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通分》說課稿模板(精選8篇)
小學數學《通分》說課稿模板 篇1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好!
下面我就來講一講我是怎樣上《通分》這一堂課的。
一、 教學內容:
本課是浙江版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冊第三單元“分數的意義和性質”中的內容,p99~101。
二、 教材所處的地位:
通分是分數基本性質的一種應用,是學生已經掌握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和求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時,通分又是分數四則運算的重要基礎,是比較異分母分數大小和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重要步驟,因此,必須使學生切實掌握好。課本例1是教學通分的意義和方法,著重使學生懂得這個公分母應該是幾?課本試一試是給三個數通分,其中還有帶分數,關鍵是提醒學生注意在帶分數通分時,只要把分數部分的分數通分,整數部分不變。但每個帶分數通分后,不能丟掉整數部分。
三、 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 使學生認識通分的意義,理解和掌握通分的方法,并能正確地通分。
2、 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歸納等思維能力。
四、 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為了使學生能比較順利地達到教學目標,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通分的意義,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通分的算理以及通分的關鍵:找準分母的最小公倍數作公分母。
五、 教法:
為了更好地突出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 討論法。通過學生的討論讓他們自己總結歸納出通分的意義和方法。
2、 借助投影的演示進行直觀教學,幫助學生理解通分的算理,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
3、 運用不同形式的練習,使學生鞏固了所學的知識,使教學得到反饋。
4、 循循善誘,啟發引導學生,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引導學生動口、動腦、動手,逐步掌握新知。
六、 學法: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學會聯系舊知識解決新問題,通過對操作演示的觀察、分析,自己總結歸納出通分的意義和方法,體現了學生的自主。
七、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出示小黑板)
1、求下面每組數的最小公倍數13和39 8和11 16和20
2、(課本準備題)把 和 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變的分數(填空題)。
(設計思路:通分是在求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和分數的基本性質的基礎上學習的,因此,在新授前我先安排了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和分數的基本性質的復習。復習第(1)題讓學生回憶了兩個數是互質關系、倍數關系和一般關系時怎樣求它們的最小公倍數;復習第(2)題時先讓學生填空,再說一下這樣填的根據,為通分過程打好基礎。這兩題都分散了教學中的難點;
二、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約分,并且知道通過約分可以不改變分數的大小而使分數的分子和分母發生變化。那么還有沒有其它的方法使分數的分子和分母發生變化而大小不變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種新的方法。
三、探究新知。
1、出示例一。
把1/6和2/9化成和原來分數相等的同分母分數。
(1)化成和原來相等的同分母分數,首先要確定什么?(相同的分母)
(2)這個相同的分母如何確定?(討論)這個相同的分母我們可以簡單的稱作什么?所以我們首先做的一步也可以叫什么?(找公分母)
(3)怎樣把1/6和2/9化成分母是18,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4)看圖驗證,什么變了?什么沒變?
(思路:在教學例1時,我先通過例題中的分數,引出異分母分數的概念,再引導啟發學生把1/6和2/9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數,公共的分母必須是6和9的公倍數,從而引出了公分母的概念,再引導學生思考:為了計算簡便,取哪一個公倍數作公分母,然后出示了通分的關鍵。)
2、歸納通分的意義并揭題。
看書了解我們剛才做的書本上稱做什么?
3、總結通分的方法。
通過剛才的計算我們發現通分一般先確定什么?如何確定?再怎樣?
4、嘗試練習。
(1)課本練一練第1題
(2)試一試 把3/4、2 、和7/8通分。
第(2)題又是一個教學的關鍵點。首先引導學生討論有3個分數怎么辦?再討論其中的帶分數又如何處理,然后學生練習,教師巡視,把出現的情況進行反饋總結。
(設計思路:在教學通分過程時,我重點是解決對照公分母思考把原來的分母和分子要同時乘以幾,引導學生想:公分母是原來分母的幾倍,原來分數的分母和分子要同時乘以幾。)
四、鞏固練習
1、找一找下面每組中兩個分數的公分母。(強調通分的關鍵)
2/3和1/4、3/8和5/12、4/21和1/7、3/4和7/10
11/15和5/6、7/12和5/8、5/22和4/33、10/39和9/52
2、把下面每組中的兩個分數通分。(練一練第2題,強調通分的幾種特殊情況)
3、把下面每組中的三個分數通分。(練一練第3題
五、綜合練習
1、小明、小紅和小軍三人賽跑,跑同樣長的一段路,小明用3/5分鐘,小紅用7/10分鐘,小軍用5/8分鐘,請幫助他們排出名次。
4、找出幾個比1/3大,比2/3小的最簡分數。
六、課堂總結
1、這堂課,你學會了什么?(讓學生自己歸納,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2、什么叫通分?通分的依據是什么?怎樣通分?
3、通分和約分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我的說課完了,謝謝各位領導和和老師!
小學數學《通分》說課稿模板 篇2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大家好!
