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小學英語3A Unit 7 教學反思
這節課題研究課教授的是《牛津小學英語3a》教材中的unit 7 it’s nice 的a部分。針對這節課,我有幾點反思,現總結如下:1、上課前播放了英語歌曲“apple sweet”來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的知識。通過播放課件,師生跟著大屏幕邊做動作邊演唱這首英語歌曲,營造了很好的英語學習氛圍,拉近師生間的情感距離,消除學生的緊張心理,為投入本課的學習創造積極的心理狀態。
2、這節課充分運用了tpr的教學。教學活動和tpr教學法結合起來能得到很好的教學效果。無論是字母、單詞、句子、對話、故事都可以用tpr教學法來教授。只要教師根據班級人數的多少、學生年齡大小、學生英語程度的高低等實際情況,創造不同形式的系列指令,然后加以靈活運用。
3、放錄音,讓學生跟讀,再讓學生戴著這些人物的面具來表演,評比哪組同學表演的最好。在學習鞏固這一環節,讓他們把所學的句型和自己的好朋友自然大方地表演出來,既鍛煉了學生的口語,又陶冶了學生的情操,讓他們學會合作友愛的精神。
4、小組活動。讓學生自己設計一套衣服,并用所學句型和單詞來介紹。這個游戲不僅使學生處于積極主動的狀態,而且使語言的輸入輸出更具創造性和藝術性。
5、在小學低年級英語教學中用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難度大,身體語言(body language)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尤其重要。和身體語言關系最密切的教學法是tpr。tpr(total physical response)即全身反應教學法,是美國加州心理學教授james asher提出的。全身反應教學法注重的是語言學習中的互動模式。在這節課中,我盡量創造條件,讓學生有機會多聽英語、說英語。同時,幫助學生明確學習英語的目的。進而,啟發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充分調動學生盡快掌握英語的主觀能動性。
6、在教學中,要努力創設一種寬松、愉悅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注意到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夠減輕心理壓力,自然而然地學到知識。同時,在教學中通過人機交互,運用多媒體突破空間、時間的限制,創設形象生動的動態效果,使聲音和圖像、視覺和聽覺、語言和情景有效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