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怪的大石頭
一、學情分析。
課文中難理解的詞語比較多,像“突兀、秦嶺、隕石、第四紀冰川”,第四紀冰川活動的地質知識和李四光學生也很陌生,可以課前布置學生收集相關資料。
二、教材分析:
1、關于教材:
《奇怪的大石頭》是魯教版語文三年級上冊第二組的一篇課文,講述的是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從小對家鄉的一塊巨石產生疑問,通過自己多年研究終于弄明白巨石由來的感人故事,表現了李四光勤于思考、執著求索的可貴品質。
2、編寫意圖:
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不僅使學生懂得遇事要勤于思考、善于動腦、執著追求才會取得成功,還要讓學生體會作者是通過哪些具體事例把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動腦、執著追求寫具體的。
三.學習目標
1、會認“秦、域”等六個生字,會寫“著、藏”等14個生字。正確讀寫“奇怪、捉迷藏、嚴嚴實實、旅行、震驚”等20個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讀懂課文內容,了解李四光童年時的疑問與他后來震驚世界的研究成果間的關系,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動腦,執著追求的可貴品質。
四.教學重、難點: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的由來的過程,領會李四光是如何思考問題,提出問題的。難點是怎樣把內容寫具體。
五.教學準備
1、布置學生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
2、搜集李四光的生平資料。
3、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設疑激趣,整體感知
1、激趣導入。
多媒體出示(大石頭由小到大,逐漸向前推進,定格;再分兩步出示課題: “大石頭” “奇怪的”)
請同學們根據自己搜集的材料來回答。
[設計意圖]:導課講求的是:“第一錘就敲在學生的心上”,像磁石把學生吸引住,后邊的課上起來就順了
2、檢查預習效果
文中的主人——生回答,師板書:“李四光“,文后有一個簡介。請 “資料袋”,說說你從“資料袋”里了解了哪些信息。(充分利用課本所提供的資料),除了“資料袋”中介紹的之外,你還搜集到哪些有關李四光的資料?(自然過渡到預習效果的反饋)
3、初讀感知
①初讀課文
多媒體出示:
a.邊讀邊畫出文中帶生字的詞語,并讀準字音。
b.本課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講的。
c、邊讀邊想,自己玩過的捉迷藏與李四光玩的有什么不同。
②檢查反饋。
a.指名讀。b.引導學生分清前鼻音、后鼻音、翹舌音。c、再指名學困生讀。
多媒體課件2(主要內容我會說)
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是以哪幾方面講的。
[設計理念]
實踐證明:疑問、矛盾、問題是思維的“啟發劑”,它能使學生求知欲由潛伏狀態轉為活躍狀態,有力地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開啟學生思維器官的鑰匙。
二、自讀探究,質疑解難。
1、學生再讀課文,并根據自己預習情況,同位或前后位相互質疑解難。
2、師生互動,主要解決隕石、地質學家、冰川、秦嶺、第四紀冰川、遺跡等術語難題。(詳見課件中的注釋)
[設計理念] 本文地質學術語較多,引導學生質疑解難,是清除閱讀障礙的重要手段。
三、分析字形、指導書寫。