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年、月、日》教學設計(精選2篇)
《認識年、月、日》教學設計 篇1
教學內容:國標蘇教版小學數學第六冊第17頁例題以及第18頁的想想做做。
教學目標:
1.在觀察年歷卡的活動時,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個月,分為大月、小月和二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記住一年中哪幾個月是大月、哪幾個月是小月,知道2005年全年有365天。
2.課前引導學生利用課本、圖書、網絡等途徑收集與這堂課相關的信息,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交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在從年歷卡上查找、交流一些有紀念意義的日子等活動中,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提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習數學的興趣,接受政治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想辦法記住大月、小月的月份。
教學方法設計
這節課,我首先要求學生在課前查找相關的資料,并且進行交流。在學生對年月日有了感性的了解后,在課上主要是進行資料的交流,提取,鞏固,深化。使學生對年月日的相關知識有更深的了解。本節課的重點要解決的問題:1、年與月、月與日之間有什么關系?2、大月、小月各是哪些月?3、有什么辦法可以很快記住大月、小月?
體現創新教育的要點提示
1.通過對資料的收集、分析、概括、提取,讓學生經歷學習的過程。
2.通過與科學學科的整合,讓學生體會到知識之間的聯系。
3.利用故事等形式,幫助學生解決重點問題。
教具準備
1.學生課前收集有關年月日的資料,并簡單概括。
2.多媒體課件。
3.學生每人準備黃色、藍色彩筆各一枝。
4.2005年年歷。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今天是哪年哪月哪日啊?(學生回答)
今天是一個有紀念意義的日子。3月12日是我國的——植樹節,這是1979年由鄧小平爺爺提議,并在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決定的:每年的孫中山逝世紀念日——3月12日為我國的植樹節,以紀念一貫倡導植樹造林的孫中山先生。另外,今天還有很多老師來聽我們三(4)班的小朋友上課,今天呀,還是一個特別的日子!
師:對于你來說,一年當中,哪個日子是最值得你紀念的呀?
學生交流。
師:剛才同學們的言語中,都提到了哪些時間單位?(板書:年、月、日)
提問:你通過課前的預習,已經了解了有關年、月、日的哪些知識,能跟大家交流一下嗎?(指名回答)
談話:日常生活中,你遇到過有關年、月、日的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嗎?你還想了解哪些有關年、月、日的知識?
組織全班交流。
談話:同學們對年、月、日的知識了解得真不少,同時也提出了一些需要我們進一步研究的問題。今天我們就來研究“年、月、日”的有關問題。(將課題板書完整:認識年、月、日)
二、探究新知。
1. 初步認識年、月、日。
(1) 感受年月日的形成。
師:首先讓我們走進浩瀚的宇宙,看看年月日是怎么形成的。
多媒體課件演示:〖呈現地球繞太陽公轉,月球繞地球轉,地球自轉畫面,最后定在地球自轉畫面上〗
師:地球在不停的轉動,每自轉一周,就形成一日。 關于日,你知道什么?(學生匯報:一日有24時。)
師:同學們的了解對不對呢?咱們來看一看。〖呈現地球自轉動畫,及解說〗
通過看短片,你又知道了什么?(學生匯報:地球自轉一周形成一日,一個恒星日是23時56分4秒,為了使用方便,我們常用的一日24時是指一個真太陽日。)
(2)學生說說:年與月,月與日之間有什么關系?
2. 認識大月和小月。
師: 這一年12個月中,每個月的天數究竟是怎么樣的呢?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利用手中2005年的年歷來探究每月天數的特點及規律,并填寫在書本17頁的表格里。
學生小組合作完成。
代表小組匯報:1、3、5、7、8、10、12月有31天;4、6、9、11月有30天;2月有28天。
板書:
認識年、月、日
大月:1、3、5、7、8、10、12月(每個月有31天)
小月:4、6、9、11月(每個月有30天)
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師:說到這里,你們一定會問:為什么二月的天數最少呢?這里有一段故事:
傳說在公元46年,古羅馬皇帝凱撒在修改歷法時,規定每年為十二個月,一、三、五、七、九、十一月為大月,每月31天;二、四、六、八、十、十二月為小月,每月30天。這樣,大小各六個月,使人很容易就能記住。但是,照這樣規定,一年就不是365天,而是366天了,因此得找出一個月減去一天。減哪個月合適呢?那個時候被判處死刑的犯人都在二月份處決,人們都希望二月能快點過去。于是,就從二月中減去一天。這樣,二月只剩下29天了。后來,有一個叫奧古斯都的人做了羅馬皇帝。他發現撒是七月份生的,七月是大月,而他自己是八月份生的,八月卻是小月。他為了顯示自己和凱撒有同樣的尊嚴,就蠻橫地把八月也定為大月,改為31天。還將下半年的十月和十二月都改為大月,九月和十一月改為小月。而八月份多出的一天也從不吉利的二月中減去。于是2月又少了1天,平年2月變成28天,閏年也只有29天了,并且沿用至今。
3.記住大月和小月。
談話:請同學們再看自己填好的表格,在一年的12個月中,大月、小月和2月是怎樣排列的呢?請同學們拿出彩筆,在表格里把大月涂上黃色,小月涂上藍色。
再想一想,你怎么樣就能很快記下哪些月是大月?哪些月是小月?
