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級數學——時間的計算
(錄像:游覽科技城)
導游:同學們,現在是2:40,我是2:00進去參觀的,你知道我參觀了多長時間嗎?能用今天所學的知識,幫我算算嗎?
生:用了40分鐘。
師:你是怎么算的?和同桌講一講。
(同桌交流算法)
(4)小結。
(播放錄像:小導游的結束語)
導游:今天我和大家游覽了太原2500年的變化,我的收獲很多,你們呢?也一樣吧!我決心要好好學習,將來把我們太原建設得更加美麗!記得有空和我聯系呀!
三、鐘表王國
師:你們出色的表現,吸引了鐘表王國的國王,今天王國里要舉行盛大的比賽,邀請聰明的你們去參加,想去嗎?走吧!
1. 撥表比賽。(教科書第63頁的第4題)
師:王國里正舉行撥表比賽,按要求撥表,填出答案。
匯報。
2. 智慧大比拼。
師:機器貓表要來考考你們,經過了多長時間,你會算嗎?
出示:3. 運動會比賽。師:看,熱鬧的運動會,都有哪些項目?你想參加哪個?請算出你參加的比賽項目用多長時間,算對了,就可以參加比賽去了!出示:生:我想參加50米跑,用1小時。……4. 比速度。師:這里有三只可愛的小動物在比速度,它們都認為自己最快,想請你們當評委,幫它們排排名次,好嗎?出示:先出讓學生猜測誰的速度快,自由說。再出示:跑相同路程所需的時間。 12:00—12:45 1:05—1:15 3:55—4:15學生計算,匯報。
5. 聯系生活,連一連。
中央臺的新聞聯播1小時30分
做眼保健操5分鐘
一集藍貓三千問30分鐘
看一場電影20分鐘
6. 請小朋友計算下面經過的時間。
吃飯:7:15—7:35
鍛煉:9:25—9:45
看書:3:10—3:55
看少兒節目:5:40—6:00
問:你自己做這些事情需要多長時間?
我們幾點上的課?現在是幾點?上了多長時間?
評析:練習部分重視了教具、學具的作用,通過觀察和直觀演示,把直觀教學和時間的計算對應起來,增強了學生對時間的想象力。使學生在游戲中鞏固知識,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全課小結
師:這是kitty貓的作息時間表,看它把時間安排的非常合理,不浪費時間。我們也要合理安排時間,珍惜時間,做個時間的小主人!
五、課外作業
設計一張漂亮的星期日的作息時間表。
總評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時時伴隨著人們的生活。因此,這節課的設計具備了以下兩個特點:
1注重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
從課的開始,本節課就聯系生活,從太原市建城2500周年,這一學生熟悉的事情入手,通過游覽、看電影等貼近兒童生活實際的具體情境中,體驗所經歷的時間。在此基礎上,提出富有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運用已有生活經驗來算出還要等多長的時間,電影才開演,從而出現了算法多樣化。
2注重實踐活動,重視直觀教學。
由于本教學內容比較抽象,時、分、秒之間的進率是60,這一概念給學生計算時間帶來思維上的干擾。所以,教學中,教師注重加強操作活動,讓學生親自撥一撥,借助鐘表的模型直觀加以驗證,說明其算法的準確性。使學生在活動中對時間觀念獲得更充分的體驗。
教學設計
本節課是在學生認識了時、分、秒的基礎上教學的。學生學習一些有關時間的簡單計算,可以加深對時間單位實際大小的認識,培養學生的時間觀念。
在這節課前,我結合太原建城 2500年發生的變化,拍攝了一段關于時間計算的dv。本節課我采用了播放錄像的形式,在錄像中一個小導游,首先帶領大家游覽古城太原的濱河公園、龍潭公園,參觀了象征太原建城2500年的龍潭大鼎,在游覽中讓小導游提出數學問題:“2小時等于多少分?”進行時間換算的教學。通過情境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然后是讓小導游帶領大家去看電影“海底總動員”,根據電影開演的時間10:45,和到電影院的時間10:30,求需要等待的時間,引出時間的計算的問題。采用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討論時間計算的方法,體現了算法多樣化,也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最后,小導游又帶大家去兒童科技城玩,通過小導游的提問,鞏固時間計算的方法。課的最后,我設計了鐘表王國的情境練習,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鞏固練習今天所學的知識,練習形式多樣化,充滿了童真、童趣,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