起地中海、南到努比亞、東自利比亞、西到底格里斯河及幼發拉底河的廣大地區。阿布辛拜勒神殿的墻上多處畫著他與敵人勇敢戰斗的畫像。教材中展現的是神廟入口處的巨型雕像。
拉斯科洞窟的巖畫是人類最早的繪畫。這些壁畫是怎樣產生的,為什么要繪制?這些都無法揭開真實的謎底,只能通過猜測,來推想當初的情況,畢竟這是史前時期的藝術,沒有翔實的文字記載。根據對拉斯科巖洞繪畫布局的研究發現,凡是對人類有威脅的動物,如虎、豹、豺、狼等,大都繪制在朝外的巖壁上,而溫順的牛、馬、鹿等,大都繪制在朝里的巖壁上。這說明,這些壁畫有一定的宗教禁忌的含義。大概通過這些圖,來表達當時的人們對自然力量的恐懼感和理解。他們使用的顏料是木炭及各種礦砂,工具則是蕨草和羽毛等。拉斯科洞窟的巖畫被稱為“史前的盧浮宮”。
庫庫爾坎金字塔位于尤卡坦半島北部低地。在這里繁榮、發展的瑪雅文明,從距今2 3xx年前開始,持續了1 800多年!皫鞄鞝柨病痹诂斞耪Z中是“羽蛇”的意思。這座金字塔由九層曬臺組成。通往神廟的入口臺階很陡,共有91級。金字塔的最上面有四角形神廟,是用來祭祀神的場地。因此,在外觀和功能上,這座金字塔與古埃及的金字塔有很大區別,庫庫爾坎金字塔更像一座城堡。
在教材第3頁上,展現了日本法隆寺的五重塔。它高326米,是日本現存最古老的塔,約1 3xx年。在建塔的飛鳥時代砍伐了樹齡2 0xx年的巨樹扁柏,而巨樹的生長始于繩紋時代。五重塔的巨樹見證了3 0xx年的日本歷史。這座塔的建筑風格與中國的塔很相近。據說日本圣德太子于6xx年在這里修建了法隆寺,并在這里學習和弘揚了來自中國隋朝的佛教,從中不難看出中國文化對日本的影響。
奧林匹亞遺址位于雅典以西,F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始于1896年,但是作為起源的古代奧林匹克體育大會是距今約2 8xx年前在希臘舉行的。該大會的會場便是奧林匹亞。在奧林匹亞舉行奧林匹克,從公元前776年開始持續約1 170年。當時希臘的城邦國家之間戰爭不斷,但當舉行奧林匹克時,戰爭也停止3個月。如今的現代奧林匹克繼承了古代奧林匹克的這種精神,作為大會象征的圣火是在奧林匹亞點燃的。
世界文化遺產絢麗而豐富,教材版面是有限的,之所以選擇以上內容,不僅僅是它們有著珍貴的文化價值,在它們背后還有著不少文化故事(傳奇、奧秘)。例如拉美西斯二世雕像的“大遷移”、拉斯科洞窟壁畫的“意外發現”、庫庫爾坎金字塔的“蛇影現身”、日本五重塔的“震而不倒”等,都是引發學生興趣的良好題材。我們可以根據教師課堂安排,自由選取,使課堂不僅是文化的課堂,也是妙趣橫生的課堂。
在本課兩頁下方展現了歐洲、非洲、南美洲的代表性文化遺產,這里就不一一介紹(詳細資料見本課資料庫)?梢哉f每一處文化遺產都可以展開成一課時,但我們還要將引發學生關注、保護文化遺產作為本課的目標,教給學生了解文化遺產的方法,使其能夠了解更多的遺產文化,為人類的文明而驕傲。
(三)教學內容與目標
1顯性內容與目標
應知:(1)知道什么叫文化遺產,能說出7處~10處世界文化遺產。
。2)能夠對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有正確的認識。
應會:(1)能夠收集世界文化遺產的相關資料,初步認識、了解自己感興趣的文化遺產。
(2)能夠運用美術知識制作宣傳欄,傳播世界文化遺產知識。
2隱性內容與目標
(1)通過本課學習,認識到文化遺產是人類共同的財富,增強保護文化遺產的意識及方法。
。2)學習了解各個國家不同時期的文明足跡,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化現象,接納多元文化,拓展國際視野。
。ㄋ模┙虒W重點與難點
重點:(1)通過資料閱讀、課上交流等途徑,認識7處~10處世界文化遺產,較細致地了解2處~3處世界文化遺產。
(2)能夠從文化遺產的歷史背景、審美價值、社會影響、經典特征等方面,介紹2處~3處世界文化遺產。
難點:有步驟、有層次地介紹2處~3處文化遺產。
二、教學設計參考
(一)教學活動的方式與方法
設計一(以自主學習為主) 北京市石景山八角北路小學 劉平
課前學習卡:
1. 你所關注的建筑或雕塑在哪個國家?這個國家屬于哪個洲?試著在地圖上找到這個國家的位置。
2. 你知道它是哪一年建成的嗎?離現在有多久呢?