下面我就來講一講我是怎樣上《通分》這一堂課的。
一、 教學內容:
本課是浙江版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冊第三單元“分數的意義和性質”中的內容,P99~101。
二、 教材所處的地位:
通分是分數基本性質的一種應用,是學生已經掌握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和求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時,通分又是分數四則運算的重要基礎,是比較異分母分數大小和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重要步驟,因此,必須使學生切實掌握好。課本例1是教學通分的意義和方法,著重使學生懂得這個公分母應該是幾?課本試一試是給三個數通分,其中還有帶分數,關鍵是提醒學生注意在帶分數通分時,只要把分數部分的分數通分,整數部分不變。但每個帶分數通分后,不能丟掉整數部分。
三、 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 使學生認識通分的意義,理解和掌握通分的方法,并能正確地通分。
2、 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歸納等思維能力。
四、 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為了使學生能比較順利地達到教學目標,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通分的意義,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通分的算理以及通分的關鍵:找準分母的最小公倍數作公分母。
五、 教法:
為了更好地突出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 討論法。通過學生的討論讓他們自己總結歸納出通分的意義和方法。
2、 借助投影的演示進行直觀教學,幫助學生理解通分的算理,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
3、 運用不同形式的練習,使學生鞏固了所學的知識,使教學得到反饋。
4、 循循善誘,啟發引導學生,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引導學生動口、動腦、動手,逐步掌握新知。
六、 學法: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學會聯系舊知識解決新問題,通過對操作演示的觀察、分析,自己總結歸納出通分的意義和方法,體現了學生的自主。
七、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出示小黑板)
1、求下面每組數的最小公倍數13和39 8和11 16和20
2、(課本準備題)把 和 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變的分數(填空題)。
(設計思路:通分是在求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和分數的基本性質的基礎上學習的,因此,在新授前我先安排了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和分數的基本性質的復習。復習第(1)題讓學生回憶了兩個數是互質關系、倍數關系和一般關系時怎樣求它們的最小公倍數;復習第(2)題時先讓學生填空,再說一下這樣填的根據,為通分過程打好基礎。這兩題都分散了教學中的難點;
二、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約分,并且知道通過約分可以不改變分數的大小而使分數的分子和分母發生變化。那么還有沒有其它的方法使分數的分子和分母發生變化而大小不變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種新的方法。
三、探究新知。
1、出示例一。
把1/6和2/9化成和原來分數相等的同分母分數。
(1)化成和原來相等的同分母分數,首先要確定什么?(相同的分母)
(2)這個相同的分母如何確定?(討論)這個相同的分母我們可以簡單的稱作什么?所以我們首先做的一步也可以叫什么?(找公分母)
(3)怎樣把1/6和2/9化成分母是18,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4)看圖驗證,什么變了?什么沒變?
(思路:在教學例1時,我先通過例題中的分數,引出異分母分數的概念,再引導啟發學生把1/6和2/9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數,公共的分母必須是6和9的公倍數,從而引出了公分母的概念,再引導學生思考:為了計算簡便,取哪一個公倍數作公分母,然后出示了通分的關鍵。)
2、歸納通分的意義并揭題。
看書了解我們剛才做的書本上稱做什么?
3、總結通分的方法。
通過剛才的計算我們發現通分一般先確定什么?如何確定?再怎樣?
4、嘗試練習。
(1)課本練一練第1題
(2)試一試 把3/4、2 、和7/8通分。
第(2)題又是一個教學的關鍵點。首先引導學生討論有3個分數怎么辦?再討論其中的帶分數又如何處理,然后學生練習,教師巡視,把出現的情況進行反饋總結。
(設計思路:在教學通分過程時,我重點是解決對照公分母思考把原來的分母和分子要同時乘以幾,引導學生想:公分母是原來分母的幾倍,原來分數的分母和分子要同時乘以幾。)
四、鞏固練習
1、找一找下面每組中兩個分數的公分母。(強調通分的關鍵)
2/3和1/4、3/8和5/12、4/21和1/7、3/4和7/10
11/15和5/6、7/12和5/8、5/22和4/33、10/39和9/52
2、把下面每組中的兩個分數通分。(練一練第2題,強調通分的幾種特殊情況)
3、把下面每組中的三個分數通分。(練一練第3題
五、綜合練習
1、小明、小紅和小軍三人賽跑,跑同樣長的一段路,小明用3/5分鐘,小紅用7/10分鐘,小軍用5/8分鐘,請幫助他們排出名次。
4、找出幾個比1/3大,比2/3小的最簡分數。
六、課堂總結
1、這堂課,你學會了什么?(讓學生自己歸納,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2、什么叫通分?通分的依據是什么?怎樣通分?
3、通分和約分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我的說課完了,謝謝各位領導和和老師!
