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精選7篇)
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1
第一單元 元角分與小數
一、教材分析:
“元、角、分與小數”單元是學生第一次學習小數。教材設計的意圖是讓學生在“元、角、分”的情境中,學習小數及其簡單加減運算的初步知識。選擇“元、角、分”這樣一個情境讓學生學習小數,首先是由于學生對于小數認識的最直接經驗來自價格;其次,結合購物情境學習小數,可以突出“元、角、分”與小數的密切聯系,有助于學生對小數的理解,并滲透了解決問題的要求。另外,教材這樣安排也為以后學習小數提供了一個直觀、具體的模型。所以在實際教學時,注意本單元小數的學習不要脫離這一背景。
本單元安排了“買文具”“貨比三家”“買書”和“寄書”等具體情境,目的是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經驗出發,理解小數的意義,體會小數及其加減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二、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內容,理解小數的意義,體會小數的特征,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
2、經歷比較商品單價的過程,學會比較簡單小數的大小。
3、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學會一位小數的加減計算。
4、會運用小數表示日常生活的一些事物,解決相關的一些簡單問題,與同伴交流,感受小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
三、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1. 緊密結合購物的具體情境,讓學生理解小數的意義
首先,讀懂商品標價牌是購物必需的知識技能。會用元、角、分說明用小數表示的商品價格,是理解小數意義的一個標志。認、讀、寫小數的學習過程,都是以學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經驗為背景,并在具體情境中進行的。
2. 給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機會,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與合理性
“貨比三家”,放手讓學生想辦法獨立去解決“去哪個文具店買鉛筆盒便宜”的問題,并進行交流,與同伴分享各自不同的策略。教師切忌包辦代替,把某一種策略歸納為知識點灌輸給學生,禁錮了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造性;要鼓勵學生敢于提出獨特的見解或質疑;對學生的各種策略的評價,要有助于他們提高對策略的選擇與合理優化的自我意識。
3. 把解決問題的過程與學習加減法計算結合起來
這不僅是因為計算是手段,解決問題是目的,把這兩者結合起來,更能使學生體會學習計算的必要性;而且也是培養學生數學的應用意識,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的有效途徑。學生第一次學習小數加法是結合“買書”的情境進行的,在討論小數加法的多種算法的過程中,揭示這些不同算法的共性,即相同單位(數位)的數才能相加。這也是理解小數相加時為什么小數點要對齊的根據。學生只要理解了這一點,就打通了把整數加減法的經驗向小數加減法遷移的大道。
4. 逐步擴大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時間和空間
“買書”一課,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側重理解小數加法的算理和算法。“寄書”一課則可以讓學生獨立探索,因為學生學過整數加減法,已經具有了處理進位退位問題的經驗,又初步理解了小數加減法的算理,所以“寄書”這一課可以提供給學生更大的獨立性與自主性。
四、教學重難點、關鍵:
重點:小數含義的理解;簡單的小數加減法。
難點:小數含義的理解。
關鍵:聯系現實背景,結合具體內容,幫助理解。
課時安排:6課時
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2
第一單元(單元主題)除法
1.觀察情境圖,你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分橘子(兩位數除以一位數)
小組合作交流,全班展示匯報。
判斷:被除數個位是0,商的個位一定是0。
一、鞏固練習
二、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三、布置作業
1.課堂作業: 教材練一練第1題、第2題。
2.課后作業:練習冊
四、板書設計
猴子的煩惱(被除數中有0)
0÷3=0 0÷10=0 0除以任何非0數都得0
五、課后反思:
節約(被除數中沒有0)(第1課時)
學習目標
1.探索用豎式計算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時,因不夠商1而在商中間或末尾商0的除法計算方法。
2.能正確進行商中間或末尾商0的除法豎式計算。
3.能用估算、重算或乘法對計算結果進行驗算,逐步培養驗算的習慣。
教學重點
因不夠商1而在商中間或末尾商0的除法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
能正確進行商中間或末尾商0的除法豎式計算。
教學方法
談話法、討論法、講解法、練習法
教具準備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要點:
正確進行商中間或末尾商0的除法豎式計算。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用豎式算一算
306÷3= 840÷6=
二、導學新課
1.出示課本的主題圖。
鼓勵學生找到情景中的數學信息并完整表達
3個班賣廢紙和礦泉水瓶,一共收入912元。
數學問題:平均每個班賣了多少元?