3. 從圖片上你可以獲得哪些信息?
4. 試著找找它的建筑或表現風格,與中國的有什么區別?
第一課 追尋文明的足跡-人教版美術第十二冊教案 篇2
設計二(小組合作和講授結合)課前準備: 1. 學生:按課前布置查找資料(打印或抄好)、剪子、膠棒、水彩筆。 2. 教師:查找書中文化遺產的資料并制作成幻燈片,準備一張世界地圖以及一些樹枝、樹葉、動物的羽毛、植物的汁液、礦土等材料。 教學程序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課前布置作業 1.把學生分成4個組:阿布辛拜勒神廟(非洲)組、庫庫爾坎金字塔(美洲)組、法隆寺(亞洲)組、奧林匹亞遺址(歐洲)組。鼓勵學生制作課件。 2.每個學生根據書中的問題,查找最下邊一行的圖片資料。奧林匹亞遺址組:介紹奧林匹亞遺址所在地、藝術特色!稊S鐵餅者》《競技表演》表現的是哪方面的內容?用的是什么表現手法?阿布辛拜勒神廟組:建造于什么地方、什么時代、有什么特點?神廟前的四尊雕像是誰?庫庫爾坎金字塔組:介紹庫庫爾坎金字塔所在地、建造的時間、藝術特色。說一說埃及金字塔和庫庫爾坎金字塔兩者從外形看有什么不同?法隆寺組:法隆寺的建筑特點,它和中國傳統的塔有什么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培養學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小組合作、探究的意識。故事導入,欣賞、分析拉斯科巖畫1.關于拉斯科巖畫,還有這樣一個故事:1940年,在法國拉斯科地區,4個來自蒙蒂尼的法國少年,想去探究30多年前因一棵大樹連根拔起而遺留下來的洞穴的秘密。這個洞穴的通道把他們引向拉斯科山坡附近的另一個洞穴,結果驚奇地發現在洞中的巖壁上畫著數百個動物,經考古學家考察后發現,這是15 0xx年前原始人類藝術家的作品(出示拉斯科巖畫)。 2分小組討論匯報:(1)這幅畫表現的是什么?讓你聯想到什么?(2)猜一猜,當時的人類是用什么工具創作的?請你用這些材料試一試。 (3)他們為什么要畫這些壁畫? 3.總結:這是人類早期的繪畫,已經和生活有了聯系。在漫長的歷史中,還有哪些前人留下的文化遺產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國外的優秀文化遺產。 學生傾聽故事。 一匹在亂箭中奔跑的馬(學生聯想)。把植物的汁液、彩色的礦土碾碎后用水攪拌,再用樹枝、樹葉、動物的羽毛手繪在巖石上…… 表現狩獵生活,為了祈求更好的收獲,祭祀…… 傾聽故事,在教師的引導下分析、感悟拉斯科巖畫不朽的藝術魅力,體會原始人類創作的艱辛,向學生滲透繪畫和生活的關系。奧林匹亞遺址組交流:欣賞歐洲文明——奧林匹亞遺址、《擲鐵餅者》《競技表演》 簡單了解歐洲其他建筑——比薩斜塔、巨石陣1.奧林匹亞遺址。(1)介紹奧林匹亞遺址所在地和藝術特色(幻燈片出示圖片)。 (2)《擲鐵餅者》《競技表演》表現的是哪方面的內容?用的是什么表現方法?說一說你的感受,并請你模仿一下(幻燈片出示圖片)。 (3)總結:古代的建筑、雕塑和體育已經完美地結合了。說一說你還知道奧運會的哪些項目? 2拉斯科巖畫和奧林匹亞遺址都屬于歐洲的古代文明(標在地圖中)。書中的建筑還有哪些在歐洲?請簡介并在世界地圖中標出。學生交流:這是古希臘的圣地,也是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發祥地,至今殘存著世界上最古老的運動場。它坐落在長滿橄欖樹、柏樹和桂樹的丘陵地帶,仍有保留完好的一側石制看臺。周圍建筑物殘存的石柱直徑都在2米開外,非常壯觀。