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乘法》教材分析
兩位數乘整十數的計算中如果不需要進位,可以讓學生口算;如果需要進位,一般都列豎式筆算。對例題里的25×30,由于有前面的學習為基礎,有的學生可能會先算25×3得75,再推理出25×30=750。也會有學生直接列出25×30的豎式計算。教材先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算出積,再在交流中比較兩種算法,體會25×30的積只要在25×3的積的末尾添上一個0,并把這種思考寫成25×30比較簡便的豎式。豎式上標的一條紅色虛線,指出了乘的方法和操作的程序: 先寫成虛線左邊的25×3得75,再在虛線右邊寫上一個“0”,積是750。教學中要讓學生經歷
兩位數乘整十數的豎式有些“特殊”,“想想做做”第1題讓學生在已經列好的豎式上計算,從第2題起讓學生自己列豎式。第2題還從兩位數乘整十數帶出整十數乘兩位數。
第38頁第2題通過題組再次讓學生體會“先乘0前面的數,再在得數末尾添0”這種方法的合理性。同時還通過題組引導學生筆算40×23時可以把豎式寫成
第37頁第5題,通過解題和交流,讓學生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從“租4條船正好坐20人”可以知道每條船坐5人,無論是5×7=35、35<38還是38÷5商7余3,都能判斷“7條船不夠”。
第38頁第5題結合填表,引導學生聯系實際理解速度、時間、路程的含義,通過解題初步概括“速度×時間=路程”和“路程÷速度=時間”。這些數量關系不要讓學生死記硬背,要讓他們有所體會。
5. 單元復習。
復習的內容大致有兩部分: 先整理本單元教學的口算、筆算和估算,再解決實際問題。
第5題滲透積的變化規律。由于學生還不能計算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所以在填表后,只讓學生把左邊的第一列與其他各列分別比較,從中發現變化規律。在敘述自己的發現時,可以說成: 一個乘數乘幾,另一個乘數不變,積也乘幾。因為學生還沒有學過“擴大幾倍”“縮小幾倍”這些數學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