(1)說說你是怎么算的?
912÷3=
(2)口算:900÷3=300 12÷3=4 300+4=304
(3)你能用豎式來計算嗎?
學生獨立完成,小組交流,全班展示。
討論:除到十位不夠商1時怎么辦?
口算解釋:先分900元,余下12元,不夠30元每個班分不到10元,在十位上要商0。
除法本身:用除數十位上的1除以3,不夠商1,需要十位與個位上的數合起來,用12再除以3,結果等于4,所以十位上要商0。
(4)說一說豎式中每一步的意思:
2.學校用買廢品的錢買了522支筆,送給手拉手的鄉村小學4個班的小朋友,平均每個班多少支鉛筆,還剩幾只?
522÷4=
學生獨立列豎式計算。組織學生交流。
522支筆分給4個班,平均每個班分到130支,還剩2支,不夠每個班再分1支,所以各位商0,余數是2。
即:用被除數個位上的2除以4,不夠商1,要商0,余數是2.
三、鞏固練習
1、完成課本練一練第1題,圈一圈,算一算。
學生理解題意后,獨立完成,集體訂正。
2.完成課本練一練第3題。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
五、布置作業
1.課堂作業: 教材 “練一練”的2題。
2.課后作業:練習冊
六、板書設計
節約(被除數中沒有0)
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3
教案設計
設計說明
乘加、乘減混合運算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表內乘法和百以內加減混合運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單純地呈現乘加、乘減綜合算式,機械地記憶運算順序,教學效果肯定不理想,為了使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扎實地掌握乘加、乘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本節課教學設計突出了以下幾點:
1.充分發揮圖示的作用,鼓勵學生通過直觀圖來分析題目中的數量關系,進而解決問題。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把解決問題的過程用畫圖的方法表示出來,或者用直觀圖來說明所列算式的意思,因為畫圖的過程就是學生思考、分析、理解的過程,所以用這種方法能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題意,直觀地呈現題目中的數量關系,從而很快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效率和能力。
2.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理解并掌握乘加、乘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在教學中,先讓學生結合問題情境說一說所列乘加綜合算式的意思,再讓學生根據算式的意思嘗試計算,這樣的安排,不必刻意強調運算順序,學生就會根據題意明確應該“先算乘法、再算加減法”,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情檢測卡
注:本書“上課解決方案”中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見前面的“備課解決方案”。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小熊購物(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小熊胖胖的零食吃完了,它要到超市去買一些,你們想知道它買了哪些好吃的嗎?不過小熊胖胖有個條件,就是它買完以后,你們要幫助它算一算應付多少錢。可以嗎?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生動的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習新課做好準備。
⊙自主探究,學習新知
1.看圖讀題,理解題意。
(1)課件出示教材2頁情境圖。
師:從圖中你了解到哪些數學信息?
(引導學生說出圖中的數學信息)
師: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問題:胖胖買1個蛋糕和4個面包應付多少元)
(2)篩選有用的數學信息。
師:要求胖胖應付多少元,要用到哪些數學信息呢?(學生匯報)
胖胖應付多少元?
請學生把有用的數學信息和問題完整地說一說。
2.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1)提問:要求胖胖應付多少元,你有哪些方法呢?在練習本上畫一畫,寫一寫吧。
(學生可以獨立思考,也可以小組內討論,探究解決問題的方法,師巡視指導)
(2)組織學生交流。
提問:你們有答案了嗎?說一說你們是用什么方法解決的。
學生的答案可能會有下列情形:
第一種情形:用畫圖的方法解決問題。例如:
請學生說出圖中每一部分表示的意思,并幫助學生把意思表達完整準確。
第二種情形:圖形與算式相結合。例如:
3×4=12(元) 12+6=18(元)
請學生說說圖意,再結合圖形說一說每步算式的意思。
第三種情形:只列算式,沒有圖示。例如:
3×4=12(元) 12+6=18(元)或3×4+6=18(元)
請學生通過畫示意圖來說明每步算式的意思,可讓畫圖有困難的學生參考教材,幫助學生理解題意。
設計意圖:畫圖的方法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題目的意思,同時有利于學生分析數量關系,也為更好地理解運算順序打好基礎。
3.觀察比較,認識乘加綜合算式。
(1)課件出示兩位同學列出的綜合算式:3×4+6和6+3×4。
提問:這兩個算式有什么異同點?