小學數學《通分》說課稿模板 篇3
一、說教材
本節課是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分數的意義和性質”中的通分第一課時。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分數的意義、性質、公因數、公倍數,本節課是學習分數的加減、分數大小比較的基礎,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說學情
小學五年級的學生還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處于快速發展階段,但還比較低級。他們的觀察能力,概括能力和想象能力都有了一定的發展。同時,這一階段的學生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愛發表自己的見解,希望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認可。在教學過程中,我抓住這些特點,一方面注意運用直觀教學法,利用生動的生活經驗進行引入,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抓住他們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創造讓學生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和對學情的把握,我設立了以下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掌握通分的概念,能夠利用通過比較異分母的大小。
【過程與方法】
經歷異分母大小比較的過程,提高類比遷移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經歷異分母分數大小比較的過程,發現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學習數學、應用數學的熱情。
四、說重點難點
在教學目標的實現過程中,我抓住主要矛盾和關鍵因素,設立了以下教學重難點:
【重點】
掌握異分母分數通分。
【難點】
掌握異分母分數通分。
五、說教學方法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一切教學活動都須須強調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點。根據這一理念,結合本節課的內容特征和學生的年齡特點,針對本節課我采用講授法、啟發法、小組討論法等教學方法。以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為主線,問題的設置始終在學生知識的“最近發展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實踐活動中來。
六、說教學過程
新課標指出,教學過稱是師生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為使得教學過程有序、有效地進行,針對本節課,我設置了以下教學環節:
(一)導入新課
情境導入,提出三個問題,啟發學生思考。
問題一:有一桶水,分裝了7個瓶子。熊大喝了其中的兩瓶,熊二喝了其中的三瓶。誰喝的多呢?你能用分數表示出來這一多少關系嗎?
問題二:熊大和熊二各有同樣多的一桶礦泉水。熊大把自己的水正好裝滿了7個大瓶子,喝了其中的三瓶。熊二把自己的水正好裝滿了13個小瓶子,也喝了其中的三瓶。問,誰喝的水多呢?你能用分數表示出來這一不等關系嗎?
問題三:熊大和熊二各有同樣多的一桶礦泉水。熊大把自己的水正好裝滿了7個大瓶子,喝了其中的2瓶。熊二把自己的水正好裝滿了13個小瓶子,也喝了其中的4瓶。你能判斷誰喝的多嗎?
前兩個問題,可以分別化為同分母比較大小和同分子比較大小,學生可以利用直觀常識直接得出結論。第三個問題,分子分母各不相同,導致判斷困難。讓學生思考不能比較大小的原因,進而引出新課。新課的導入,貼近生活實際。問題導入層層遞進。利用啟發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為本節課的順利進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探索新知
在探究環節,根據導入環節的三個問題,我設置以下三個探究活動
探究一,同分母比較大小的探究。
師:問題一能比較大小的原因是什么?
生:裝水的瓶子大小相同,亦即單位相同。
師:所對應的分數能比較大小的原因呢?
生:分數單位相同。
師:由此可以得出同分母分數比較大小的規則是什么?
生:同分母比較大小看分子,分子大的數大,分子小的數小。
教師板書
探究二,同分子比較大小的探究。
師:問題二能比較大小的原因是什么?
生:瓶子的數量相同,大小不同。
師:所對應的分數能比較大小的原因是什么?
生:分子相同,分數單位不同。
師:可不可以由此得出同分子分數比較大小的規則呢?
生:同分子比較大小看分母,分母大的數反而小,分母小的數反而大。
教師板書
探究三,異分母分數比較大小
師:我們學習了同分母的大小的比較。那么異分母的分數的大小該怎么比較呢?下面請各小組的小組長帶領大家進行小組探究。在探究的過程中注意利用我們已經掌握的分數比較大小的知識。
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教師進行巡視和點撥。此探究過程的關鍵有兩個:第一,想到把異分母分數轉化為同分母分數進行比較;第二,異分母分數等價轉化為同分母的理論基礎,亦即分數的性質。在學生進行探究的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探究的實際,可以給出進一步的提示。比如,異分母比較大小有困難,那么我們會比較什么樣的分數呢?他們之間有何關聯呢?不動聲色的進行啟發引導。
探究結束,學生分享探究結果。老師在關鍵點上予以澄清和強調,并板書。并在此時給出通分的概念,強調通分的目的是把異分母的分數轉化為相同分數單位。
把形象直觀的生活問題,轉化為較為抽象的數學問題。啟發學生用數學語言對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行描述,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新知探究。體現了從直觀到抽象,從易到難的層次教學理念。整個探究過程以凸顯了教師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學生的學習主體的角色分工。
(三)鞏固提高
活動1
以小組競賽的方式進行鞏固練習,比賽規則,第一個多部正確的小組在當月的英雄積分榜上積3分,第二個多部正確的小組在當月的英雄積分榜上積2分;第三個多部正確的小組在當月的英雄積分榜上積1分。其余小組不積分。競賽題目如下。
比較一下分數的大小。
(1)3/7與4/7
(2)8/19與8/21
(3)4/5與3/4
(4)3/8與5/6
(5)4/6與7/9
活動2