表現的都是體育方面的內容!稊S鐵餅者》這尊圓雕最重要的意義是在造型樣式上以動態造型突破了古風傳統的靜止造型,以均衡代替了對稱,使身體具有了自由動態所產生的完整、流暢的人體曲線,給人以深邃、動人的藝術感染力。《競技表演》以浮雕的形式表現了古希臘人競技表演的場景,體現了古希臘人民對體育的熱愛,也表現了他們高超的雕塑藝術。有游泳、體操、田徑、射擊、乒乓球、籃球、排球、足球、羽毛球等。(1)意大利的比薩斜塔是一個8層圓柱形大理石建筑,1173年開始奠基,到1350年完工。整個塔高567米,由下至上逐層縮小,層與層之間有螺旋式階梯294級,直到塔頂。比薩斜塔自完工以來,每年就以1毫米~2毫米的速度傾斜。到1992年時,整個塔的傾斜度已達55度。(2)英國的巨石陣是一組環形石柱群,直徑32米,單石高6米,重30噸~50噸。全環共有細心雕琢的巨石130塊,呈向心圓狀排列。外環石柱群每3塊石的頂端橫放有3米多長又厚又重的石楣梁,形成柱廊形狀,東邊開口,有一座巨大的石拱門,使得整個石環呈馬蹄形。整座巨石陣威武、雄偉。 通過學生的介紹、教師的補充,了解奧林匹亞遺址建筑、雕塑曾經的輝煌,感受其建筑的雄偉壯觀、雕塑的精美絕倫以及奧林匹亞精神的永恒。滲透建筑、雕塑和體育的聯系。 了解比薩斜塔、英國的巨石陣,感受歐洲文明的悠久燦爛。阿布辛拜勒神廟組交流:欣賞非洲文明——阿布辛拜勒神廟的建筑和雕塑 簡單了解非洲其他建筑——金字塔1.阿布辛拜勒神廟。(1)建造于什么地方?什么時代?有什么特點?(幻燈片出示圖片) (2)神廟前的四尊雕像是誰?這組雕塑給你什么感受?(幻燈片出示圖片) 2總結:(1)由此我們知道建筑、雕塑和宗教也有著密切聯系。你還知道埃及什么建筑?(幻燈片出示圖片) (2)看到這樣的建筑,你會有什么感受? (3)它們是哪個洲的文明遺跡?請你在世界地圖中標出來。 學生交流:阿布辛拜勒神廟約建于公元前1300―前1233年間,它是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修建的。阿布辛拜勒神廟除了外面的院墻和一個小的太陽神神龕外,其余都是在一塊巨大的巖石上修建的。阿布辛拜勒神廟門前有四座等大的拉美西斯二世坐像。雕像高20米,面寬4米,嘴寬1米。雕像如迎接太陽般面向東方,坐姿穩如磐石,神態安詳。雕刻者在有限的高度中,給人留下無限的想象空間。其他組學生暢談感受。金字塔的建造外形像“金”字,故而得名,是法老的陵墓。金字塔是由巨石砌成,巨石和巨石之間縫隙非常小且均勻,沒有黏合劑,而是靠精確的刨平砌疊組成。以龐大的體積,屹立在茫茫沙海之中,給人以神秘永恒、雄偉壯觀之感。非洲。 了解古埃及阿布辛拜勒神廟和拉美西斯雕像,感受其建筑和雕塑的宏偉壯觀和悠久的文明,培養學生欣賞美、感受美的能力。 簡單了解埃及金字塔的特點,為和庫庫爾坎金字塔對比作準備。 庫庫爾坎金字塔組交流:欣賞美洲文明——庫庫爾坎金字塔 簡單了解美洲其他建筑——毛阿伊石像 1.庫庫爾坎金字塔。(1)埃及有金字塔,還有哪個洲有?標在世界地圖上。(2)介紹庫庫爾坎金字塔所在地、建造的時間、藝術特色。說一說庫庫爾坎金字塔哪兒給你留下深刻印象?(幻燈片出示圖片) (3)說一說埃及金字塔和庫庫爾坎金字塔兩者從外形看有什么不同? 2.在美洲,還有哪些文明遺跡?請你說一說并在地圖上標明(幻燈片出示圖片)。 3.看到美洲的古代文明,你有何感想?美洲。 建于公元6世紀,位于今天的墨西哥尤卡坦州的中南地區,是古代中美洲瑪雅文化遺址之一。庫庫爾坎金字塔和塔頂上的羽蛇神廟是這個古城遺址中最大的建筑。高30米,共9層,底座呈正方形,下寬上窄,呈階梯形。塔的四周各有91級石階,石階總數加上頂層共365級,代表一年365天。