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課時: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際的操作、觀察、比較,體會從不同位置觀察物體所看到的形狀可能不一樣的,初步學會根據看到的形狀判斷觀察者的位置及物體與物體之間的位置關系。
2、學生通過自己動手,體會空間與平面之間的聯系。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空間想像能力,促進空間觀念和數學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3、培養學生觀察物體的興趣,形成良好的探究學習的情感與態度。
教學重難點:
重點:通過實際觀察,正確辨認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初步體會到不管從哪個角度觀察,最多只能同時看到長方體的3個面。
難點:能同時觀察到物體的兩個面或三個面,能正確辨認簡單的組合圖形的正面、側面和上面。
教學準備:
長方體一個,正方體兩個,學生用的長方體和正方體若干個。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認識小朋友的正面、側面和背面。
2、過度:我們一起認識了小朋友的正面、側面和背面,教室里的物體也有好多的面。現在我們以這個圖書柜為例,一起來做個調查好不好?
二、學習例題。
1、談話說明要求:你坐在自己的位置上看圖書柜,能看到圖書柜的幾個面?注意:觀察的時候人要坐端正,頭不能移動。
2、學生觀察后互相交流。介紹自己看到的是圖書柜的那個面是什么樣的?指名學生上來指一指。
3、猜測:你知道老師站在這兒觀察到了哪幾個面嗎?
鼓勵學生大膽猜測,并說說依據。
4、讓學生依次輪流離開座位,在圖書柜旁自由走動,從不同位置觀察圖書柜,驗證自己猜得怎么樣。
5、(出示兩幅圖書柜圖)提問:這兩幅圖分別是誰看到的?各看到了哪幾個面?
學生判斷,并說說理由。
6、問:為什么觀察的是同一個圖書柜,我們每個人看到的是不一樣的呢?
為什么老師能看到圖書柜的上面,而小女孩不行呢?
學生討論并交流。
7、小結:觀察者站的位置不同,觀察到物體的面也會不同。老師個子高,她站的位置可以看到圖書柜的正面、側面和上面,而學生個子矮,她只能看到圖書柜的正面和側面,看不到圖書柜的上面。
8、請你在教室中任選一件物體,說說你站在這個位置,看到它的什么面?是怎樣的?
9、(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老師以鉛筆盒為例,將鉛筆盒放在桌上,讓學生從任何不同的位置觀察,說說你能看到幾個面?
10、小結:我們站在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物體的面的個數是不同的,但請看這些數據,最大是幾?說明了什么?(不管從哪個角度觀察,最多只能同時看到長方體的3個面)
三、組織練習:
1、做“想想做做”第1題。
問:你能指出洗衣機和冰箱的正面、側面和上面嗎?
同桌相互指一指,說一說。
2、做“想想做做”第3、4題。
問:什么位置只能看到一個面?什么位置能同時看到兩個面?什么位置同時能看到三個面?最多能同時看到幾個面?
學生討論并交流。
看著長方體、正方體,你能說說它們的正面、側面和上面各是什么圖形,顏色分別是什么?(學生相互說,然后指名交流)
你能不看正方體,說說正方形的正面、側面和上面各是什么圖形嗎?
拿出正方體驗證,觀察并說說為什么他判斷的依據。
3、做“想想做做”第5題。
指名讀題,說出題目要求。
各自擺,說說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到的是什么圖形。
指名口答書中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