同桌之間互相出題。一個扮演老師出題,一個扮演學生答題。在規定的時間內答題成功,老師給學生揉揉肩、捶捶背。反之學生給揉揉肩、捶捶背。
在鞏固提高環節,我注重多種形式的練習的思路,從易到難,把新知的鞏固分散在三個活動中。多種比較新穎的練習形式,除了讓同學們動腦之外,還讓同學們多身心的進行互動。體現了小學階段要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的教學理念。
(四)小結作業
小結環節,我采用如下一問一答的形式,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的核心內容進行回顧總結。并設置課后練習題第1題和第2題為課后作業,并讓同學們在作業中把今天所學的內容通過作業與父母一起分享。
七、說板書設計
通分
比較同分母分數的大小,分子大的分數較大。
比較同分子分數的大小,分母小的分數較大。
異分母分數大小比較,先把它們化成同分母分數,再進行比較。
2/7=26/91 4/13=28/91 因為28/91>26/91 所以4/13>2/7
把異分母分數化成和原來分數相等的同分母分數,叫做通分。
小學數學《通分》說課稿模板 篇4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
首先感謝三所學校給我這樣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同時也給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機會,下面我就來講一講我是怎樣上《通分》這一堂課的。
一、說教材
本課時教學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通分》。通分是分數基本性質的一種應用,是已經掌握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和求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時,通分又是分數四則運算的重要基礎,是比較異分母分數大小和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重要步驟,因此,必須使學生切實掌握好。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
1、學生認識通分的意義,理解和掌握通分的方法,學會把兩個分數通分,能通過通分比較異分母分數的大小。
2、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歸納等思維能力。
3、在發現中體驗成功,在練習應用中感受知識應用的價值。
三、說教材重點和難點
為了使學生能比較順利地達到教學目標,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通分的意義,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通分的算理以及通分的關鍵(找準分母的最小公倍數作公分母。)
四、說教法
為了更好地突出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討論法。通過學生的討論讓他們自己總結歸納出通分的意義和方法。
2、借助直觀的演示進行教學,幫助學生理解通分的算理,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
3、運用口答、多媒體課件等形式的練習,使學生鞏固了所學的知識,使教學得到反饋。
4、循循善誘,啟發引導學生,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引導學生動口、動腦、動手,逐步掌握新知。
五、說學法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學會聯系舊知識解決新問題,通過對操作演示的觀察、分析,自己總結歸納出通分的意義和方法,體現了學生的自主。
六、說教學過程:
(一)再現導入
通分是在求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和分數的基本性質的基礎上學習的,因此,在新授前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先安排了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和分數的基本性質、比較分數的大小的復習。復習第(1)題讓學生回憶了兩個數是互質關系、倍數關系和一般關系時怎樣求它們的最小公倍數;復習第(2)題讓學生回顧同分子同分母分數的分數的大小比較方法,讓學生自主嘗試完成填空題。然后讓學生自己歸納兩行分數的共同點,并自己總結出怎樣比較同分母分數的大小,怎樣比較同分子分數的大小。
為通分過程打好基礎。這兩題都分散了教學中的難點。
(二)引導探索
1、在教學例4時,我先通過讓學生思考:如果兩個分數既不同分母也不同分子那又該如何比較它們的大小呢?學生思考并分組討論,每一組推薦一名代表來說出思路,這時會有多種不同的思路:將分數化成小數;借助線段比較;化成同分子分數比較;化成同分母分數比較。我首先肯定這幾種思路都是可以的。然后借助題中具體的分數,引出異分母分數的概念,再引導啟發學生把和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數,公共的分母必須是5和4的公倍數,從而引出了公分母的概念,再引導學生思考:為了計算簡便,取哪一個公倍數作公分母,然后出示了通分的關鍵。
3、在教學通分過程時,我重點是解決對照公分母思考把原來的分母和分子要同時乘以幾,引導學生想:公分母是原來分母的幾倍,原來分數的分母和分子要同時乘以幾。為了幫助學生真正理解通分的道理,我借用多媒體演示,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照板書自己總結歸納出通分的意義和方法。
4、在教學例4后,指導學生練習“做一做”,有利于進一步鞏固通分的意義和通分的方法。
小學數學《通分》說課稿模板 篇5
一、教材分析
通分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數學下冊第93至94頁的內容。這部分教材以分數的大小比較為線索,由特殊到一般在解決問題的同時教學通分。它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和求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分數基本性質的直接應用,在分數加減法中常常用到。因此通分是分數四則運算的重要基礎,是比較異分母分數大小和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重要步驟,所以必須使學生切實掌握好這部分內容。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三年級上學期已經初步學習了比較分子是1的分數,以及同分母分數的大小,所以在學習這部分內容時難度不大,重點讓學生講解判斷大小的理由并及時歸納總結。至于異分母分數比較大小,一部分同學其實已經知道利用分數的基本性質進行比較,那么教師就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成果運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來引入通分,再通過自學環節,順理成章的讓學生轉入本節的重點學習中。