北側臺階兩道邊墻下端雕刻著一個高1.43米、長1.87米、寬1.07米的帶羽毛的蛇頭,形象逼真、工藝精湛。這座金字塔在每年春分和秋分這兩天的下午都會出現奇異的蛇影。這一奇異的景象是經過古瑪雅人巧妙設計和精確地計算而產生的,其中的奧妙令后人贊不絕口。庫庫爾坎金字塔外表呈階梯形,頂端有神廟,而埃及金字塔外表的四個面是平的,頂端是尖的。智利——毛阿伊石像:復活節島是南太平洋中的一個孤島,因1772年復活節這一天,被荷蘭航海家羅杰溫發現而命名。島上因有數百尊巨石雕像而聞名于世。其石像高逾9米,重約30噸,石像面色凝重,神情孤傲,令人難以理解。學生發表自己的感想。到建筑中感受古人的聰明才智,并在對比中理解不同地域金字塔的差異。 了解毛阿伊石像,激發學生對人類文明的熱愛和探究人類文明的決心。法隆寺組交流:欣賞亞洲文明——法隆寺 簡單了解亞洲其他建筑——吳哥古跡 1.法隆寺。(1)法隆寺的建筑特點(幻燈片出示圖片)。 (2)它和中國傳統的塔有什么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 2.法隆寺在亞洲(標注在地圖上),書中還有哪個是亞洲的建筑?請簡介(幻燈片出示圖片)。 3.亞洲的文明讓你有何感想?位于日本的法隆寺,建于公元6xx年初,是亞洲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建筑,屋檐碩大,斗拱厚實、華美。法隆寺的佛塔有5個屋頂,屋頂的比例是根據10∶9∶8∶7∶6的比例,非常巧妙地由下往上遞減。日本的塔也來自中國,造型相像,但比中國的塔纖秀、飄逸一些。塔上的檐翼非常寬大,有的飄出中心塔2米有余。屋頂上還有一個又高又細的頂尖,細長、尖利,直入云霄。柬埔寨的吳哥寺和吳哥古城是吳哥文化的代表作。最大的特色是石寺、石雕全部用石塊堆砌而成,沒有用任何黏接劑,堅固而不松散,堪稱古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跡。學生發表感想。交流法隆寺的資料,通過和中國的塔的比較,了解日本建筑和中國建筑的聯系,感受法隆寺建筑的精美、華麗而飄逸的特色。 了解亞洲不同地域的文明遺跡,感受其不同的藝術風格和藝術魅力。布置作業1.面對世界上眾多的文化遺跡,我們該做些什么? 2.讓我們用手中材料制作宣傳小報。了解、宣傳、保護…… 請用手中的材料,以小組為單位,剪貼制作一張“世界文化遺產”宣傳報。以制作小報的形式宣傳“世界文化遺產”,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課后拓展世界上還有許多優秀的文化遺產,讓我們課下接著了解、探究并介紹給他人,共同宣傳、愛護我們的世界文化遺產。課下繼續了解、宣傳。激發學生了解、宣傳世界文化遺產的興趣。
第一課 追尋文明的足跡-人教版美術第十二冊教案 篇3
教學程序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課前準備制作以本課中出現的世界文化遺產為主題的網頁,以供學生課上學習、查找資料用。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圖片內容,課前查找資料,并把有關資料進行總結,完成課前學習卡。學生通過完成課前學習卡,簡單了解有關知識。導入新課xx年8月8日在北京將要發生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你知道是什么嗎?有誰知道這屆奧運會是第幾屆呢?有沒有同學知道第一屆奧運會是在哪里召開的?這個國家在哪個大洲呢?召開奧運會。 第29屆。 