請在小組內互相說一說。
組織交流:學生帶著涂上色的表格到臺上去說自己的記憶方法。
若學生未提到,就補充介紹:拳法,口訣法等。然后讓學生互相記一記,試一試,數一數。
4.計算全年的天數。
談話:同學們,你們能計算出2005年全年的天數嗎?
學生獨立計算,并選擇不同算法反饋。
5.新課小結。
三、鞏固應用。
1.做“想想做做”第1、2題。
先獨立完成,再組織交流。
2.口答下面各題。
(1)一年有幾個月?
(2)哪幾個月是31天?哪幾個月是30天?
(3)8月1日的前一天是幾月幾日?6月30日的后一天是幾月 幾日?
3.判斷。
(1)一年中有4個小月。( )
(2)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
(3)小華說:“我爸爸4月31日才從北京開會回來。”( )
4.拓展練習。
(1)小紅在外婆家連續住了62天,正好是兩個月,你知道小紅是哪兩個月去外婆家的嗎?
(2)小麗在奶奶家連續住了兩個月,她可能在奶奶家住了多少天?
四、課堂總結。
1、 對于年月日的有關知識,你還有哪些問題?(學生質疑)課后請同學們繼續查找資料,繼續探討這個問題。
2、 同學們收集的資料相當詳細,得想個辦法把這些資料保存下來,并有個好的方式展現給大家,你有辦法嗎?
請同學們將搜集到的資料整理后,上傳到“學習敘事研究”的“問題討論”版面。
《認識年、月、日》教學設計 篇2
第 6 冊教案 主備人:陳瑋 上課時間:2008.3.13內容: 認識年、月、日 第 1 教時 總第 11 課時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并能記住各月的天數。
數學思考:幫助學生初步建立年、月、日等時間觀念,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情感與態度:通過學生的小組合作,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與主動探究的意識。教學重點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協助學生記憶各月份的天數。教學難點大月、小月的分辨教學用具掛圖.小黑板教 學 過 程二次備課一、談話導入1、了解年月日是常用的時間單位。老師想給同學講一個古老的謎語,想不想再猜?出示:最長又最短,最多又最少,最慢又最快,最便宜又最寶貴的是什么(——時間)
揭題: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年月日的有關知識。年、月、日和我們已經學過的時、分、秒,都是常用的時間單位。時、分、秒是表示時間較短的單位,年、月、日是表示時間較長的單位。 二、探究新知。1、 認識記憶大、小月
師:請同學們拿出自己的年歷卡片,認真觀察:你可以從年歷卡片上面了解到哪些知識?
活動:觀察年歷,把每個月的天數填入書上的表格中。用以下一些問題引導學生討論(先提出第一問,再根據學生回答情況,酌情提出其他問題):觀察表格,你有什么發現?全月有31天的是哪幾個月?全月有30天的呢?哪個月的天數比較特殊,有多少天?根據學生回答,板書: 31天: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一年有12個月 30天:4月、6月、9月、11月 28天:2月講解:我們把有31天的月份稱為大月(在“31天”前板書:大月);有30天的月份稱為小月(在“30天”前板書:小月);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 教 學 過 程二次備課交流:觀察涂色后的表格,你有什么發現?這大月、小月和二月的排列有什么特點呢?提問:你有什么好方法能很快記住一年中哪幾個月是大月,哪幾個月是小月嗎? 交流時,著重引導學生討論下面的兩種記憶方法:2. 游戲練習。游戲:“起立坐下”。游戲規則:男生代表大月,女生代表小月,教師任意報一個月份,是大月的男生起立,是小月的女生起立。(把2月留在最后報,并追問:為什么都不起立?)提問:我們常說一年有365天,那么,這一年有365天是怎么算出來的呢?學生獨立計算2006年全年的天數。然后同桌間交流自己的算法。展示學生的算法和結果,并說一說每一步計算的意思。提問:能再算一算,全年有多少個星期,還多多少天嗎?學生獨立計算,再組織交流。3、鞏固練習:(課件出示)一年有( )個大月,有( )小月。
9月1日開學的前一天是( )月( )日; 12月30日的后一天是( )月( )日;你的生日是( )月( )日;小紅在外婆家連續住了62天,正好是完整的兩個月,你知道小紅是哪兩個月去外婆家的嗎?三、鞏固應用1.做“想想做做”第1、2題。先獨立完成,再組織交流。 四、總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獲得了哪些知識? 課堂作業 預習作業 預習17-18頁
教學反思:
每一個知識點都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生活實際引發出來,使學生體驗了探究與交流的樂趣。對于教材所給出的在年歷中找出日期、查出星期幾,對學生來說都很簡單,所以教學中留給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通過充滿著觀察、推斷、嘗試等探索性與挑戰性的學習活動,使學生更多地了解有關年月日的知識。此外,利用多媒體的介紹,把學生們帶入了一個奇妙的宇宙間,感知年、月、日的來歷,同時學生對年、月、日怎樣產生、他們之間有什么關系等產生疑問,通過這一新奇的演示,激發學生探索求知的欲望,提高了學生認知程度,學生可以觸類旁通地知道很多知識,擴大知識面,增長了見識。
總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發展學生的創新精神,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艱巨任務,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優化學生的學習氛圍,給他們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自己去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并解決問題,從而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