三、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掌握比較分數大小的方法,能準確快速地比較各類分數的大小,理解通分的意義和作用。
2、讓學生經歷觀察、分析、合作、交流、歸納等一系列數學活動,運用多種策略解決問題。
3、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理解通分的意義,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學難點:異分母分數的比較。
教具準備:課件一套
四、教法及學法指導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讓學生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也就是經歷一個豐富、生動的思維過程,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因此,在教學中我以學生的發展為立足點,以自我探究為主線,以求異創新為宗旨,采用啟發誘導、合作探究等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觀察辯析、合作交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全面、全程、全身心地參與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中。
在教學中,教師不單要把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所以本節課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
①讓學生學會運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并且上臺講解,實現兵教兵。
②發現特征后能用語言表達出來。
③能自學的盡量讓學生自學。
④通過觀察、分析,引導學生掌握對事物本質進行總結的方法。
五、說教學流程
課前調查:
請你單選或多選溫哥華冬奧會上令你感動的畫面。
設計意圖:體育最能激發人的愛國熱情,這樣的課前調查,既為本節的教學提供了素材,又滲透了對學生的情感教育。
(一)激趣導入、提出問題
x年第21屆溫哥華冬奧會中國金牌榜首次進入世界前七!冬奧期間,每一個精彩瞬間都會激起我們的心靈震顫(出示課件:王濛叩謝恩師李琰、申趙18年圓夢登頂、周洋以一敵七摘取1500米桂冠、中國短道接力金牌失而復得)。然后屏幕上依次出現統計的結果。緊接著讓學生根據統計的結果提出數學問題。
設計意圖:情境的創設基于學生自己調查統計的結果,不但體現了數學來源于生活,而且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這時學生提的問題很多,可能有涉及比較分數大小的,也可能有涉及分數加減法的,教師可根據難易程度一邊板書一邊適當調整問題的順序。
(二)解決問題、探究新知
1、獨立解決問題
因為有三年級的知識做鋪墊,所以首先讓學生嘗試自己先獨立解決問題,并把必要的過程寫出來。在這個環節滲透給學生一種學習方法,那就是有困難向書本請教。教師及時巡視,調查學情。
設計意圖:學生獨立思考是一種良好的思維品質。在教學中,我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他們用自己的思維方式主動、自由地去探究,去發現,親自體驗獲得知識的快樂。
2、合作交流
學生在四人小組內交流自己已解決的問題,或討論有疑問的地方。教師這時要作為一個參與者融入到學生的交流中。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可以實現智慧的交流、思想的碰撞、思維方式的互補,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合作能力。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的快樂,獲得心智的發展。
3、匯報展示
⑴同分母分數大小的比較
學生因為有知識儲備,所以很容易得出結論: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數比較大。這時教師評價后追問學生想法,然后進行一組練習進行鞏固。
⑵異分母分數比較大小
這是本節課的難點。分子相同的.異分母分數學生很容易得出結論。讓學生說比較的方法時,如果有學生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比較時,教師即可借機轉入下一環節的學習中。如果沒有,那么就在下一問題的解決中,把巡視時發現的有代表性的方法,讓學生上臺展示進行講解。這時學生可能從畫圖、分數的意義、分數與除法的關系、以及利用分數的基本性質等方法來解決問題。這兩個層次之間教學可以機動,關鍵取決于學生課堂上的做法。
設計意圖: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初步的獨立意識,喜歡發表自己的見解,渴望向別人證明自己的能力。課堂中學生以積極愉悅的狀態參與到實踐過程中,主動尋求多種解題方法,迸出創新的火花,使學習真正成為人的主體性、能動性不斷生成、發展和張揚的過程。同時這樣處理環節也很好的突破了難點。
4、教學通分
⑴觀察方法,揭示課題。
教師就地取材,指著利用分數基本性質解題做法問:仔細觀察這位同學的做法,你有什么發現?這時學生回答把異分母分數轉化為同分母分數(板書)。教師追問:“轉化后分數的大小變了嗎?你的依據是什么?”這時教師揭示:像這位同學的方法,就叫做通分(板書課題)。
⑵閱讀教材,理解意義。
閱讀課本93——94頁,把你認為重點的地方或有疑問的地方用紅筆標注一下。在這里其實也滲透給學生一個讀書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
⑶交流收獲,掌握方法。
看書后,先解決有疑問的地方,之后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說什么叫通分,通分的方法,學習通分有什么作用等。
設計意圖:這樣做學生不僅觸到新知的“脈”,還能尋到新知的“源”,不僅知道了學什么,還知道為什么要學,不僅激活了學生的思維,還有利于學生把知識轉化為能力。這樣就突出了重點。
(三)鞏固練習,拓展提升。
1、比較下面分數的大小:
和和
2、同學們進行100米賽跑,丁丁用了分,明明用了分,誰的成績好一些?