希臘,歐洲。以學生熟悉的內容導入本課。欣賞奧林匹亞遺址,了解有關內容,完成教學中難點的學習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奧運會的發祥地——希臘。希臘屬于歐洲,首都是雅典。奧林匹亞是奧林匹克運動的發祥地。這里氣候宜人,景色優美,到處都是橄欖樹、桂樹和柏樹。古奧運會起源于公元前776年,終止于公元394年,共舉行293屆,綿延1 170年。 1896年4月6日至15日,第一屆現代奧運會終于在雅典隆重舉行。奧林匹克運動從此開始了一個嶄新的紀元。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雖然改在各國輪流舉行,但仍然沿用這一名稱,并且在這里點燃各屆奧運會的圣火。奧林匹亞有世界上最古老的運動場。集體欣賞。 欣賞網頁,了解相關知識。通過網頁進行學習,重點是教會學生使用網頁查詢有關內容。 了解奧林匹亞遺址及有關奧運會的知識。 在古代奧運會上獲一次冠軍者,可以在運動場墻壁上鐫刻自己的名字;三次奪冠,雕塑家就會找上門來,為你塑像。我們看到的《擲鐵餅者》就是這樣一尊雕塑,它屬于圓雕作品。大家看到這尊雕塑有什么感受?雕塑選擇的是將鐵餅擺到最高點、即將拋出的一剎那,有著強烈的“引而不發”的吸引力。雖然是一件靜止的雕塑,但藝術家把握住了從一種狀態轉換到另一種狀態的關鍵環節,達到了使觀眾心理上獲得“運動感”的效果,成為后世藝術創作的典范。這尊雕像被認為是“空間中凝固的永恒”,直到今天仍然是代表體育運動的最佳標志。此雕塑由米隆創作于約公元前450年,被公認為體育運動和健美體魄的象征。這是雕刻家從實際生活中觀察得來的真實形象。我們看到的大理石雕復制品,高約152厘米,羅馬國立博物館、梵蒂岡博物館、特爾梅博物館均有收藏,原作為青銅材質!陡偧急硌荨芬彩且蛔员憩F奧林匹克運動為內容的雕塑作品,它屬于浮雕。從圖片上大家可以看出哪些內容?從這些人物的表現上你感覺這些運動員身體素質怎樣?這座浮雕通過表現競技場上的運動員們在精神上與肉體上的堅強有力和美感,向我們傳達出生命的健美、莊重與和諧,給我們帶來美的享受。 刻畫的是一名強健的男子擲鐵餅的過程。在作品中創造了一個出色的健美而又富于力感的運動員形象。 一些運動員的動作,各種運動項目。 非常健美,有力量的感覺。 欣賞《擲鐵餅者》,了解相關內容。 欣賞《競技表演》。分組學習,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學習內容剛才我們一起了解了希臘和奧林匹克運動有關的文化遺產,其實世界上還有很多優秀的文化遺產等待我們去認識、去了解,大家想不想了解更多的內容呢?讓我們一起來追尋那文明的足跡吧。出示課題:追尋文明的足跡想!通過自主學習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把有相同愛好的學生集中到一起,利用網頁進行學習,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分散教學難點。解決教學難點問題下面,同學們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利用課前查找到的資料,還可以在老師提供給大家的網頁上繼續了解更多的有關內容,在電腦上制作一張以“世界文化遺產”為內容的宣傳小報。作業要求: 1.內容要求:題目自擬,可以是單獨一個內容也可以是多個內容組合。 2.人員安排:可以單獨制作,也可以小組合作完成。 3.設計要求:版面安排美觀、合理、清晰,能解決所提到的問題。學生分組進行學習,通過網頁完成個人或小組測試題。 