(引導學生說出這兩個算式的相同點是都有“3×4”,不同點是6的位置一個在前,一個在后)
(2)提問:兩個算式中的3×4表示什么?淘氣的算式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笑笑的呢?這兩個算式表示的意思一樣嗎?
(通過討論、交流可以得出:兩個算式都是先求買面包的錢數,再加上買蛋糕的錢數,從而求出胖胖應付的錢數)
(3)教師小結:淘氣與笑笑都是把分步列出的兩個算式整合成一個既有加法又有乘法的算式,這樣的算式叫綜合算式。這兩個綜合算式表示的實際意義是相同的,只是先后出現加號與乘號的順序不同。
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4
課改年級成立了探究性學習方式的課題實驗小組,在新理念的指導下,實驗教師努力創設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采用生動有趣、多樣化的教學策略,使我們的學生的學習熱情日益高漲,自主學習的能力也在不斷地提高。學生學習本課內容前已經對小數的意義、特征有所了解,并會認、讀、寫簡單的小數。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去商店買過東西嗎?今天,老師和同學們一起到商店里逛一逛。
(二)新課
1.活動一:判斷去哪個文具店買鉛筆盒便宜
(1)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教材第4頁)
師:三個文具店各有什么商品,價錢怎么樣?(復習小數的意義與讀法)哪個文具店的鉛筆盒便宜呢?
(2)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組織他們小組交流
師:把你想出的辦法告訴小組的同伴,看看你們小組一共想出了幾種辦法。
(3)請小組代表匯報,全班交流
①有的學生可能說:4.9元=4元9角,5.1元=5元1角,所以4.9元51元。
②有的可能說:5.1元比5元多,4.9元比5元少,所以,4.9元5.1元。
③有的可能說:整數4比5小,所以49元5.1元。
在討論過程中,只要學生的說法是對的,教師就應給予充分的肯定。
2.活動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1)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呢?
(2)同桌互相說一說所提的數學問題,并請對方說出解決的方法。
(3)請個別學生匯報,全班交流。
①有的學生可能說:去哪家文具店買書包便宜?
②也有的學生說:奇奇文具店的鉛筆盒和尺子比,哪個便宜?
③當學生說出去哪家文具店買橡皮時,教師應著重解決這個問題。
板書:
2.63元 2.36元 2.65元
先小組討論,然后全班交流,引導學生先進行兩個小數的大小比較,再進行三個小數的大小比較,最后得出:
2.36元2.63元2.65元
3.活動三:試一試
(1)學生獨立解決教材第4頁的第1題。
(2)把問題引申,先要求學生根據圖意寫出小數,再進行小數大小比較。
(3)試一試的第2題,教師巡視,找出學生易犯錯的題,說一說原因;或者讓學生每人自選一題說說比較的方法和過程,學會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思想。
4.師小結:經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體會和收獲?