3、隨機練習黑板上的其余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從基礎練到拓展練,把數學放到了更廣闊的生活環境中,讓學生在掌握了比較分數大小方法的基礎上,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生活當中的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課的最后我用這樣一段話結束本節的教學:同學們,我們雖不見得有冰雪健兒們那樣的天賦及機會,能夠在國際賽場上為國爭光,但是我們每個人,卻可以被他們的某種精神所激勵,然后在我們各自的人生舞臺上,去贏得屬于我們自己的金牌!
小學數學《通分》說課稿模板 篇6
首先感謝三所學校給我這樣一個展示自我的平臺,同時也給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機會,下面我就來講一講我是怎樣上《通分》這一堂課的。
一、說教材
本課時教學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通分》。通分是分數基本性質的一種應用,是已經掌握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和求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時,通分又是分數四則運算的重要基礎,是比較異分母分數大小和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重要步驟,因此,必須使學生切實掌握好。
二、說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學生認識通分的意義,理解和掌握通分的方法,學會把兩個分數通分,能通過通分比較異分母分數的大小。
2、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歸納等思維能力。
3、在發現中體驗成功,在練習應用中感受知識應用的價值。
三、說教材重點和難點
為了使學生能比較順利地達到教學目標,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通分的意義,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通分的算理以及通分的關鍵(找準分母的最小公倍數作公分母。)
四、說教法
為了更好地突出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討論法。通過學生的討論讓他們自己總結歸納出通分的意義和方法。
2、借助直觀的演示進行教學,幫助學生理解通分的算理,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
3、運用口答、多媒體課件等形式的練習,使學生鞏固了所學的知識,使教學得到反饋。
4、循循善誘,啟發引導學生,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引導學生動口、動腦、動手,逐步掌握新知。
五、說學法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學會聯系舊知識解決新問題,通過對操作演示的觀察、分析,自己總結歸納出通分的意義和方法,體現了學生的自主。
六、說教學過程:
(一)再現導入
通分是在求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和分數的基本性質的基礎上學習的,因此,在新授前我利用多媒體課件,先安排了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和分數的基本性質、比較分數的大小的復習。復習第(1)題讓學生回憶了兩個數是互質關系、倍數關系和一般關系時怎樣求它們的最小公倍數;復習第(2)題讓學生回顧同分子同分母分數的分數的大小比較方法,讓學生自主嘗試完成填空題。然后讓學生自己歸納兩行分數的共同點,并自己總結出怎樣比較同分母分數的大小,怎樣比較同分子分數的大小。
為通分過程打好基礎。這兩題都分散了教學中的難點。
(二)引導探索
1、在教學例4時,我先通過讓學生思考:如果兩個分數既不同分母也不同分子那又該如何比較它們的大小呢?學生思考并分組討論,每一組推薦一名代表來說出思路,這時會有多種不同的思路:將分數化成小數;借助線段比較;化成同分子分數比較;化成同分母分數比較。我首先肯定這幾種思路都是可以的。然后借助題中具體的分數,引出異分母分數的概念,再引導啟發學生把和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數,公共的分母必須是5和4的公倍數,從而引出了公分母的概念,再引導學生思考:為了計算簡便,取哪一個公倍數作公分母,然后出示了通分的關鍵。
3、在教學通分過程時,我重點是解決對照公分母思考把原來的分母和分子要同時乘以幾,引導學生想:公分母是原來分母的幾倍,原來分數的分母和分子要同時乘以幾。為了幫助學生真正理解通分的道理,我借用多媒體演示,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對照板書自己總結歸納出通分的意義和方法。
4、在教學例4后,指導學生練習“做一做”,有利于進一步鞏固通分的意義和通分的方法。
小學數學《通分》說課稿模板 篇7
一、說教材
本節課是人教版小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分數的意義和性質”中的通分第一課時。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分數的意義、性質、公因數、公倍數,本節課是學習分數的加減、分數大小比較的基礎,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說學情
小學五年級的學生還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處于快速發展階段,但還比較低級。他們的觀察能力,概括能力和想象能力都有了一定的發展。同時,這一階段的學生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愛發表自己的見解,希望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認可。在教學過程中,我抓住這些特點,一方面注意運用直觀教學法,利用生動的生活經驗進行引入,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抓住他們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創造讓學生發表自己見解的機會,充分發揮他們的主動性。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和對學情的把握,我設立了以下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通分的概念,能夠利用通過比較異分母的大小。
【過程與方法】經歷異分母大小比較的過程,提高類比遷移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經歷異分母分數大小比較的過程,發現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提高學習數學、應用數學的熱情。
四、說重點難點
在教學目標的實現過程中,我抓住主要矛盾和關鍵因素,設立了以下教學重難點:
【重點】
掌握異分母分數通分。
【難點】
掌握異分母分數通分。
五、說教學方法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一切教學活動都須須強調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點。根據這一理念,結合本節課的內容特征和學生的年齡特點,針對本節課我采用講授法、啟發法、小組討論法等教學方法。以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為主線,問題的設置始終在學生知識的“最近發展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實踐活動中來。
六、說教學過程
新課標指出,教學過稱是師生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為使得教學過程有序、有效地進行,針對本節課,我設置了以下教學環節:
(一)導入新課
情境導入,提出三個問題,啟發學生思考。
問題一:有一桶水,分裝了7個瓶子。熊大喝了其中的兩瓶,熊二喝了其中的三瓶。誰喝的多呢?你能用分數表示出來這一多少關系嗎?