學生通過網頁中的視頻資料、圖片資料及文字介紹了解有關世界文化遺產的歷史、地理位置、建筑特色及表現方法等相關內容,并通過學習回答網頁中所提到的問題。通過回答課堂反饋題來講解自己學到的知識。 教學反饋通過大家分組自主學習,了解到在我們居住的地球上有許多前人留給我們的優秀的文化遺產,這是全人類的財富。下面我們就請同學們把自己了解到的知識講給大家聽。在他們講解時,其他同學要做到認真傾聽,等講解人員講解結束后,可以提出自己的問題,請他們進行解釋,也可以補充沒有講到的知識。 1阿布辛拜勒神廟前的拉美西斯二世雕塑(埃及)。提問:埃及屬于哪個洲?神廟前的四尊雕像是誰?1960年為什么遷移到現址?神像有多高?周圍那些人是誰? 阿布辛拜勒太陽神廟,是由埃及歷史上著名的法老王拉美西斯二世在公元前1275年前后所建。整座神廟原本是建在尼羅河西岸的懸崖峭壁上。整座太陽神廟高約33米,寬38米,深約61米。1960年,遷移到現在地址。 2.拉斯科洞窟的巖畫(法國)。提問:那時候的人們用什么工具作畫?他們為什么要畫壁畫?壁畫內容以什么為主? 拉斯科洞窟巖畫是150xx年前舊石器時代,先人們留下來的具有生命活力的人類最早的繪畫。1940年,多爾多涅鄉村的三個兒童帶著狗在追捉野兔,突然野兔不見了,緊追的狗也不見了,孩子們這才發現兔和狗跑進一個山洞。他們帶著電筒和繩索也進入洞里,結果發現一個原始人龐大的畫廊,這就是同阿爾塔米拉洞齊名的拉斯科洞窟巖畫,被譽為“史前的盧浮宮”。洞窟絕大多數的巖畫作品繪于約公元前150xx年,里面裝飾著大約1 500個巖刻和600個繪畫,有紅、黃、棕和黑等多種顏色,其中以外形不規則的圓廳——野牛大廳最為壯觀。 3.埃及金字塔和庫庫爾坎金字塔。提問:兩個國家分別屬于哪個洲?兩座金字塔有什么不同? 墨西哥、希臘、蘇丹等國都有金字塔,但名聲最為顯赫的是埃及的金字塔。金字塔,阿拉伯文意為“方錐體”,它是一種方底、尖頂的石砌建筑物,是古代埃及埋葬國王、王后或王室其他成員的陵墓。它既不是金子做的,也不是我們通常所見的寶塔形,是由于它規模宏大,從四面看都呈等腰三角形,很像漢語中的“金”字,故中文形象地把它譯為“金字塔”。庫庫爾坎金字塔塔基呈四方形,共分9層,由下而上層層堆疊而又逐漸縮小,塔的每面有91級臺階,直達塔頂。四面共364級,再加上塔頂平臺,不多不少,365級,這正好是一年的天數。9層塔座的階梯又分為18個部分,這又正好是瑪雅歷一年的月數。埃及迄今發現的金字塔共約80座,其中最大的是以高聳巍峨而被稱為古代世界七大奇跡之首的胡夫大金字塔。在1889年巴黎埃菲爾鐵塔落成前的4 000多年的漫長歲月中,胡夫大金字塔一直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 4.法隆寺(日本)。提問:日本的塔與中國傳統的塔有什么相同與不同之處? 法隆寺建于13xx年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木建筑之一,F在是日本佛教圣德宗的本山,建筑樣式受到中國六朝的影響很大,這座木造建筑物記錄了日本接受佛教的歷史,以及佛教由中國傳入的過程。 5.吳哥古跡。提問:柬埔寨屬于哪個洲?吳哥古跡從什么時候興建的?在公元9世紀至15世紀時,吳哥曾是柬埔寨的王都,最盛時人口達數十萬。其建筑藝術之璀璨奪目,依然令人驚嘆?脊艑W家把它與中國的長城、埃及的金字塔和印度尼西亞的婆羅浮屠并稱為東方四大奇跡。199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把整個吳哥古跡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6.