在現實生活中,學生對買東西有著豐富的經驗,所以對商品價格的高低貴*也有所了解。本課一開始就帶領學生去商店逛一逛,創設學生熟悉、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且又感興趣的學習情境,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后面新課的學習做了很好的鋪墊。這節課中,教師的適時引導是成功的關鍵。所以,上課時我把自己當作學生的同伴,與學生一起討論交流,放手讓學生想辦法獨立解決問題,而沒有包辦代替,把策略歸納為知識點灌輸給學生。比如比較5.1元和4.9元的大小時,先通過小組合作的方法嘗試解決問題,最后通過比較、觀察、聯系生活實際,得到解決的方法,使學生體會數學知識的產生、形成與發展的過程,獲得情感體驗,感受數學的力量,同時掌握必要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
案例點評
這一課時的教學設計是符合課改新理念的,教師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讓學生在小組合作、自主探究中進行學習,進而發現并解決問題;教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起著引導者和參與者的作用。但教師拘泥于教材的編排,在創造性使用教材方面略顯不足。
教學目標
1.結合貨比三家的具體情境,經歷比較小數大小以及與同伴交流的過程,感受小數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2.體驗小數比較大小策略的多樣性,會比較簡單小數的大小,發展數感。
3.在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材分析
本教學內容是在學生初步理解小數的意義,認識小數的特征,并能認、讀、寫簡單的小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本課時內容的教學要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在經歷兩個小數大小比較的基礎上,再經歷三個小數大小比較的過程,體驗小數大小與生活的緊密聯系,激發學習的興趣。教材中先安排兩個小數的大小比較,再讓學生試著提出數學問題,引出三個小數大小比較的問題,從簡單到復雜,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留有足夠的時間,以便學生交流各自比較的方法和過程,了解不同方法的特點和思路。教師要注重各種比較方法或策略的特點,讓學生選擇自己心目中最好的方法。
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5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探索乘數是整十數的乘法計算方法。通過理解算理,發現規律,總結計算方法。
2、能熟練進行乘數是整十數的乘法計算,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在數學情境中,探索、發現乘法的運算規律,培養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1、探索乘數是整十數的乘法計算規律,理解整十數乘法算理。
2、探索、發現乘法的運算規律
三、教學難點:
探索、發現乘法的運算規律四、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師:聽說我們班的同學計算特別快,我們比試比試?
49 97 124 511 333 156
生開火車對答案。 師: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你們還記得嗎?我們一起回憶一下,乘數,乘數,積。(板書)
(二)引入新知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大屏幕上的算式,你們是怎么計算的?51 32 510 320
生:一五得五,二三得六,5乘10等于50,3乘20等于60。
師:你們是怎樣算的?說一說。
生:510,10比1后面多了一個0,所以就在得數5的后面增加一個0。
生:先不看那個0,算完后再加0。
師:這個算式你們是怎么算的,為什么?
生:320 ,就是3乘2個10,等于6個10,是60
師:觀察這些算式,你發現了什么?
師板書課題:找規律
生1:1加了個0
生2:1擴大10倍
師:哪種描述更準確?
生:擴大10倍
師:誰能總結一下規律?
生1:一個乘數不變,另一個乘數擴大10倍,積擴大10倍。
生2:積擴大10倍
師:積為什么會變?
生:其中一個乘數擴大10倍。
師:你們能根據剛才發現的規律,計算這些題目嗎?(大屏幕出示題目)
49 123 117
490 1230 1170
師:說說你是怎么算的?
生:四九三十六,9擴大10倍,所以積也比36擴大10倍,是360。
生:先不看末尾的0,算完后再在末尾添上0。
師:下面這些題目你還會算嗎?(出示題目)
51 32
5010 3020 師:你們是怎樣算的?
生1:50個10是500
生2:30乘2個10,就是302=60,所以30乘2個10等于60個10,就是600 師:觀察上面算式中乘數和積的變化,你能從中發現什么規律
(學生分小組討論,大約兩分鐘左右請學生匯報)
師:下面我們就請一些小組的代表來說說他們有什么發現?
生1:第一個數相差10倍,第2個數相差10倍,積相差100倍。
師:應該叫乘數,不是相差10倍,應該是擴大10倍。
生1:第一個乘數擴大10倍,第二個乘數擴大10倍,積就擴大100倍。
師:誰再來說一說?
生:第一個乘數擴大10倍,第二個乘數擴大10倍,積就擴大100倍。
(三)運用新知師:如果我們想把這種規律運用到類似的題當中去,我們計算時可以怎樣做呢?
37 153 233
3070 15030 23030生:可以先不看末尾的0,最后在積的末尾添上0就可以了。(四)鞏固應用
師:你能根據這個算式,直接寫出下面算式的結果嗎?