問題二:熊大和熊二各有同樣多的一桶礦泉水。熊大把自己的水正好裝滿了7個大瓶子,喝了其中的三瓶。熊二把自己的水正好裝滿了13個小瓶子,也喝了其中的三瓶。問,誰喝的水多呢?你能用分數表示出來這一不等關系嗎?
問題三:熊大和熊二各有同樣多的一桶礦泉水。熊大把自己的水正好裝滿了7個大瓶子,喝了其中的2瓶。熊二把自己的水正好裝滿了13個小瓶子,也喝了其中的4瓶。你能判斷誰喝的多嗎?
前兩個問題,可以分別化為同分母比較大小和同分子比較大小,學生可以利用直觀常識直接得出結論。第三個問題,分子分母各不相同,導致判斷困難。讓學生思考不能比較大小的原因,進而引出新課。新課的導入,貼近生活實際。問題導入層層遞進。利用啟發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為本節課的順利進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探索新知
在探究環節,根據導入環節的三個問題,我設置以下三個探究活動。
探究一,同分母比較大小的探究。
師:問題一能比較大小的原因是什么?
生:裝水的瓶子大小相同,亦即單位相同。
師:所對應的分數能比較大小的原因呢?
生:分數單位相同。
師:由此可以得出同分母分數比較大小的規則是什么?
生:同分母比較大小看分子,分子大的數大,分子小的數小。
教師板書
探究二,同分子比較大小的探究。
師:問題二能比較大小的原因是什么?
生:瓶子的數量相同,大小不同。
師:所對應的分數能比較大小的原因是什么?
生:分子相同,分數單位不同。
師:可不可以由此得出同分子分數比較大小的規則呢?
生:同分子比較大小看分母,分母大的數反而小,分母小的數反而大。
探究三,異分母分數比較大小。
師:我們學習了同分母的大小的比較。那么異分母的分數的大小該怎么比較呢?下面請各小組的小組長帶領大家進行小組探究。在探究的過程中注意利用我們已經掌握的分數比較大小的知識。
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教師進行巡視和點撥。此探究過程的關鍵有兩個:第一,想到把異分母分數轉化為同分母分數進行比較;第二,異分母分數等價轉化為同分母的理論基礎,亦即分數的性質。在學生進行探究的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探究的實際,可以給出進一步的提示。比如,異分母比較大小有困難,那么我們會比較什么樣的分數呢?他們之間有何關聯呢?不動聲色的進行啟發引導。
探究結束,學生分享探究結果。老師在關鍵點上予以澄清和強調,并板書。并在此時給出通分的概念,強調通分的目的是把異分母的分數轉化為相同分數單位。
把形象直觀的生活問題,轉化為較為抽象的數學問題。啟發學生用數學語言對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進行描述,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新知探究。體現了從直觀到抽象,從易到難的層次教學理念。整個探究過程以凸顯了教師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學生的學習主體的角色分工。
(三)鞏固提高
活動1
以小組競賽的方式進行鞏固練習,比賽規則,第一個多部正確的小組在當月的英雄積分榜上積3分,第二個多部正確的小組在當月的英雄積分榜上積2分;第三個多部正確的小組在當月的英雄積分榜上積1分。其余小組不積分。競賽題目如下。
比較一下分數的大小。
(1)3/7與4/7
(2)8/19與8/21
(3)4/5與3/4
(4)3/8與5/6
(5)4/6與7/9
活動2
同桌之間互相出題。一個扮演老師出題,一個扮演學生答題。在規定的時間內答題成功,老師給學生揉揉肩、捶捶背。反之學生給揉揉肩、捶捶背。
活動3
智力闖關,PPT上出示如下題目,要求學生用不等號依次填空,第一次出錯的地方即為學生所闖關數。在規定的時間內,看誰闖關最多,誰能通關。
3/4 ○ 4/4 ○ 4/5 ○ 5/6 ○ 7/9 ○ 10/12 ○ 21/24
在鞏固提高環節,我注重多種形式的練習的思路,從易到難,把新知的鞏固分散在三個活動中。多種比較新穎的練習形式,除了讓同學們動腦之外,還讓同學們多身心的進行互動。體現了小學階段要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的教學理念。
(四)小結作業
小結環節,我采用如下一問一答的形式,引導學生對本節課的核心內容進行回顧總結。并設置課后練習題第1題和第2題為課后作業,并讓同學們在作業中把今天所學的內容通過作業與父母一起分享。
小學數學《通分》說課稿模板 篇8
大家好!
