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課時: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一起觀察了物體,你有什么收獲?
老師介紹一首古詩《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這首古詩是什么意思呢?聯系我們今天的數學課想一想,也可以 請教別人。
板書設計:
觀察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
課前思考:
學生在二年級(上冊)學習“觀察物體”時,主要是從簡單生活用品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進行觀察,并選擇合適的圖形表示看到的物體形狀。這部分內容則是從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長方體或正方體形狀的生活用品以及由兩個同樣大小的正方體擺成的物體。通過具體的感性認識,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從不同位置觀察圖書柜,有時能同時看到三個面,有時能同時看到兩個面,有時只能看到一個面,從而使學生初步體會到不同角度觀察,看到的長方體形狀物體的面數可能是不同的。
課后反思:
二年級的時候學生就有接觸觀察物體的基礎,所以學習這部分內容對于他們來說還是比較輕松。但是并不以教學內容的簡單而忽視了對教學的重視。認識物體的正面、側面和上面是通過學生的親自觀察,利用學生座位不同、老師和同學的高矮不同來觀察同一個物體,然后通過自由觀察物體的不同角度體會,不同的位置觀察到的物體的面也會不同,豐富了學生的感性認識。這樣也可以便于學生理解和小結。再讓學生自己動手,同桌兩個人合作,體會到正面、側面、上面看到的情況,他們很感興趣,學習的氣氛很濃,我相信也只有在這樣一種輕松的環境中,學生的學習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要讓學生區分有些物體的正面是約定而成,如冰箱、洗衣機等,但有些物體的正面應該是規定面對自己的那一面是正面,如正方體、長方體等,這些物體的正面會隨著擺放角度的變化而變化。這一點強調,讓學生明確。
課后反思:
本課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實際觀察,正確的辨認從正面、側面、上面觀察到的物體的形狀,并在次基礎上,由只觀察到物體的一個面,發展到可以同時觀察到兩個面或三個面。教學時利用圖書柜、洗衣機、電冰箱和文具盒等常見的物品以及正方體、長方體幫助學生觀察,激活學生已有的經驗,發展他們的空間觀念。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明確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到的物體的面的數目和形狀是有所不同的,而觀察到的物體的面最多是三個,并同時明確正方體和長方體的一些特征,但在練習的過程中發現,對于正面的確定我沒有講清楚,導致學生在作業時沒有正確的去定位物體的正面,并以此判斷側面和上面。
課后反思:
出示例圖后,師生共同觀察教室中長方體形狀的圖書柜,幫助學生初步認識圖書柜的正面、側面和上面。由于學生已經能夠辨別圖書柜的前、后、左、右等面,圖書柜的前面又可以說成它的正面,圖書柜的左面和右面都是它的側面,圖書柜的上面則更容易理解。學生在指一指、認一認、說一說等活動中實現原有認識的拓展。學生通過判斷提供的兩幅直觀圖分別是誰看到的,各看到了哪幾個面,可以認識到:從不同位置觀察圖書柜,有時能同時看到三個面,有時能同時看到兩個,有時只能看到一個面。從而使學生初步體會到從不同角度觀察,看到長方體形狀物體的面數可能是不同的。
隨感:
學生這方面的經驗積累還有待于提高,通過練習發現,學生之間的差異比較大,尤其是男、女生之間的差異比較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