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三上第五冊《整理與復習(二)》教學設計、反思及點評
(評析柴老師以簡單的畫面引入課題,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想像力,又揭示了要解決的問題,為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明確了方向。)
(二)自主探究,回憶舊知
1. 小小設計家。
師:我們在走路的時候,都會留下一串清晰的腳印,那么我們學習了這三個單元之后,你們留下了什么“腳印”呢?希望大家展開你們想像的翅膀,用你們自己喜歡的方法,設計出更清晰的整理思路圖,好嗎?
生:(齊答)好!
師:各小組趕快行動吧,我們的3位小記者還在等著采訪你們呢!
(與此同時,3位小記者設計自己的采訪策略與步驟,并且巡視,以便找好目標作采訪。)
(學生開始動手翻閱記錄、動口討論交流,設計出大樹形、統計表形、大括號形、花形等各種形式來進行整理,真是五花八門。教師不斷巡視,發現問題及時指導。)
師:同學們,你們設計好了嗎?
生:(齊答)設計好了!
師:那就讓我們在“小小記者會”上來比高低吧,看一看哪一組設計得漂亮、清晰、又實用,好嗎?
生:(齊答)好!
(評析柴老師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呈現自己的學習成果,給學生提供了動手實踐、自主探索、獨立思考的機會以及廣闊的創造空間,改變了教科書中的模式。并且,例舉了一些身邊相應的問題,真正引導學生把教材吃透了、用活了。)
2.小小記者會。
師:在“小小記者會”上,我們的小記者們有權利采訪任何一個小組,一共有3次采訪機會,每一輪只能采訪兩個組。
小記者1:我采訪的是2組和5組。
大家請看這就是2組的設計(小記者1高舉2組的設計圖2),看到它你們有什么感覺呢?
(圖2)
生1:它像一朵花。
生2:它能給我們一種層次感,感覺很美。
生3:它能讓我們一眼就看明白了!
小記者1:現在讓我們來聽一下他們的解釋好嗎?
生:我們是在設計的時候,突然想到了老師那次出的“花兒開了”的計算題,所以就選了這個形狀畫出來,填上的。
生(另一組):請問“造大樹”是什么意思?
生:難道你忘了!老師不是說過“理解題意的時候,就像造大樹一樣給它添枝加葉嗎?”比如我們在計算長方形的周長時,就先想出大樹干“(長+寬)×2”,然后再填上樹葉“長和寬”,最后算出得數不就行了嗎?
師:謝謝你們還能記住老師的話!馬繼鵬講得好嗎?
生:(齊答)好!(師生一塊鼓掌)
小記者1:請問在解決“及時做飯”問題中,你們是如何安排的?
生:前一段時間爸爸媽媽每天都去拾棉花,晚飯都由我來做。為了省下時間做作業,我就按照我們學過的“時間與數學(二)”來做,我先燒湯,同時擇菜;然后炒菜,同時做作業了,效果果然不錯。
(小記者1與同學們不約而同地鼓掌!)
小記者1:這是5組的設計,你們看它多么像一棵大樹呀!請問,你們是如何知道王奶奶家的籬笆是11米長的?
生:因為王奶奶借助了院墻,只加一條長就可以了。
小記者1:這是誰算出了他爸爸的年齡?還知道再有4個星期零6天就是你爸爸的生日。
生(我們班的小淘氣):我。
小記者1:很好,能給大家講一下你是怎么算出來的嗎?
生:先來看看我爸爸的身份證吧……
師:打算怎么給你爸爸過生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