你是怎樣算的?
生:先不看0,然后在末尾添上0。
(五)課堂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對分數意義認識的進一步發展。分數表示的是整體的一個部分,而這個整體的內涵是豐富的。單位1是一個整體,由許多事物組成的集合也是一個整體,從而運用分數可以描述現實世界的許多現象。
教學重難點
1、進一步體會分數的意義。
2、體會單位1是一個整體。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新課。
1、填空:四分之一寫作:,十分之三寫作
讀作讀作
2、表示。
3、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圖中的空白部分。
4、用下面的分數表示陰影部分對嗎?(對的打,錯的打“×”)
二、新授
1、分一分(二)
把附頁2中的圖7涂上不同的顏色。(紅色,黃色和藍色)
(1)紅色占這些正方形的幾分之幾?
(2)黃色占這些正方形的幾分之幾?
(3)黃色占這些正方形的幾分之幾?
2、試一試
(1)一共有幾只蝴蝶?
(2)白蝴蝶的只數占所有蝴蝶的幾分之幾?
(3)花蝴蝶的只數占所有蝴蝶的幾分之幾?
(4)你還能從圖中找到哪些分數?與同伴說一說。
三、練一練
1、用分數表示每幅圖中每種圖案的個數占全部的幾分之幾。
紅花:黃花:
長方形:圓:三角形:
2、按分數圈一圈。
讓學生展示自己圈的結果。(不同的學生可能有不同的圈法,只要合理,都給予肯定)
3、他們拿的鉛筆一樣多嗎?與同伴說一說。
(結合具體情境,使學生感受相同的分數,如果對應于不同的“整體”,那么它們所表示的部分的大小是不同的。)
四、小結
課后反思:通過本節課學生對分數意義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懂得分數表示的是整體的一個部分,而這個整體可以是1,也可以是由許多事物組成的。
北師大版三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7
一、班級分析
本學年共有72人,其中男生38人,女生34人,從上學期考試成績分析,學生的基礎知識口算、筆算、驗算、及脫試計算較好。但粗心大意的還比較多,靈活性不夠,應用能力不夠強,但總的來說大部分學生對數學比較感興趣。也有部分學生自覺性不夠,不能及時完成作業,對于學習數學有一定困難,所以在新的學期里,在端正學生學習態度的同時,應強化培養他們的學習數學的能力,以提升成績。
二、教學內容
本冊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統計表、位置與方向、兩位數乘兩位數、面積、年、月、日、小數的初步認識
教材的編寫特點
1、數與計算方面的
本冊安排的數學與計算方面的內容主要有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小數的初步認識三個單元。
2、空間與圖形方面的
本冊教材安排的空間與圖形方面的內容主要有“位置與方向” “面積”兩個單元
3、量的計量方面的
本冊教材進一步擴大了計量的知識范圍。除了面積單位的認識外,還安排了認識較大的時間單位年、月、日及24時計時法。
4、統計知識方面的
在這一冊中教材一方面注意利用已有的知識學習新的統計知識。明白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
5、實踐方面的
安排了年歷制作教學實踐活動。
三、教學目標
1、會筆算一位數除多位是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
2、會口算一位數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
3、初步認識簡單的小數,會讀寫小數
4、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八個方向。
5、認識面積的含義
6、認識時間年、月、日,明白它們之間的關系。
7、明白不同形式的統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明白平均數的含義。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位置與方向、年、月、日、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
教學難點:位置的確認、計算的算法、時間的計算。
五、教學措施
1、轉變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注重知識產生、形式的,引導學生去探索,去發現。
2、在課堂上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一起擺擺、拼拼、說說,讓學生暢所預言,互相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
3、認真及時的紀錄教學后的感受和感悟,
六、課時安排
一單元:位置與方向4課時
二單元: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11課時
三單元:統計圖2課時
四單元:兩位數乘兩位數9課時
五單元:面積8課時
六單元:年、月、日3課時
七單元:小數的初步認識5課時
八單元:數學廣角4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