下面我就來講一講我是怎樣上《通分》這一堂課的。
一、教學內容:
本課是浙江版六年制小學數學第十冊第三單元“分數的意義和性質”中的內容,P99~101。
二、教材所處的地位:
通分是分數基本性質的一種應用,是學生已經掌握了分數的基本性質和求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同時,通分又是分數四則運算的重要基礎,是比較異分母分數大小和計算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重要步驟,因此,必須使學生切實掌握好。課本例1是教學通分的意義和方法,著重使學生懂得這個公分母應該是幾?課本試一試是給三個數通分,其中還有帶分數,關鍵是提醒學生注意在帶分數通分時,只要把分數部分的分數通分,整數部分不變。但每個帶分數通分后,不能丟掉整數部分。
三、教學目標:
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通分的意義,理解和掌握通分的方法,并能正確地通分。
2、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歸納等思維能力。
四、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為了使學生能比較順利地達到教學目標,我確定了如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通分的意義,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通分的算理以及通分的關鍵:找準分母的最小公倍數作公分母。
五、教法:
為了更好地突出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討論法。通過學生的討論讓他們自己總結歸納出通分的意義和方法。
2、借助投影的演示進行直觀教學,幫助學生理解通分的算理,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
3、運用不同形式的練習,使學生鞏固了所學的知識,使教學得到反饋。
4、循循善誘,啟發引導學生,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引導學生動口、動腦、動手,逐步掌握新知。
六、學法: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學會聯系舊知識解決新問題,通過對操作演示的觀察、分析,自己總結歸納出通分的意義和方法,體現了學生的自主。
七、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出示小黑板)
1、求下面每組數的最小公倍數13和398和1116和20
2、(課本準備題)把和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變的分數(填空題)。
(設計思路:通分是在求幾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和分數的基本性質的基礎上學習的,因此,在新授前我先安排了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和分數的基本性質的復習。復習第(1)題讓學生回憶了兩個數是互質關系、倍數關系和一般關系時怎樣求它們的最小公倍數;復習第(2)題時先讓學生填空,再說一下這樣填的根據,為通分過程打好基礎。這兩題都分散了教學中的難點。
二、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約分,并且知道通過約分可以不改變分數的大小而使分數的分子和分母發生變化。那么還有沒有其它的方法使分數的分子和分母發生變化而大小不變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種新的方法。
三、探究新知。
1、出示例一。
把1/6和2/9化成和原來分數相等的同分母分數。
(1)化成和原來相等的同分母分數,首先要確定什么?(相同的分母)
(2)這個相同的分母如何確定?(討論)這個相同的分母我們可以簡單的稱作什么?所以我們首先做的一步也可以叫什么?(找公分母)
(3)怎樣把1/6和2/9化成分母是18,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4)看圖驗證,什么變了?什么沒變?
(思路:在教學例1時,我先通過例題中的分數,引出異分母分數的概念,再引導啟發學生把1/6和2/9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數,公共的分母必須是6和9的公倍數,從而引出了公分母的概念,再引導學生思考:為了計算簡便,取哪一個公倍數作公分母,然后出示了通分的關鍵。)
2、歸納通分的意義并揭題。
看書了解我們剛才做的書本上稱做什么?
3、總結通分的方法。
通過剛才的計算我們發現通分一般先確定什么?如何確定?再怎樣?
4、嘗試練習。
(1)課本練一練第1題
(2)試一試把3/4、2、和7/8通分。
第(2)題又是一個教學的關鍵點。首先引導學生討論有3個分數怎么辦?再討論其中的帶分數又如何處理,然后學生練習,教師巡視,把出現的情況進行反饋總結。
(設計思路:在教學通分過程時,我重點是解決對照公分母思考把原來的分母和分子要同時乘以幾,引導學生想:公分母是原來分母的幾倍,原來分數的分母和分子要同時乘以幾。)
四、鞏固練習
1、找一找下面每組中兩個分數的公分母。(強調通分的關鍵)
2/3和1/4、3/8和5/12、4/21和1/7、3/4和7/10
11/15和5/6、7/12和5/8、5/22和4/33、10/39和9/52
2、把下面每組中的兩個分數通分。(練一練第2題,強調通分的幾種特殊情況)
3、把下面每組中的三個分數通分。(練一練第3題
五、綜合練習
1、小明、小紅和小軍三人賽跑,跑同樣長的一段路,小明用3/5分鐘,小紅用7/10分鐘,小軍用5/8分鐘,請幫助他們排出名次。
4、找出幾個比1/3大,比2/3小的最簡分數。
六、課堂總結
1、這堂課,你學會了什么?(讓學生自己歸納,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2、什么叫通分?通分的依據是什么?怎樣通分?
3、通分和約分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
我的說課完了,謝謝各位領導和和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