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課 動畫片的今昔-人教版美術第十二冊教案1
二、教學設計參考 (一)教學活動的方式與方法設計一(小組合作學習) 北京市石景山區六一小學 馬海燕 教學程序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導入現在,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段錄像(教師播放《大鬧天宮》片斷)。你們都喜歡動畫片,這部《大鬧天宮》是于1957年-1965年在中國動畫的黃金時代創作出的優秀動畫作品。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一起走進動畫片,用藝術的眼光去感受它、了解它。出示課題:動畫片的今昔學生欣賞。欣賞我國優秀動畫片片斷,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自然導入新課。深入認識我國的經典動畫片說說你喜歡的國產動畫片。我這里為你們準備了學習卡,上面有曾經深深打動過我的具有我國民族特色的動畫片圖片,請你們根據卡片上的提問,來體會這些動畫片的獨特之處。學習卡一:《小蝌蚪找媽媽》圖片問題: 1.你知道這部動畫片的名字嗎? 2.片中的畫面是用什么繪畫方法表現的? 3.猜一猜片中的許多形象取自哪位畫家的花鳥作品?(齊白石)學習卡二:《九色鹿》圖片問題: 1.動畫片《九色鹿》在造型、色彩方面有什么特點? 2.你知道它取材于哪里嗎? 3.你能說出它描述了一個什么故事嗎?(佛教:因果報應)學習卡三:《張飛審瓜》圖片問題:這部作品是以我國哪種傳統藝術形式來制作的?(皮影)學習卡四:《人參娃娃》圖片問題:這部作品是以我國哪種傳統藝術形式來制作的?(剪紙)你還看過哪些具有我國民族特色的動畫片?(《阿凡提》《嶗山道士》《神筆馬良》《真假李逵》……)這些優秀作品陪伴一代人度過了童年。剪紙、水墨、木偶等多種表現形式不僅具有鮮明的中國民族特色,而且使國產動畫片在技術上逐漸走向成熟。學生回答出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動畫片。 學生分成6個小組,根據學習卡的提示,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 學生把本組的討論結果匯報給大家。 激發學生熱愛國產動畫片的熱情。 促進學生之間、小組之間相互交流與學習。體會我國動畫片中多種表現形式的運用及其具有的獨特魅力。介紹動畫片的歷史下面我們就來看看世界動畫片發展的軌跡。(播放的課件是根據教材的提示制作的:第一部動畫片——有聲動畫片——彩色動畫片——民族特色動畫片——精美、夸張造型的動畫片——三維動畫片)學生觀看。知道動畫片飛速發展的歷史,了解在這個領域中現代動畫片的科技含量越來越大。學習動畫片是如何動起來的這些給我們帶來快樂的動畫片到底是怎樣動起來的呢?每組發一本手翻書,與同學一起研究、找答案。大家知道,人的視覺有一種本能的作用,叫視覺殘留。動畫就是運用這個道理創作和攝制的。動畫創作者要首先研究人和各種動物的形態、動勢,根據其規律,把角色的每個動作分解成若干個逐漸變化的動作,畫出一張張不動的但逐漸變化著動作或形態的畫面,用逐格攝影機一張張地拍下來,然后以每秒24格的速度連續放映,這樣畫面便動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