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下冊全冊集體備課教案3
今天我們繼續研究七巧板的知識。
二、 展示七巧板,探索學習。
1. 拿出自己做的七巧板,拼成原來的正方形,請大家照書上標上序號。
2. 說出七巧板中都有哪些圖形?有什么規律?(比一比,想一想)
3. 全班交流。
4.小結:人們把七巧板簡稱為:三大、一中、兩小、一方、一斜。
5.分組探究每個小圖形與原正方形的關系,出示68頁“想一想”的(1)~(3)題。
6.全班匯報。
(1)觀察7個板塊,發現共同點。
(2)同桌合作:找四分之一,八分之一,十六分之一。
7.拼一拼,估一估,算一算。
(1)小組合作拼出長方形、正方形。
a估一估,周長、面積各是多少?
b.量一量、算一算,周長、面積各是多少?
(2)全班展示拼成的圖形,交流各組討論的結果。
五。、全課總結
同學們若有興趣,課后還可以拼成更多的圖形。西面哪位同學談談自己的感受? 1. 增加趣味,探索知識。
2. 在教師的引導下說、想、拼、思考。
3. 欣賞之后,動手拼一拼。
1. 學生動手拼七巧板,邊拼邊思考。
2. 學生可能回答:有5個三角形,1個正方形,1個平行四邊形。
3. 學生分小組合作,交流自己的想法。
6、匯報。
2個大三角形一樣大,2個小三角形一樣大。
同桌:合作:找出1、2板塊各占圖的1/4。4、6塊是1/16,3、5、7、塊是1/8。(直觀看圖找答案比較困難。可通過折紙或畫延長線的辦法得出)
6. 小組合作拼出圖形,并估算周長和面積。
7. 測量你拼成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長,計算精確的面積。
學生展示。
在欣賞中感悟圖形美,激發熱愛圖形的情感。
課題 求平均數(一) 課時 六 1 (38)
教學目標:
1.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了解平均數的意義,體會平均數的必要性。
2. 能讀懂簡單的統計圖表,并能根據統計圖表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 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讓學生了解平均數問題在生活中的應用,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與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了解平均數的意義,體會平均數的必要性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 教師播放一段錄像:兩個小組在相同的時間內進行投籃比賽,最后老師把比賽的結果用簡單的統計圖表示出來,并提出思考:到底獎牌要分給哪一組?
二、探索新知。
第一種解法:分別用“總數÷人數”的方法,計算兩個小組平均每人投中籃球的個數。
第一小組平均每人投中(5+6+5+4+5)÷5=5(個)
第二小組平均每人投中(6+5+6+7)÷4=6(個)
第二種解法:用“移多補少”的方法,求平均數。
3. 師小結:通過研究獎牌發給誰這道題,你得到了什么啟示?如何計算平均數?
4. 拓展:生活中,應用平均數解答的數學問題還有很多,誰能舉例?
三、鞏固練習:
本道題解題的關鍵是要分析前三天的銷售量與今天的進貨
量之間有什么聯系。根據前三天賣出冰糕的平均數來進貨的,但不是唯一的。比如,可以聯系氣溫的升高,可以聯系休息日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