巨石陣(英國)。提問:英國在哪個洲?史前人類是怎樣把那些巨石從幾十千米甚至幾百千米以外運來并豎立起來的呢?為什么他們要造這樣的巨石陣? 1986年根據文化遺產評選標準該處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巨石陣坐落在倫敦以西偏南100多千米的索爾茲伯里平原上。巨石陣由許多整塊的藍砂巖組成,每塊約重50噸,是世界上最大的巨石林,也是歐洲最大的史前古跡。在英國人的心目中,這是一處非常古老而又非常神圣的地方。一望無際的綠色曠野上,一群拔地而起的巍峨巨石,堆壘得井然有序,儼然是一處殘缺的祭壇圣地。 參考答案:埃及屬于非洲。神廟前的四尊雕像是拉美西斯二世的坐像。1960年修建阿斯旺水壩時,為避免神廟被淹,才把它遷移到現址。四座高達20米的雕像分列在神廟入口處的兩側。四座雕像中,左起第二座的頭像和王冠掉落了,擺放在雕像前的地上。頭像和王冠都有一人多高,重達幾十噸。四面的石壁上刻滿了彩色壁畫,描繪著拉美西斯二世的豐功偉績、當時的生活情景以及征戰情況。在四尊雕像的小腿之間,有拉美西斯二世家族成員的小雕像,旁邊刻有優美的古埃及圖案和文字。參考答案:在洞窟的地面上,發現了作畫用的木炭、顏料和雕刻工具。原始時代的人們用木炭、紅土以及動物脂肪油與黏土調制成的顏料,精心描繪了許多野牛、鹿、山羊等動物。我們看到的是拉斯科洞窟壁畫中的馬。最令人矚目的是所謂的“中國馬”,因其形體頗似中國的蒙古馬種而得名。馬的造型輪廓分明,線條流暢,比例適當。制作時巧妙地利用巖石的高低變化而與雕畫結合,盡管是采用單色平涂,卻取得了立體效果,有一定的體積感。在色彩的處理方面也有其獨到之處,大面積的馬身著明亮的黃色,馬鬃涂黑色,形成明快的對比。就藝術上的成就而論,把該畫列為杰作應是沒有異議的,并應想到原始藝術家是在粗笨的打制石器、簡陋的油脂燃燒物照明的條件下完成該畫的。有些專家認為,他們作畫都是為了生存實用。他們畫動物的目的在于識別動物而去獵獲動物。也有專家認為,可能是原始人出獵前,為了保證打獵成功而舉行狩獵儀式,這種儀式是一種巫術。參考答案:墨西哥屬于北美洲,埃及屬于非洲。兩座金字塔從外形上雖然都是方錐體,但是庫庫爾坎金字塔上面是平頂,用來祭祀。胡夫大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埋葬國王、王后或王室其他成員的陵墓。 參考答案:木塔平面呈方形,高319米,塔內部無樓層,不能攀登。塔中心有一根貫通全塔的中心柱,承托塔上的相輪、寶珠等部件,塔身重量則由外檐柱和4個天柱承擔。中心柱下有埋置舍利的孔穴。中國傳統的塔,平面多為六邊形或八邊形,最下面的一層最大,上面逐層縮小。它內部有樓層,每層都可以登臨。參考答案:柬埔寨屬于亞洲。吳哥始建于公元8xx年,完成于12xx年,前后歷時4xx年。在幾百年的建造過程中,吳哥三易中心。吳哥曾先后兩次遭洗劫和破壞。此后,吳哥被遺棄,逐漸淹沒在叢林莽野之中,直到19世紀60年代才被發現。吳哥古跡現存600多處,分布在面積45平方千米的森林里。參考答案:人們眾說紛紜,有說是建太陽廟的,有說是祭壇用的,有說陵墓的,還有說觀象臺的,最好的回答似乎仍然是英國19世紀名相格萊斯頓的一句名言:“這是一座崇高的、令人敬畏的古跡,它訴說著多少事情,同時又告訴人們,它隱藏著更多的事情! 教學評價思考:今天我們學習、了解世界文化遺產有什么意義呢?保護它、愛護它,并且每位學生都要做義務宣傳員,把這些知識講給身邊的每一個人,讓全社會、全人類都來保護這些世界文化遺產,并把它們留給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