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一搭》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
7、師:老師也搭好了一個,看看你能畫出來嗎?自己動手畫,匯報:
師:剛才老師看到有些同學沒有通過擺,直接畫出來的,沒擺怎么就能畫出來?有困難的時候,我們可以借助實物擺幫助畫出來,只有通過不斷的擺加強印象,才能最終不用擺靠想象就能畫出來。
小結;剛才同學們通過看實物,調整你的觀察位置或是轉動實物來觀察,不能轉動的圖形只能靠自己的想象畫出3個面的形狀,也就只由立體圖形—平面圖形,那么給你立體圖形3個面的情況,你能知道原來的立體圖形是什么樣的嗎?
活動二:根據給出的三個方向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
1、出示學生畫的3個方向觀察到的平面圖形,自己動手搭一搭
匯報:(指名到前面邊擺邊說你是怎么想的)其他同學認真觀察。
師:誰看清楚了他是怎么做的?
這個過程也就是根據看到的不同的面的情況進行推理調整的過程。
他是從正面先擺的,有沒有擺的方法和他不一樣的。也就是先從哪個面入手擺出基本圖形都可以,)
2、出示第2組,師:再來擺一個,試試,行不。
師:還有和他擺的過程不一樣的嗎?比比,哪個簡單?
(先擺數量多的,需要調整的就少,比較簡單)
這個呢,數量相同的,自己試試。
匯報:你是怎么知道的?還有別的途徑知道的嗎?(你真了不起)
先擺上面看見的,也就是底層肯定不動,只是在上面進行調整)
(數量上相同的,先擺上面看見的)
3、師:給2個面,能知道它是什么樣的嗎 ?
自己嘗試,匯報
4、出示例題;判斷
師:說說你是怎么想的?正面什么樣的?還有不同想法的嗎?
你有什么發現。看來又有新的問題產生了,這是我們下節課要研究的問題。
三、全課總結: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教學反思:
本節課通過舊知激發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同時分散難點,將不在同一平面上的2個面的畫法點撥出來,幫助掃清新知中不必要的知識障礙,在“難“這一切入口,激發學生認清新知的生長點(即增加了一個立體塊),通過老師的演示引導,學生的想象,感受到數目上的增加,帶來的是形式上更加多樣的變化,以幫助學生發展更高的空間想象能力。在學生自己解決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交流‘怎樣想的“,即觀察方法上的指導,整個過程由抽象----直觀經驗---抽象的訓練,發展學生空間觀念,活動一在學生想一想,擺一擺,畫一畫,再想一想中完成。在練習設計上通過3個練習,各有側重點,第五題通過大量的擺、畫增加學生的感性經驗,在學生頭腦中通過直觀形成豐富的表象;第六題是對學生進行檢驗,同時強調了不僅要求畫的多,還要畫的準,也是進一步強化訓練;第七題是逐步由直觀—抽象,不通過擺而是通過想象,知道每個面的形狀,整個過程,引導學生逐漸發現實物與他們觀察到的圖形之間的聯系,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在獨立完成、訂正匯報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歸納總結方法,不僅重結論,更重過程與方法,在經歷想一想,擺一擺,再想一想這一過程,著重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在設計中,也有意識的體現由抽象(圖形)----具體(擺實物)---抽象(由圖形判斷)這樣一個通過直觀手段來解決問題,再逐步到抽象的想象問題答案這一不斷訓練過程,引導學生逐漸發現實物與他們觀察到的圖形之間的聯系,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