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草地》教學設計
4、朗讀第一自然段。抓住重點詞:盛開。想象情景,朗讀第一段。為什么蒲公英盛開的時候,草地就會變成了金色的呢?我們下節課再來學習。
5、抄寫生字。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在品讀文本中,復現生詞,借助上下文、字典等方式理解一本正經、引人注目等詞語,更好的品讀文本。
2、精讀課文,通過朗讀、想象、動作等方式,體會作者對草地和蒲公英的喜愛,感受大自然帶來的樂趣,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3、通過換位思考,讓學生進入作者的情境,感受大自然的樂趣。
教學過程:
一、讀題導入、揭示目標
導語: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2課,我們不僅要一起努力讀懂這篇課文,還要讀出自己的體會,首先得掌握一種本領——讀文字,想畫面。
二、回顧課文、整體感知
1、回顧舊知:學生回顧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原因,通過朗讀第一自然段體會草地的美麗。
2、整體感知:學生自由讀讀課文,思考這片草地,這些蒲公英給自己留下了怎樣的感受。
【初步形成個性化的體驗。】
3、再回歸文本,讀課文中的“我”是怎樣稱贊這片草地、這些蒲公英的句子。
三、精讀課文,品味語言
過渡語:這片并不引人注目的草地到底有什么魔法,能我們大家都感到可愛、有趣呢?帶著這個問題我們再好好讀讀課文。
【設疑的方法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
(一)以讀為本、回歸生活——品味草地之趣
1、自讀感受
學生自由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感受給我和弟弟帶來的快樂。
2、默讀課文,圈出段落中能表現玩耍快樂的詞語。
一本正經、使勁一吹、吹到臉上、打哈欠
3、結合圈出的詞語,想象,說說想象到的快樂的情景。【你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感覺到了什么】順機解決:“一本正經、引人注目”等詞語。
4、熟讀精思:
(1)學生分角色朗讀相應句子,配上動作。
(2)引導讀,入情入境:
【此環節設計的目的是學生通過對重點詞句的揣摩、通過動作表演,將眼前所讀的語言文字與自己的生活經驗相溝通,通過動作的橋梁,感受草地給我們帶來的快樂。】
(二)置疑問難,合作探究——探究草地的秘密
置疑:在小作者的眼里可愛的不僅僅是這片金色的草地,還有那有趣的蒲公英。
【課件出現草地顏色隨時間變化的畫面,啟發學生思考,并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解決疑問。】
合作探究分為三個小步驟進行
(1)自讀自悟:默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思考“草地為什么會變顏色?”
(2)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學生通過動作演示交流自己的想法,降低理解文本的難度,同時也體現了文本回歸生活的原則。】
(3)內化提升:課件出示填空題:( )花朵( ),草地就( )。學生通過填空這種形式深化了對課文的理解,同時將課文的理解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培養了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
(三)品讀喜愛之情
1、初讀欣賞,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輕聲朗讀最后一個自然段,體會我們對這片草地的喜愛之情。
2、朗讀感悟、潛心品評:
學生自由選擇一句最能表達這種喜愛之情的句子,多次朗讀,以讀悟情,以情促讀。教師相機予以指導
如:從那時起,蒲公英成了我們最喜歡的一種花。
從那時起,蒲公英成了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